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严监生的典型事件概括,儒林外史中严监生的人生简介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1-11 03:28:50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得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儒林外史中严监生的典型事件概括,儒林外史中严监生的人生简介(1)

课本中的《两茎灯草》

上面这段文字,想必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它出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经典课文《两茎灯草》,讲述了严监生临死前因看到房间里的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和奶妈都猜不透意思,直到夫人赵氏挑掉一茎灯草才肯咽气的故事。

很多语文老师讲这篇课文的时候,往往会用“吝啬”这个词概括严监生的人物形象,认为作者吴敬梓写这个片段为的是讽刺了严监生爱钱财胜过爱性命的可笑行径。不仅如此,很多人还喜欢将严监生与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果戈里笔下的泼留希金并举,使严监生跻身于世界吝啬鬼之林。

儒林外史中严监生的典型事件概括,儒林外史中严监生的人生简介(2)

夏洛克形象

但是,严监生真的是一个吝啬鬼吗?吝啬是一个贬义词,指的是人对自己的财产、物品等过分看重,该花的不花、该用的不用,不愿把金钱、情感、物质奉献给他人、集体和社会,缺乏自我牺牲精神

课文中的严监生因家人浪费灯油而不肯咽气,确实是极为看重财物,但我们并不能就此说他吝啬,因为我们还不知道他是否愿意把金钱奉献给别人,不知道他是否具有自我牺牲精神。换句话来说,严监生临死前做出这样的举动,可能是吝啬,也可能是节约。就好比一个人生活非常节俭、对待自己极为严苛,但他把省下来的钱捐给了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会说那个人吝啬吗?

儒林外史中严监生的典型事件概括,儒林外史中严监生的人生简介(3)

严监生形象

因此,就课文选取的这个片段来说,我们无法判断出严监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要判断严监生的形象,必须联系《儒林外史》中其它地方对严监生的描述。可惜很多语文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参考的不是原著,而是教学参考书;编写教学参考书的人员采用的往往又是一些老版本文学史的说法,那些说法虽然“经典”,但却不一定完全正确。要不然,只要一本六七十年代的文学史就够了,后面不用再出新的了。

上世纪有两部文学史教材最为权威,一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一部是北大一级教授游国恩与王起、萧涤非等人编写的《中国文学史》。文研所的《中国文学史》对严监生的描述是这样的:严监生临死时,因为多点了一根灯草,便伸着指头迟迟不肯瞑目,这就不仅仅是严监生个人特殊的性格,而是反映了地主阶级极端悭吝的本质,是具有普遍性的

儒林外史中严监生的典型事件概括,儒林外史中严监生的人生简介(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