论文写作选题的方法,论文写作选题方法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4-30 22:23:06

图2-1 研究者的能力范围

第二,从研究者的“知识域”中寻找合适的研究单位。知识域指研究者文献的充足程度。一般来讲,研究者的文献越丰富,洞察力就越强。很多好的研究思路都隐藏在既有文献之中,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意识到问题的研究价值,是一位优秀研究者的基本素质。通常来讲,研究者对一个问题的研究和认识越深入就越能够意识到隐藏在表面素材背后的重要问题,通过研究问题的追踪和思考,明确最终研究对象。

第三,从研究者的“心智域”中寻找合适的研究单位。不管是优势域还是知识域,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研究者敏锐的思维和研究素质。我们把研究者的这种敏锐的思维和研究素质称为心智域。面对同样的社会现象,有的研究者能够很好地意识到隐藏在背后的问题和规律,但是有的只能做人云亦云的研究,这就是心智域的区别。心智域要求研究者时时刻刻保持研究问题的心态,善于深入思考。知识域更多指研究者从文献中发现和寻找研究对象,然后再到实践中去验证;心智域更多的是指研究者从实践中发现和寻找研究对象,再到文献中发现规律。

那么,什么样的研究单位是好的研究单位呢?下面提供几个判断标准供参考。

第一,具有稀缺性的研究单位。研究单位的稀缺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这个研究单位比较新,以前很少有研究者关注和研究。如《众筹新闻:网络时代美国新闻业的创新及启示》(27)是第一篇介绍众筹新闻的论文,随后有50多篇CSSCI期刊论文跟进研究。对本文作者而言,众筹新闻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单位。二是熟悉的陌生感,即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但是只有少数研究者将其上升为一个研究主题的研究单位,也就是建构熟悉问题的学理性。如《“祖国母亲”:一种政治隐喻的传播及溯源》(28)将“祖国母亲”这一特定话语形态作为研究单位,揭示了“祖国母亲”作为一种政治隐喻的功能和传播过程。

第二,具有公共性的研究单位。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应该把公共性作为考虑要素,即使不以结论扩大化为目的的个案研究也应该考虑研究单位的公共性。这里的公共性不是代表性的含义,而是具有公共研究价值,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或者学术意义,能够为深入理解社会生活或者推动学术进步起到一定作用。所以,选题讲究“以小见大”,研究者可以选择一个常见的现象作为切入点,但绝不能“就事论事”,一定要升华到公共性价值。《游戏仪式与文化象征—以民间儿童游戏跳皮筋为例》(29)一文以儿童游戏跳皮筋为研究单位,除了对游戏过程进行描述外,着重分析了作为游戏仪式的特征以及所蕴含的文化象征的意义,研究主题得到了升华,研究价值被放大。

第三,具有可控性的研究单位。《街角社会》是社会学家怀特的代表作,通过对一个意大利贫民地区持续3年的实地调查,“对‘街角帮’的生存环境及其互动的参与式观察,对那些游弋于街头巷尾的街角青年的生活方式、群体特征以及结构模式等展开了研究”(30)。受《街角社会》的启发,笔者曾对“流氓”相关中文文献进行了搜索,发现目前研究都是思辨性研究,没有出现针对流氓的实证研究。流氓作为一个亚文化群体是具备研究价值的,我们猜测“研究单位不可控”可能是导致相关研究文献缺少的原因。通过文献梳理还发现,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多位学者对乡村混混展开了持续深入研究,研究方法上也采用访谈、田野调查、个案研究等实证性方法。“流氓”和“混混”在社会学研究中都属于“越轨群体”,但是流氓研究很少,混混研究相对深入,这种差异是如何产生的?混混相关主题主要集中在乡村混混上。在乡村的观察中,混混是乡村关系网络中的一部分,这个群体也长期生活在乡村环境中,甚至成为基层治理的一个重要力量(31)。这些对研究者来讲,乡村混混更具可控性。

三、研究维度:对研究单位的具体研究角度和问题的表述

研究维度一般置于研究单位之后,是对研究单位的具体研究角度和问题的表述,以确定研究对象具体的探索方向。如一些研究将“农民工”作为研究单位,在现有研究中已经展开了较多角度的研究,如表2-3所示。

表2-3 以“农民工”为研究单位的研究角度

论文写作选题的方法,论文写作选题方法(5)

②许传新.新生代农民工生育意愿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2(11):10-14.

③周柏春,娄淑华.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探究[J].农村经济,2017(08):101-107.

④赵迎军.从身份漂移到市民定位: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8(04):93-102 158-159.

我们把研究单位的研究角度称为“研究维度”。研究单位决定了研究的方向,研究维度决定了研究的结构和研究深度。

一般而言,研究维度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学术概念,同时也是一系列子概念的合集,这些子概念构成该研究维度的子维度。标题中的研究维度就是文章结构的总概括,也是全文着重阐述的问题。如《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一文将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分为经济层面的适应、社会层面的适应和心理层面的适应。(32)在这项研究中,城市适应是研究维度,也是总概念;经济层面的适应、社会层面的适应和心理层面的适应是子概念。虽然不同研究者基于自己的理解和书写习惯有不同的结构安排和写作特点,在表述形式有所差异,但总体来看,大部分学术论文都符合这个规律。

研究维度还决定研究的深度,同时也是学术话题生命周期的一个重要表征。生命周期原是生物学领域中的一个概念,指一个生物体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和整个过程,后来被很多学科借鉴和拓展,成为一种在社会科学各学科中应用广泛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市场营销学中认为“产品同生物体一样,有一个从产生、发展到衰亡的过程”(33),将其称为“产品的经济生命周期”。产品的经济生命周期有不同划分标准,最常见的是将其划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要采取完全不同的营销策略。学术研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具有生命周期的特征。同样,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研究者也应该采用完全不同的选题和写作策略,其中研究维度就是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重要的表征。对应产品的经济生命周期中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我们尝试将学术话题划分为描述、细化、反思和转换四个阶段,如表2-4所示。

表2-4 研究维度的生命周期

论文写作选题的方法,论文写作选题方法(6)

描述阶段是指一个比较新的研究主题,相关研究比较少,读者对这个话题的认知也比较浅,所以描述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描述性介绍,关注概念、发展、结构和功能等层面的信息,其研究维度相应地也是描述性概念。《众筹新闻:网络时代美国新闻业的创新及启示》(34)一文是第一篇关于“众筹新闻”的论文。在学术研究上,“众筹新闻”是一个全新的研究单位,该文主要是对众筹新闻在美国的发展进行了描述性研究。接下来一段时间,众筹新闻主题的研究基本停留在描述层面上。

随着越来越多研究者开始关注和跟进这个学术话题,对其认知更加深入,相关研究也更加细致深入,采用更多理论、方法进行不同角度的研究和剖析,学术话题进入到细化研究阶段。同描述阶段相比,细化阶段的研究单位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研究维度上逐步细化,研究问题越来越小,相应的研究颗粒度越来越细。如《众筹新闻:变革新闻生产的权力结构》(35)一文从新闻生产权力结构视角出发,探讨其对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受众控制以及新闻生产组织内权力的变革,研究深度在加强。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发展,学术话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更多研究者涌入这个领域。除了部分研究者继续深入挖掘学术话题外,部分研究者开始对以往研究进行反思,这也标志着这个学术话题进入到成熟期,即反思阶段。在反思阶段,一方面该研究主题“开枝散叶”,由某一学科扩展到更多学科或由某一领域扩展到更多领域,而且应用属性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少数研究者对以往研究进行了反思性或批判性的研究,这是学术话题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但是总体来看,反思性或批判性的研究并不会大量出现,只是一个发展阶段的标志。这个阶段研究维度一方面偏重反思和批判,一方面偏向了应用。

转换阶段意味着这个研究主题走向结束,显著的标志就是相关研究急速减少。这主要是因为研究单位发生了变化,由“热门”变成“冷门”,研究者们也开始转移注意力,关注更具活力的研究主题。还是以众筹新闻的研究为例,粗略统计了一下,相关主题CSSCI论文数量:2013年1篇,2014年达到顶峰有24篇,后边逐年递减,2018年只有3篇,2019年有5篇。数据说明,众筹新闻的主题已经处于生命周期的末期,关注人数不多,研究动力不强。

学术生命周期各阶段并不存在一个严格的分割线,只是大体上的划分。所有学术研究主题都会符合这个规律,只不过有的持续时间长,有的主题持续时间特别短。学术主题生命周期提醒研究者,在梳理一个学术主题或者进行文献综述时,一定要有学术主题生命周期的意识。研究者要特别注意选题一定要符合生命周期特性。比如学术主题处在描述阶段,而研究者直接进入细化或反思阶段,有可能因为材料缺乏和认识不足等原因造成研究无法继续;同样,如果学术主题处于细化阶段,而研究者还在做描述性的工作,那研究成果就很难获得发表的机会。

如何识别学术话题的生命周期呢?如上所述,研究维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研究者识别生命周期的阶段性。还有一个更加简便的方法:中国知网提供的指数功能可以帮助研究者粗略描摹出一个主题的研究走势。指数功能有两个入口:一个是在中国知网首页,在检索框左侧点击知识元检索,然后选中指数,输入关键词即可;一个是在中国知网首页,在检索框右侧点击高级检索,在导航栏找到指数功能。

我们尝试输入“微博”和“社会治理”两个关键词,作一个对比。选取近10年数据,获取指数曲线后,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两个研究主题的走势和研究过程的区别。如“微博”研究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已经进入到转换阶段,相关研究逐渐减少,如图2-2所示;而“社会治理”经过前几年的蛰伏,突然在2013年到2015年爆发,虽然最近几年发展平缓,但是总体上仍呈现上升趋势,其生命周期有可能刚刚进入到细化阶段,如图2-3所示。从学术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如果研究者在这两个选题中选择确定一个,应该首选“社会治理”。当然,这里只是做了一个最简单分析,具体选题过程要参考的因素很多,不能简单下结论。

论文写作选题的方法,论文写作选题方法(7)

图2-2 “微博”主题研究指数

论文写作选题的方法,论文写作选题方法(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