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原文及注释56篇,世说新语注释翻译及原文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1-03 22:14:34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宋政权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刘道邻)次子刘义庆组织一班文人,集体创作的一本笔记体小说,主要记载东汉末、三国、两晋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

世说新语原文及注释56篇,世说新语注释翻译及原文(1)

德行 第一

【原文】

1.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②,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③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④”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⑤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注释】

①陈仲举(?—168):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北)人,曾为豫章太守(今南昌地区),是东汉桓帝时期名臣,官至太尉。汉灵帝时与外戚合谋诛*宦官,结果事情败露被*。

②登车揽辔:登上公车,手执缰绳,指赴任做官。辔:驾驭牲口的缰绳。

③徐孺子(97—168):徐稚(zhì),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东汉时期名士,世称“南州高士”。曾屡次被朝廷及地方征召,终未出仕。

④府君:汉朝对太守的称呼。廨(xiè):官署。

⑤武王:指周武王姬发。式商容之闾:表示敬意,引申为登门拜访。式:通“轼”,古代车前用作扶手的横木。商容:殷商末年的大夫,著名贤者,传为老子的老师;周武王战胜殷之后,欲封其为三公,他没有接受。闾,指里巷。

【翻译】

东汉时期的名臣陈蕃,言行举止可谓天下之典范。当初登上公车,手持缰绳,第一次赴任当官之时,就心怀澄清天下的志向。他去豫章做太守,一到赴任之处,就问旁人:“徐稚在哪儿?”想要去拜访这位“南州高士”。掌管文书的主簿回应:“众人希望太守大人先到官署视察工作。”陈蕃说:“想当年周武王刚战胜殷商,马上就去拜访贤者商容,连休息都顾不上。我礼贤下士,有何不可?”

【点评】

东汉末年群雄纷争,陈蕃所处的年代,正是天下即将大乱的前夕。朝廷内宦官为患,民不聊生,黄巾军蠢蠢欲动。陈蕃有扫除奸佞,平定天下之心,故而与周武王类比,且对一向反感宦官乱政的名士徐稚非常尊重,昭显了其雄心壮志。

【原文】

2.周子居①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②,则鄙吝之心③已复生矣。”

【注释】

①周子居(生卒年不详):周乘,字子居,汝南安城人。是前文所说的陈蕃的好友,此人甚是聪明能干,陈蕃曾经感慨说:“周子居者,真治国之器也。”②黄叔度:黄宪(75—122),字叔度,号征君,慎阳(今河南正阳)人。东汉著名贤士。③鄙吝之心:贪婪卑劣的心思。

【翻译】

东汉时的周乘常常说:“我只要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宪,贪婪卑劣之心就会重新滋长。”

【原文】

3.郭林宗①至汝南②,造袁奉高③,车不停轨,鸾不辍轭④;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⑤。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⑥,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注释】

①郭林宗:郭泰(128—169),字林宗,太原郡介休县(今属山西)人。东汉名士,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

②汝南: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下辖县。

③造:到……去,造访。袁奉高:名阆(làng),字奉高,和黄叔度同为汝南郡慎阳(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人,多次辞谢官府任命,在当地颇有名望。

④车不停轨,鸾不辍轭:指车子不停留,这里形容下车时间短暂。轨,车轴的两头,这里指车轮。鸾,装饰在车上的铃子,这里指车子。轭,架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

⑤弥日:终日,整天。信宿:连宿两夜。

⑥陂(bēi):湖泊。

【翻译】

郭林宗到了汝南郡,去拜访袁阆,没有怎么停留就走了;之后去拜访黄宪,却留宿了一两天。别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黄宪其人,气度内涵犹如万顷湖泊,不仅宽阔而且深邃,不受外界干扰,水清且静,无法搅浑。其器量之深广,不可估量呀!”

【原文】

4.李元礼①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②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③。

【注释】

①李元礼:李膺(110—169),字元礼,颍川郡襄城县(今属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人。东汉时期名士。太尉李修之孙、赵国相李益之子。这个人之后还会经常出现,请记住他。

②明教:封建礼教。

③登龙门:喻指名望得到提高。

【翻译】

东汉末年的李膺风度翩翩,品行端正,对自我要求很严格。他把天下的礼仪规范、是非正义都看作是自己的责任。有许多后辈之人对其敬仰不已,能够有幸听到他教诲的,都觉得自己是登了龙门一般。

【原文】

5.李元礼尝叹荀淑①、钟皓②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

【注释】

①荀淑(83—149):字季和,东汉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子的第十一世孙,朗陵侯相,品行高洁。他的孙子很有名,就是曹操的著名谋士荀彧(yù)。

②钟皓(87—155):字季明,东汉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市)人。隐居密山讲学。前后九次被公府征召,都不应征。去世时,年六十九。其后代钟繇、钟毓、钟会等在曹魏政权中也是重要人物。

【翻译】

李膺曾经赞叹荀淑和钟皓说:“荀君那种高明的见识很难被超越,钟君那种美好的德行则值得大家学习。”

【点评】

当时名士之间流行互相点评,称赞和批评都很直接。很多人的名声,就是这样流传起来的,相当于现在的大V转发点赞了。

世说新语原文及注释56篇,世说新语注释翻译及原文(2)

【原文】

6.陈太丘①诣荀朗陵②,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③将车,季方④持杖后从。长文⑤尚小,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⑥应门,慈明⑦行酒,余六龙⑧下食,文若⑨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⑩奏:“真人东行。”

【注释】

①陈太丘:陈寔(shí,104—187),字仲弓,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人。因为曾任太丘长,施政深得民心,故后世称“陈太丘”。他死后,前去吊唁他的人有三万之多。

②荀朗陵:荀淑,前文有介绍。因为做过朗陵侯相,世称荀朗陵。

③元方:陈寔长子陈纪,字元方,见《方正》第一则注②。

④季方:陈寔第四子陈谌,字季方。与父亲、兄长一起并称为“三君”。

⑤长文:陈群,字长文。陈纪的儿子,陈寔的孙子。三国时期曹魏重臣。

⑥叔慈:荀靖,字叔慈,荀淑第三子。

⑦慈明:荀爽,字慈明,荀淑第四子,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

⑧余六龙:荀淑有八个儿子,号称八龙,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余六龙是指其他六个儿子荀俭、荀绲、荀焘、荀汪、荀肃、荀旉。

⑨文若:荀彧(163—212),字文若。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我的张良)”。

⑩太史:掌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的官员。

【翻译】

太丘县长陈寔去拜访朗陵侯相荀淑,因为安贫乐道生活节俭,他没有仆役侍候,就让长子陈纪驾车送他,让第四子陈谌拿着手杖跟在车后。孙子陈群年纪还小,就坐在车上。到了荀家,荀淑让荀靖迎接客人,让荀爽斟酒,其他六个儿子上菜。孙子荀彧年纪尚小,就坐在了荀淑膝上。当时太史观天象后,启奏朝廷说:“有真人往东去了。”

【点评】

陈、荀两家皆是有德有才的望族,优秀人物辈出,可见在家族传承中,内在的精神与德行比财富和权力更重要。

【原文】

7.客有问陈季方①:“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释】

①上文提到,陈寔第四子陈谌,字季方。

【翻译】

有个客人问陈谌:“令尊太丘长老有哪些功勋和品德,以至于他得到了全天下的尊敬?”陈谌说:“我父亲好像一棵长在泰山拐角处的桂树;上有高达万丈的山峰,下有不可测量的深渊;上受雨露恩泽,下被深渊里的泉水滋润。在这样的情况下,桂树哪里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泉有多深呢!不知道他有什么功勋德行啊!”

【点评】

他人问起自己对父亲的评价,这是很难回答的。既不能自大,也不能自损。陈谌用了一个恰当的比喻不卑不亢地回应了这位挑事儿的客人,可谓智慧。

【原文】

8.陈元方①子长文②,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③,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注释】

①前文提到过,陈寔长子陈纪,字元方。

②长文:指陈群(?—237)陈寔之孙,陈纪之子。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

③孝先:指陈忠。陈寔之孙,陈谌之子。著名隐士。

【翻译】

陈纪的儿子陈群,素有英才,一次他和陈谌的儿子陈忠各自论述自己父亲的事业和品德,两人争执不下,便去问祖父陈寔。陈寔说:“元方当哥哥很难,季方当弟弟也很难,两人难分伯仲。”

【点评】

“难兄难弟”这个成语的出处就在这儿,本意是说兄弟之间德才兼备,难分高下,不过如今难兄难弟多有反讽的意思在里面了。

【原文】

9.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

①荀巨伯,生平并无详细记载,东汉人,因重情义而流传于世。

【翻译】

荀巨伯远行探望朋友的时候,正好碰上外族强盗攻打郡城,朋友对他说:“我反正是活不成了,您赶紧走吧!”巨伯说:“我大老远过来看您,怎么能说走就走;让我背弃道义苟且偷生,这岂是我荀巨伯会*事!”等强盗进了郡城,发现了巨伯,问他:“我们大军到了,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样的男人,竟敢一个人留下来?”巨伯说:“朋友有病,我不忍心弃之而去,宁可让我自己代朋友去死。”强盗听了纷纷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了有道义的地方!”于是就把军队撤回去了,全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点评】

仁义之心,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原文】

10.华歆①遇子弟甚整②,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③柔爱之道,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④焉。

【注释】

①华歆(157—232):字子鱼,汉末魏初时名士,曹魏重臣。

②整:严肃。

③恣:任凭,听任。

④雍熙之轨:和乐的法则。

【翻译】

华歆对待子弟很严肃,即使是在家里实行的礼仪也不像在朝廷上那样庄严肃穆。陈纪兄弟随众人自在相处,互相关爱。但是两个家庭内部,都没有失掉安乐和睦的治家准则。

世说新语原文及注释56篇,世说新语注释翻译及原文(3)

【原文】

11.管宁①、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歆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

①管宁(158—241):字幼安,北海郡朱虚县(今山东省安丘、临朐东南)人。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的后代。与华歆、邴原并称为“一龙”。

②轩冕:原指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引申为官位爵禄,国君或显贵者,泛指为官。

【翻译】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菜园里锄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把它像瓦砾石块一样锄掉了,华歆却捡起来又扔了出去。两人还曾经坐在同一张座席上读书,有贵人乘车摆着仪仗从门前路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了书出门去看。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你不是可以做我朋友的人。”

【原文】

12.王朗①每以识度②推华歆。歆蜡日③尝集子侄燕饮④,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⑤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注释】

①王朗(?—228):本名王严,字景兴,曹魏重臣,三国中“诸葛亮骂死王朗”一事的人物原型。官拜司空、司徒,封乐平乡侯。

②识度:见识与气度。

③蜡日:蜡(zhà)祭这种中国民俗最早始于周代。官员和民众,年底都要举行一次“岁终之祭”,是一年中最盛大的祭典,用打猎得来的野兽或自家养的家禽祭祀祖先和百神,称之为蜡祭。

④燕饮:即宴饮,燕通“宴”。

⑤张华(232—300):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十四世祖。晋武帝时任中书令,封广武侯。

【翻译】

在识见和气度方面,王朗总是推崇华歆。蜡祭时,华歆曾经把子侄召集到一起宴饮,王朗也学着这么做。有人跟张华说到这事,张华说:“王朗学华歆,都是学些表面功夫,因此反而离华歆越来越远。”

【原文】

13.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①。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

①辄:就。难之,认为……很为难。

【翻译】

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路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表示为难,有拒绝之意。王朗却说:“好在现在船还宽敞,为什么不行呢?”后来有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个搭船的人。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顾虑这一点呀。如今既然让他上了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急迫就抛弃他呢!”于是仍旧让他坐在船上。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和王朗的优劣。

【原文】

14.王祥①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②。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注释】

①王祥(180—268):字休征,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西孝友村)人。三国曹魏及西晋时大臣,书圣王羲之的祖曾祖父。他的孝顺极为出名,有“孝圣”之称。

②暗斫之:偷偷拿斧刃击砍他。

【翻译】

王祥侍奉后母非常周到。他家有一棵李树,结出的李子特别好,后母一直让他看管着。有时忽然来了风雨,王祥就抱着树哭泣。王祥曾在另外一张床上睡觉,后母亲自去暗*他;当时王祥起夜出去了,只看到了空被子。王祥回来后,知道后母为此遗憾不止,就跪倒在她面前请求她处死自己。后母因为这件事而感动悔悟,从此对他像亲生儿子一样疼爱。

【点评】

中国到了隋朝设立了科举制度,汉代时实行“举孝廉”制,推举著名的孝子去做官,于是出现了许多趋向于极端的孝顺父母的故事。王祥在当时很受人推崇。古代流传的“二十四孝故事”中,“卧冰求鲤”的主角就是他。

【原文】

15.晋文王①称阮嗣宗②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③人物。

【注释】

①晋文王:即司马昭(211—265),字子上,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早有谋逆篡位之心,有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说他想称王的心思天下皆知。但其在世时终未称帝,其子司马炎称帝后建晋朝,追尊他为文帝,庙号太祖。

②阮嗣宗:即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三国时期的著名文人。“竹林七贤”之一,“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因为对司马一族意图篡权不满,采取明哲保身的处世态度。

③臧否(zāng pǐ):评价,评论,褒贬。

【翻译】

晋文王司马昭说阮籍是一个最谨慎的人,每次跟他谈话,他说的话都很奥妙深远,从未评价过其他人的好坏。

【点评】

司马昭的称赞其实挺讽刺的。俗话说祸从口出,沉默是金,当时是改朝换代的敏感时刻,司马昭之流最恨的就是名士对他的臧否,他称赞阮籍,多少也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对人、事、物褒贬过多,难免招致不满或怨恨。明哲保身的阮籍,谨守其口,以免惹火烧身,可以理解,但这不是司马昭在称赞他的德行。

世说新语原文及注释56篇,世说新语注释翻译及原文(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