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分段详细解析,香菱学诗全文赏析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1-17 11:39:01

香菱学诗的三层境界,从写形到设色,再到寄情

陈能雄/文

小说《红楼梦》的作者是一位诗词大家,同时又通晓书画,他以诗词衬托故事的情境,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又以画家笔法来谋篇布局,描摹人物。小说作者在书中借林黛玉、薛宝钗等人之口,阐述自己的诗词创作理念。而香菱学诗的经历,从入门到精通,分为三步走,三层境界,每一个学诗阶段都有不同的领悟,这是很多诗词爱好者要经历的学诗过程。

香菱学诗分段详细解析,香菱学诗全文赏析(1)

香菱专门向黛玉求教写诗,林黛玉讲解了诗词格律方面的知识,让香菱先熟读《王摩诘全集》。香菱阅读了王维、杜甫等诗人的作品,肚子中装有千百首古诗,脑海中就储存了丰富的词汇,行笔作文就有了诗化的语言。林黛玉以“咏月”为题,限“十四寒”的韵部,让香菱写一首七律。香菱前后写了三首咏月的律诗,有些类似于学画的三个步骤,先勾勒事物的大体轮廓,再仔细描摹敷色,最后再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这代表着学诗的三层境界。

一、写形阶段,用各种辞藻形容眼前的事物和景色。香菱接到这个咏月的作业题目后,如痴如醉,一边观赏夜景,一边苦思诗句,好不容易写出第一首处女作: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香菱学诗分段详细解析,香菱学诗全文赏析(2)

这首诗平铺直叙,香菱用了多个形容词描绘月夜之景,就像画家用毛笔逐一勾勒出事物的外形轮廓,尽量把它描摹得逼真形象。初学者在遣词造句上会模仿诗文范本的写作规则,这正如我们小时候刚学写作文时要阐述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一切都按部就班地去叙述。香菱的首句“月挂中天夜色寒”,描述了诗中的时间,以及月亮所处的位置;第二句“清光皎皎影团团”,进一步描写光影缥缈之景;第二联“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香菱表达自己观赏月色的欣喜之情,并想象村野之人的愁绪;第三联“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香菱用“玉镜”和“冰盘”两个词形容月亮的外形,描绘出月儿光洁明净的样子;第四联“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香菱再一次赞叹月明如昼,辉映庭院。

这首诗在写景状物方面来讲还是挺生动形象的,但行文过于拘谨,受条条框框的规矩限制,这是很多初学者常见的问题。是以林黛玉点评香菱的诗说:“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香菱学诗分段详细解析,香菱学诗全文赏析(3)

二、设色阶段,用优美华丽的辞藻细腻地描绘出事物的色彩和质感。相对于写形阶段,设色又更进了一层,作者由远及近,由整体简写到细节描摹。如果说写形阶段还只是白描勾勒,那么设色阶段则是用丰富的色彩层层渲染出事物的形神。如果说写形阶段还只是一张黑白相片,那么设色阶段则是缤纷绚丽的彩色照片。

香菱沉浸在诗词的乐趣中,每日废寝忘食,在行走坐卧之时都想着平平仄仄,她一字一句地反复推敲,力求精益求精,终于创作出第二首诗来: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香菱学诗分段详细解析,香菱学诗全文赏析(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