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冤集录是第一部什么系统的书,洗冤集录是一部什么书籍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6-16 07:22:33

图1:眼球断面图,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促成眼球凸透镜成像的关键部分,就是晶状体。晶状体是一个类似双面凸透镜的透明组织,通过韧带固定,介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

当我们看一个物体的时候,从物体上反射回来的光线透过晶状体,最后在视网膜的细胞层上形成倒影。视网膜成像通过视神经转变为电信号,再投射到大脑相应的图像整合区域。

但是,人死以后,视神经无法完成神经冲动的电信号传递,大脑死亡也无法完成图像整合。所以,在死亡的那一刻,就算凶手站在死者眼前,图像也是无法留在眼睛里的。

洗冤集录是第一部什么系统的书,洗冤集录是一部什么书籍(5)

图2:眼球成像原理图,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既然物体的成像是投射在视网膜上,那么瞳孔在整个视觉成像的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我们知道,眼球中虹膜中心的那个小圆孔就是瞳孔,直径大约是2.5-5毫米,它是光线进入眼球的通道。

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造成的光线差异,根据光线强弱不同,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分别支配虹膜中的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来使得瞳孔缩小或开大。它的具体表现是这样的:

当眼球受到强烈光线的刺激时,围绕在瞳孔周围不足1毫米宽的瞳孔括约肌,会在副交感神经的支配下缩小瞳孔,减少进入眼球的强光;当光线昏暗的时候,为了避免视物模糊,在虹膜中呈放射状排列的瞳孔开大肌就会受到交感神经的支配,使得瞳孔开大,以便有更多的光线进入眼球。

由此可知,我们所看到的影像并不是投射在瞳孔之上的。

洗冤集录是第一部什么系统的书,洗冤集录是一部什么书籍(6)

那么,开头提及的死者瞳孔能记录死前所见事物的传说,又是怎么来的?

死者瞳孔能记录死前所见事物,这个传说始于何时,至今已不得而知。但不排除这个传说始于《三侠五义》,也就是93版《包青天》的原著成书的清代,甚至更早的年代。

《洗冤集录》是中国第一本法医学著作,归纳总结了不少验尸的方法,也为后世验尸人员的工作提供指导。

在《洗冤集录·卷之二·八·验尸》中就提到,尸检时不可遗漏的头面部位置,包括(有无髻(jì)子)发长(若干)、顶心、囟(xìn)门、发际、额、两眉、两眼(或开或闭,如闭,擘(bāi)开验眼睛全与不全)、两鼻孔等。

洗冤集录是第一部什么系统的书,洗冤集录是一部什么书籍(7)

《洗冤集录》,宋朝法医宋慈所著,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图源:新浪网

但在古代,民众基于对尸体的禁忌,不仅对尸体敬而远之,而且对验尸工作也不甚了解。换句话说,就算古代民众看到验尸官或者仵作撑开死者闭合的眼睑进行检查,也不清楚他们在干什么。

这种神秘感在真凶被抓获的时候,就会促使民众将事件讹传为:是死者的眼睛记录下凶手的影像,验尸人员看到了该影像,知道了谁是凶手而破案。

尽管死者瞳孔不能记录下其死前所见的事物,但时至今日,死者的眼睛依然是法医必须检查的部位。

洗冤集录是第一部什么系统的书,洗冤集录是一部什么书籍(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