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壁十年图破壁——
这句诗里面有两个典故。
”面壁“指的达摩面壁修禅的故事,西来的达摩禅师渡江到达嵩山少林寺,在山洞里面壁十年默默修禅,终于将印度佛教成功传入中国,成为禅宗初祖。用来形容刻苦磨炼。
“破壁”则源自《历代名画记》中所记载的传说,说南朝著名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没有眼睛的龙,一经他点出龙的眼睛,巨龙则破壁而出腾空飞去。用“破壁”比喻人骤然显达。这个故事,同时也是成语“画龙点晴”的出处。
而作者的意思,正是表明自己要像达摩大师十年面壁一般,用多年的功夫,去潜心研究各种科学知识,来改变国家贫弱的状况,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难酬蹈海亦英雄——
但是,出去以后到底会怎么样?谁也说不准,年轻学子只能在诗最后说,就算是壮志难酬,就像陈天华一样投海而死,也是有价值的。
而“蹈海”在这有两种解释:
一是指当时陈天华的故事,他是近代民主革命家,他留学日本的时候,为唤起民众意识,就在日本投海自尽了,死前留下了《绝命书》。
顺便插一句:
对于这种以主动放弃生命来表达极度失望,期望唤醒民众的历史人物,年纪小的孩子们,不太好理解这种行为。
我们既要教孩子珍惜生命,同时还要把这种历史悲剧,将引导的重点放在理解时代背景,对社会和刺激和唤醒上去。
比如在大热党史剧《觉醒年代》中的陈独秀好友易白沙,心痛国势日微,深感救国无门,最后走上自绝之路以醒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