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四大专权宦官,明朝宦官专权的影响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6-10 13:14:13

如果说这个战功还不够大,不要紧,还有更大的。

满都海,在明朝史书上记载不多,在蒙古史料中却是个传奇人物。篇幅原因,满都海的事小院就不多作讲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她在蒙古史书中被称为“黄金家族守护者”和“蒙古中兴之母”,看她的称号,就大致能明白是个什么样的人。

满都海对于蒙古部落来说是中兴之母,对于明朝来说,她只是个鞑酋,是个挑起边患的首领。满都海中兴蒙古的志向必然与明朝扫平边患的目标产生冲突,战争很快就来了。

成化十六年,鞑靼大举入侵河套,汪直监军,王越提督军务,朱永任总兵官出兵抵御。汪直探到蒙古王庭设在威宁海,于是派朱永领兵诱敌,自己跟王越率精兵两万,经过二十多天的潜行到达王庭所在地猫儿庄附近,趁天降大雪夜袭蒙古大营,大获全胜,满都海也在这次战役中伤重而死。这是自成祖朱棣后,对蒙古绝无仅有的大胜利,此战后,汪直加俸四十八石,王越以功封威宁伯,成为明朝仅有的三位以战功封伯的文臣之一。

第二年,还是汪直总督军务,王越任总兵官,在黑石崖又大破入侵的鞑靼。而这时候的汪直,是多大呢?仅仅20多岁...用现在的话来说,还是个小鲜肉...

明朝四大专权宦官,明朝宦官专权的影响(9)

汪直的志向并不仅于此,《明史列传 刘大夏传》记载:太监汪直怙宠贪功,谋取交趾。有旨检永乐间征调故事,大夏匿之,事遂寝。

成化间,有中贵迎合上意者,举永乐故事以告,诏索郑和出使水程。兵部尚书项忠命吏入库检旧案,不得,盖先为车驾郎中刘大夏所匿。

汪直想谋划攻取安南(即今天的越南),重设交趾布政司。还想找出郑和下西洋的资料,恢复明朝曾经的海权。

这两件事,如果能成功,在今天看来,其意义都无法估量。可是结果怎么样呢?文官集团怎么能容忍这样年纪轻轻的汪直就权倾天下,同时还能干出他们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功业?所以,汪直赞同的他们必须反对,汪直的建议他们必须驳斥,于是,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明朝四大专权宦官,明朝宦官专权的影响(10)

汪直的下场

成化十九年,汪直还只有二十几岁,但已经在大明朝权力的最顶层之中站立了四年之久。高处不胜寒,在群臣的长期围攻弹劾下,汪直最终被调任为南京御马监太监,实际上是被贬黜了,之后降为奉御(六品),这就已经是相当于养老的待遇了。到了宪宗死后,弘治十一年明孝宗朱佑樘竟然希望重新起用汪直,当然遭到集体反对,最终没有成功。但最后“直竟良死”,汪直竟然得了善终?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

汪直当然并不是个完美的人,既然年纪轻轻就大权在握,年少气盛免不了会犯错,利用权力为己谋私肯定也是有的,但后世的评价,对他未免有些不公,把他与王振、曹吉祥等并列,实在是被黑得太惨。

明朝四大专权宦官,明朝宦官专权的影响(11)

奸不奸,看其身后。明朝权宦很多,由于太监的身份,后世对他们的评价大多是自认为正义,站在藐视的立场。汪直曾手握大权,最后虽被贬南京,终究得以善终,且身后未被清算,光这一点,就比不少名臣都强上很多,也可看出此人之不凡。直竟良死?史官也无话可说,强如于谦、严嵩、张居正,结局甚至都不如汪直。

说了这么多,可汪直的后世评价为何如此不堪?从朱见深的角度看,汪直是他手中的一个工具,想要用他来摆脱从明英宗开始的文官集团独大的局面,可惜失败了。从文臣的角度看,汪直是个死太监,又想收割文官集团的既得利益,不黑他黑谁?从清朝的角度看,汪直是个死太监,又是自己祖上的死仇,既然满清掌握了话语权,不黑他黑谁?

说明了什么呢?历史的另一面罢了。

更多文章,请戳这里:

本文首发至*小院说史(ID:fenyingqingsishui),欢迎共同探讨,感兴趣的朋友请关注。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