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中没有提到的名人,在傅雷家书中引用了哪些名人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0-26 07:16:58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师文静

当地时间12月28日,国际著名钢琴家傅聪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国逝世,享年86岁。

27日,傅聪的学生、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教授孔嘉宁曾发文透露,“傅先生已经住院两周,希望他能挺过来。”

傅聪是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的长子,是《傅雷家书》的“收信人”。《傅雷家书》作为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拥有大量的读者,影响了很多人。

1954年,傅聪赴波留学,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杰维茨基教授,并于1955年获得“第五届萧邦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演奏大奖。1958年底,傅聪以优异成绩提前毕业于华沙国立音乐学院,随后驰骋国际乐坛五十余年。

傅雷家书中没有提到的名人,在傅雷家书中引用了哪些名人(1)

傅聪与《傅雷家书》

傅聪1934年3月10日生于上海,童年时代断断续续上过几年小学,主要是由父亲在家督教。傅聪八岁半师从李蕙芳开始学钢琴,九岁师从李斯特再传弟子梅百器,1946年梅百器去世后,基本上是自学钢琴。

1954年,傅聪赴波兰留学,在1955年3月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上世纪60-70年代,傅聪举行了约2400场独奏音乐会;录制了约50张唱片;担任过萧邦国际钢琴比赛、比利时伊丽莎白皇太后国际音乐比赛以及挪威、意大利、瑞士、葡萄牙、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比赛的评委。

在西方音乐界,大家对他的评价是“有着特殊的吸引力的钢琴诗人、重量级的艺术大师”。

傅雷家书中没有提到的名人,在傅雷家书中引用了哪些名人(2)

1954年,傅聪赴波兰进修古典音乐后,傅雷、朱梅馥夫妇开始与傅聪和儿媳弥拉跨洋寄信。12年的往来信件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傅雷的信保留在远在海外的傅聪手中,而傅聪的信已在特殊年代中失踪,因此1981年最初版的《傅雷家书》没有傅聪的回信,只有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186封书信。

直到十几年后的一天,上海音乐学院在一间装扫帚等杂物的小屋里发现了傅雷的遗物,包括照片和文件,里面竟有遗失多年的傅聪回信。傅雷夫妇非常细心,儿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点内容则分类抄录成册。傅聪坚决不同意发表这些信,理由是年轻时的自己思想和文字过于稚嫩,无法与父亲相提并论。傅聪给父亲的信,长久未能出版。直到2016年,译林出版社从傅雷家人手中获得独家授权,完整的《傅雷家书》终于面世。

傅雷家书中没有提到的名人,在傅雷家书中引用了哪些名人(3)

《傅雷家书》出版近40年来一直畅销不衰。读者通过这200多封充满智慧与亲情的书信,了解傅雷、傅聪,这也是傅雷一家在文学史上留下的珍贵痕迹。现在我们看到的《傅雷家书》,内容偏重“人伦日用”,少了长篇论述、多了短小故事,重点突出的是两代人之间关于艺术、日常生活的双向交流,文字实录厚重不失轻松、深刻不离日常,以小见大,乐在其中。

在一些文章中,可以发现,每每谈起《傅雷家书》,傅聪总是避而不谈,后来他都尽量不去碰《傅雷家书》,因为一看,他整天都无法工作,太伤感。

用传统文化解读古典音乐

傅聪熟读中国古籍,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积淀”,他将“相通”精神溶化到他的艺术观中。傅聪先生在一次访谈中曾说:“艺术家的意思就是要‘通’,哲学、绘画、宗教、文学……一切都要通”。

傅雷家书中没有提到的名人,在傅雷家书中引用了哪些名人(4)

傅聪把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和哲学与西方音乐艺术相融汇,是一个有着极高学养的文人式的钢琴家。傅聪对肖邦的《二十四首前奏曲》《练习曲》《叙事曲》有独特见解。傅聪认为古代词人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是对肖邦最好的诠释。傅聪把莫扎特比喻成贾宝玉、孙悟空,因为莫扎特的音乐里有一种赤子心和仁爱心,而且莫扎特有幽默、俏皮和童真。傅聪认为贝多芬像杜甫,用音乐在与世俗抗争;舒伯特像陶渊明,音乐里有返璞归真的追求与理想。而傅聪认为德彪西的音乐有一种“浩浩风波起”“白鸟悠悠下”的东方传统美学境界。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