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此表示看问题并不能从表面上来看,他的这个做法妨碍了更多的作为奴隶的鲁国人被说出来,因为这个人回来没有报账,别人看到,作为奴隶的鲁国人之后,本来想让他说出来,但是又会想自己如果去报账的话,肯定会让其他人与前一个人做对比,认为自己是一个品格不高尚的人,就会使得遇到努力之后的人不再去救赎,其实这样的说法的确是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但是仔细一想又特别有道理,不得不说孔子看问题的层面的确是非常深刻,简直和现在的客观理论来说是一模一样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现代人客观的评论一件事情似乎和孔子看待事情的眼光是很相似的,可以说当时的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拥有了极其先进的思想。
可能也正是因为孔子有如此超前的思想,才让他的几位弟子都变得格外聪慧,在他的教导之下,很多弟子都有了不同的成就。他竟然有这么多弟弟,就足以证明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所以他在教育方面也是很有造诣的,毕竟他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所以工资提成,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于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应该受到教育的范围扩大到了平民,而且这样的操作直接影响到了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他认为如果学习了,还是有很大的精力就可以去当官,他教育的主要目的还是培养做官的君子,而这样的君子不仅仅是一个好官,还要拥有极为高尚的道德品质。
可以说孔子对于学生的要求的确非常高,正是因为有了他这样的老师,才培养出那么多后来为官为师的弟子。他除了在教育方面有很大的影响之外,在经济方面也有着非常独特的思想,现代人都是见利忘义的,但是工作当中提出来的经济思想还是以义为重以利为轻的,而这个思想也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他在论语当中曾经听出,做人应该少谈利,但并不是不要利,其实从这一天也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比较保守的,所以他对于经济制度的改革也比较保守,主要还是提倡仁义,虽然孔子并没有在经济方面做出了大的作为,但是他的思想也的确影响了很多人,让当时的社会风气变得好了很多。
说到这里就必须再谈一谈他的政治思想了,孔子的主要政治思想中心就是礼和仁,即便是在治国方面,他也认为是以德为政,认为这样的治国之道是最为高尚的,但是这样的做法也打破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界限,可能他这样的说法在当时并不是特别受欢迎,毕竟每一个朝代和社会都是有着贵族和权贵的,所以这样的做法肯定会伤到一些人的,第1所以当时有的人支持他的思想,但是有的人也比较反对他的思想,但是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现在所说的法不责众也是受到了孔子思想的影响。孔子一生当中除了教育好学生之外,也一直在周游列国,想出自己的思想,希望每个国家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直到他62岁的时候,已经带领弟子们周游了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