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人物关系图解,悲惨世界人物关系分析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6-24 04:37:43

雨果创造的冉阿让并不完美,他的善也是出于结果,因为放不下内心的罪孽,只能不断用行善来赎罪,并非发自内心真正的良善,更像是在做一项任务。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是在得到马吕斯的谅解后,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

我并不否认冉阿让的伟大,只是他过于执着,无法做到内心的自在,他的一生更像是被钉在了考场上,主考官是卞福汝主教,而他穷尽一生只为交出一份让他满意的答卷。

冉阿让的对与错我给不了答案,我想雨果也给不了答案,有时候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提出问题,有些问题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思考!比如什么才是善良?

悲惨世界人物关系图解,悲惨世界人物关系分析(13)

为什么现在的我们还要去读悲剧

经济学家薛兆丰曾在《奇葩说》提过这么一个问题:人们为什么愿意花钱去电影院看一场悲剧?

我想肯定是因为内心的需求,人天生就对悲剧更加敏感,有人这么描述悲剧的。

世界上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另一种是得到了。

如果单从字面理解,好像只有悲剧一种选择,得不到的永远不知道其中的乐趣,得到了又太容易失去乐趣。

这就造成了现代人痛苦的根源,我们总是不遗余力地追求最大的快感,可这种快感就像吸食大麻一样,每次短暂的体验后,又陷入了巨大的空虚中。

悲惨世界人物关系图解,悲惨世界人物关系分析(14)

马云曾说过:世界没有悲剧和喜剧之分,如果你能从悲剧中走出来,那它就是喜剧。如果你沉湎于喜剧之中,那它就是悲剧。

我想这就是最好的解释,为何我们获得的幸福感越来越低,因为我们体验的痛苦越来越少,我们妄图用短暂的快感来逃避痛苦,却失去了对幸福的感知力。所以我们仍然需要悲剧,我们不用亲身去经历,我们人类天生就有同理心,阅读《悲惨世界》,我们可以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看懂了别人的悲惨,也才明白了幸福的含义。

雨果笔下的《悲惨世界》其实就是这么一个极端的世界,所有人要么善要么恶,做恶是为了逃避罪恶,行善是为了赎清罪恶,尽管他们都经历过磨难,有的人继续堕落,有的人却获得了救赎,就像最后的那四句诗一样:

他活着,尽管命运多舛;

他安息,只因天使离去。

生来死去,那是大自然的秩序;

犹如昼去夜来,白日西沉。

上一页1234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