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归纳】
1.分析文章情节设置的特点。
2.分析某段情节安排的作用。
3.分析以……为中心布局谋篇的好处
4.分析小说的线索及其作用
5.讲述故事运用的手法
6.分析历史与现实相交织的好处
【考点突破】
一、概括梳理故事情节
1.按照情节的基本结构梳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按照小说线索来梳理。
3.按照场面(人物活动的场所)来梳理。
4.按照细节描写来梳理。
二、设置情节(结构)手法
(1)设置悬念。有时候是全篇一个悬念,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有的时候是悬念迭出,制造紧张的气氛。
(2)埋下伏笔。
(3)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4)延迟:在小说的进程过程中,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
(5)独白式:以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叙述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便于抒发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
(6)留白式:叙述的恰到好处,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7)抑扬式:欲扬先抑或者欲抑先扬,造成鲜明对比,形成波澜起伏的情节,更突出主题。
(8)误会法:制造误会,结尾解开误会。有设置悬念的作用。
(9)巧合法:“巧”字是关键,“合”是基本要求,要“合”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
(10)小段叙写:文笔简洁,节奏发展快,强化了紧张程度。
(11)双线结构:小说中双线结构有两种:明暗线和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并列双线。
明线指在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可以是时间、地点或者文章中贯穿前后的物品、人物等。
暗线指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作用:①暗线为明线的展开提供背景。
②明暗线可以串连起历史和现实,使情节更为集中紧凑,凸显主题。
③双线交织相互补充,相互映衬,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具有可读性。
④双线结构使小说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完整。
(12)卒章显志式:指在文章结尾表明自己的志向。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
三、伏笔与悬念的区别
1.伏笔用墨很少,点到为止;悬念,根据表达的需要决定用墨多少。
2.伏笔隐蔽,看到“照应”后才恍然大悟;悬念都是大张旗鼓地吸引读者注意力。
3.伏笔是为了使文章前后呼应,情节合理;悬念为求得情节的曲折性。
四、小说开头段的作用
1.平铺直叙式开头:①点明人物的身份、特点、
②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2.写景式开头: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②渲染…气氛。
③奠定感情基调。
④烘托人物心情。
3.设悬式开头:①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五、小说中间段的作用
1.埋下伏笔或与前文相照应。
2.使小说情节突转一波三折。
3.制造巧合。
4.补充内容,使故事情节更完整。
5.丰富小说的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六、小说结尾段的作用
1.与前之相照应,与标题相照应,使故事圆合。
2.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3.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4.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
5.留下空白,给读者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6.交代故事的结局,使故事情节更完整。
7.深化主题。
8.欧·亨利式结尾,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突出主题。
9.增加真实性成悲剧性,引起共鸣。
10.卡夫卡式的结局,带有隐喻的特点。
七、讲述故事,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
1.叙述视角。
2.叙述顺序。
3.现实与回忆相交织。
4.聚焦典型场景。
八、情节有什么特点?
1.富有戏剧性。
2.欧·亨利式结尾,反转。
3.设置悬念。
4.一波三折。
5.抑扬式。
6.巧合法。
7.小段叙写。
8.双线结构。
九、开头写梦境的作用
1.从梦境入手,玄妙设疑,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2.为下文……作铺垫。
3.暗示主人公的思想。
4.暗示作者的写作意图。
十、讽刺手法的运用
1.对比: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突出强调所要讽刺的事物或人物的特征。
2.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强调其特点, 增强讽刺意味。
3.反语:正话反说,用肯定赞美的语言描述明显的丑恶、虚假的现象,表达作者的鄙视与挖苦。
4.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5.比喻:打比方,把抽象的事赋予具体的事物中,形象生动,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反映的社会生活。
十一、简述文中的“误会”
原本认为 实际呈现的。
十二、历史与现实相交织的作用
①历史与现实相交织,使文章内涵丰富厚重。
②历史与现实有相似之处,相交织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③历史与现实相互映照(相反),突出主题。
十三、以……为中心布局谋篇的好处
1.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展开故事情节,结构严谨。
2.能塑造人物形象。
3.能更好地揭示主题。
【真题引领】
(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一种美味
巩高峰
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得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
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父母的举动让他觉
得他有这个资格。
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美味,让他带着很多的迫不及待,还有一点点的张皇。张皇什么呢?鱼都在锅里了,它还能游回村头那条沟里去?不过这种张皇让他有点儿熟悉,在沟里捉到鱼时他也这么心慌来着,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条沟里竟然会有鱼。
来不及细细回味了,豆腐一下锅,屋子里顿时鲜香扑鼻。他是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的,新鲜得让人稍稍发晕。在鱼汤从锅里到上桌之间,他拼命地翕动鼻翼,贪婪地往肺里装这些味道。他相信装得越多,回味的时间就越长。
至于那锅鱼汤具体是什么滋味,他倒完全不记得哪怕一点儿细节。因为全家吃饭喝鱼汤的状态都有些鲁莽,只有嘴唇和汤接触的呼呼声,一碗接一碗时勺子与锅碰撞的叮当声,还有一口与另一口之间换气时隐约的急促。
那天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一家人习惯的默不作声完全没了踪影,父亲开口谈天气了,两个哥哥则说了今年可能的收成。而母亲,只是嘴含笑意,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盛汤。
最后,父亲说了一句有点儿没头没脑的话,父亲说,三子该上学了。
他就叫三子。如今回想起来,对鱼汤食不知味的原因应该就是这句话。两个哥哥没进过一天学校的大门。现在到了他三子,父亲说他该上学了。该,就是要,快要的意思。他忘了两个哥哥投过来的眼神的内容,他忘了鱼汤是什么味道,他忘了那个晚上的一切细节。
美味?美味是什么味呢?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忸怩地走进学校的大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但是,他知道美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之后的上学,仍然是有鱼的那天晚上——
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先后离开桌子回屋睡觉,可是鱼汤每个人起码还可以盛两碗。他们没解释为什么,也不用解释,地里的活要起早贪黑,否则这种鱼加豆腐的美味只能还是好多年享受一次。父亲愣了愣,恢复了以往不苟言笑的表情。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用眼神示意过父亲别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糊糊的夜空,一直出神。
可是羊要进圈,牛要喂草,猪还要吃食。都这么愣着不能解决一点儿问题。他起身去做,也只有他还有心情做。
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已经是最后一件事了。把火点着,添第二把柴火的时候,他就抓着了一个黏黏软软的东西,凑到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从锅里蹦到地面,它显然已经超越了极限。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本文有删改)
1.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好题精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未遂
赖海石
一辆破破烂烂、没有车牌的小中巴,缓缓启动,晃晃悠悠,跟在老太太后面。
文化广场,一群大妈随着音乐起舞。老太太远远站在她们后面,跟着做动作:甩手、抬腿、扭头、弯腰……突然,老太太身体一歪,瘫软在地。
从停在广场边的破中巴上,跑下来两个中年汉子,抱起老太太,手忙脚乱地按、压、掐了一阵后,急急慌慌地抬上破中巴。破中巴突突突喘着粗气向医院驶去。
医院,急救室。医生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抢救。一个护士高声喊:“家属家属,去收费处缴费!”
中年汉子迟迟疑疑地向收费处走去。在收费窗口,中年汉子对护士说:“护士,我是送老太太过来的,我不是家属。我有他儿子电话。我的手机打不了,我报号码你打一下她儿子电话好吗?”
护士打完电话,往窗外一瞧,中年汉子早跑没影儿了。
三天后。小酒馆。
彭老板举杯:“任大成,来,我先敬你一杯。谢谢你把我妈送医院,救了她一命。”又说:“我有一事不解,你为什么不用手机直接打我电话?为什么叫医院打?护士打电话的时候你为什么要跑掉?如果不查医院监控,我都不知道是你送我妈来的医院。”
任大成说:“我的手机那时刚好出问题了,打不了。我跑掉是因为我有事要办,怕医院误会,以为我是肇事者,抓住我不放。”
彭老板说:“哦,原来是这样。你是我的恩人,我会永远记住你的。另外,欠你那八十多万工程款,我一定想办法结清给你。你等我的好消息。来,我再敬你一杯。”
这回彭老板没有食言,半个月后,他把八十多万元转到了任大成账上。任大成手下的二十多个工人师傅终于可以安安心心过个年了。虽然拖欠了两年多,但事情总算有了圆满结果。把钱款分发给工人后,任大成打算请彭老板喝一次酒表示感谢。
按响别墅门铃后,出来开门的是一个陌生的老爷子。
任大成疑惑地问:“请问彭老板在家吗?”
“你是说这别墅原来的主人吗?”老爷子说,“他把别墅卖给我们了,他搬走了。”
任大成很吃惊,难道彭老板为了结工钱把别墅都卖了?他拨通了彭老板的电话:“彭老板,我到你别墅找你,才知道你卖了房子,你现在在哪里?”
“我在老围租房子住。”
老围?任大成知道,老围可都是百多年前的土坯瓦房,而且是危房,没几个人在那里住。难道彭老板穷到了这种程度?任大成说了句:“我过去找你。”也不等彭老板回话,就挂断了电话。
老围路口。彭老板早已站在那里等候。
任大成说:“走,去你家看看。”
彭老板说:“看啥,想耻笑我落魄?走,喝酒去。”硬拉任大成进了旁边的小酒馆。
任大成举杯:“彭老板,今天我先敬你,我代表二十多个工人师傅敬你,为了给工人发工资,你把别墅都卖了,我们以后还跟着你干,你会东山再起的,别墅会再回来的!”
彭老板声音有点哽咽:“我不是不知道你们的难处。我如果不是被别人骗了二百多万,怎么会拖欠你们那么久……”
任大成眼睛有点湿润,又举起一杯酒:“彭老板,我以前对你有误会,以为你故意拖欠我们工资。我自罚一杯。”说着一饮而尽。
那天,在文化广场,任大成和另一个中年汉子本来是想绑架彭老板母亲来逼迫彭老板结清欠款的,没想到还没开始行动,老太太就突然晕倒了,他们只好把她送到医院。
否则……否则,任大成现在就不是坐在这里喝酒,而是蹲在大牢里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写“一辆破破烂烂、没有车牌的小中巴”,并非闲笔,而是为后文发生的一系列“意料之外的故事”埋下伏笔。
B.动作描写是小说中的一大特色,如“中年汉子迟迟疑疑地向收费处走去”,这一动作描写生动的彰显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
C.小说中任大成和彭老板在小酒馆喝酒时,两个人推心置腹的交谈起来,通过这一情节充分地展现了二人真诚的性格特征。
D.小说通过任大成和彭老板之间跌宕起伏的故事,赞美了淳朴善良的人性、批判了社会中不诚信的丑恶现象。
2.小说在情节上环环相扣、构思巧妙,请结合小说简要梳理、概括。(6分)
3.小说结尾交代了事情真相,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橘色的鱼
[加]卡·希尔兹
我已经和律师洛伊斯·安不幸结婚十二年了。最近洛伊斯·安给我看一篇文章,说一个著名女明星已经“深陷于三十多岁的年纪”。
“这说的就是我们,”安泪眼婆娑地看着我,“深陷于我们的三十多岁。”
我和她固然不合,却明白彼此。几年前,二十五岁的安决定到温哥华岛上去种大丽花。可就在买好飞机票的那一天,她收到封信说她被法学院录取了。“我们谁也书写不了自己人生的剧本。”她有次对我说,她当然是对的。我也依然——我老有个开观光农场的异想,老想着那些擦得锃明瓦亮的马鞍和马具,和那个闻起来似乎有股甜蜜皮革味的才露出了尖尖角的可能性。
星期六早晨,安和我又作了一次关于价值的长时间的讨论。早餐的气氛是严厉的、分析的。
“也许我们过分推崇商业精神,过分崇拜青春年华。”我说。
“被我们的时代精神所构陷。”安说。
接着是长时间的沉默。我从喝完的咖啡杯上抬起眼,想到过不了几个星期我就要四十岁了,一阵恐惧感突然袭击我腹部的上方,那疼痛既可怕又熟悉。我于是集中注意力在餐桌上方白墙上的一点,这面光滑石膏板上的空白一片明显在谴责我。
“我们需要的,”我说,对着空空的白墙做了个手势,“是一幅画。”
“也许可以是一张名画的复制品。”安说,并且马上就去取她的外套。
三个小时以后我们拥有了一张标题为《橘色的鱼》的石版画。画的背景是一片微微发光的绿色,那橘黄色的鱼就悬浮在这片空间里。鱼占据了大约百分之八十的画图,它好像停止了游弋,正靠着一墙的绿水在休息。一串气泡在它周围飘浮,把它跟它离不开的水联系在一起。它让人看见的是它的侧面。它心脏的部位是漂亮的橘色,这橘色流向鱼翅和圆圈的成脊状的嘴,逐渐变淡,但我最喜欢的是它的眼睛,那种用来凝视世界的、大大的、不贪婪的眼睛。
我们很快取得少有的一致意见,画放在早饭餐桌的上方很合适。挂好后我们退后欣赏它,然后洛伊斯·安用新鲜茴香做了西班牙煎蛋。我的健康从挂上画的第一天起就有所改善,没过多久安和我的关系也有好转。早上,我们在饭桌边喝着咖啡,抬头欣赏我们的橘色的鱼,彼此微笑对视。
我们这一条鱼是现存的十份复制画中的第八张,我想到,那散落在别处的九条鱼兄弟,悬浮在完全一样的绿色的水里,每一条都冷静地向着同一个左前方,就很高兴。
不久我们收到了一封信,是个正式的通知。它建议我们十个《橘色的鱼》的所有者在每月的第三个星期四晚上聚会。
那天我们迟到了。我们进屋时有人正在讲话。“这永远是一种愉快,”那人说,“大家聚在一起,谈谈我们关心的事情,交流一下我们的经验。谁想第一个发言?”
前面一个人站起来,报了他的名字,那名字发出钱和权这对双重支柱所具有的深沉回响。他有一头保养得很好的浓密白发,他谈了一些问题,关于“在荒野里徘徊”,还有关于西方传统中鱼的历史的象征意义,“我的生活改变了,”那声音说,“我的生活有了方向。”
第二个发言人很年轻。那扎眼的染过的头发,梳理的角度很怪,风格很朋克。
“ 《橘色的鱼》是父母送给我的毕业礼物。我端详这幅画好几个月,然后启示如潮水般汹涌而来。橘色的鱼翅和嘲弄的嘴巴对‘社会硬塞进你头脑的一切垃圾’说不。”他说完了,在热烈的掌声中坐了下去。
一个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紫红色套装的女人,谈她在投资中总是高价收进,又总是在市价落入低谷抛出。一直到她发现了《橘色的鱼》。现在,她肯定,她正处于上升的趋势。
下一位发言人刚一站起来就受到大家的欢呼。他是大老远从日本神户赶来的。他的口音有点生硬,他说在他居住的小屋里,他把《橘色的鱼》挂在传统的陈列艺术品的壁龛里,就在那用黑色的漆器木板托着的一盘花瓣的上方,橘色的鱼鳞和超自然白色的花瓣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天天都想到工业化世界里多如牛毛的矛盾。他说这句话时我的鼓掌比谁都响亮。
“鱼是不会说反话的,”又有一个人用欢快的嗓音说,“因此提醒我们想到我们失去的纯真,想到在双重含义和试探性声明以前的时代。”
“我们在水里开始我们的生命,”后排传来一个粗声粗气的带酒意的嚷嚷声,“我们一年到头从早到晚都盼望着能回到我们的自然的生存环境去。在水里我们可以不费力气地自由活动,可以成为我们最最真实的自我。”
“鱼的内心生活是不可知的,”又一个发言人——洛伊斯·安——说,“它连续不断地游着,跟一朵大丽花一样不说话,也没有声音。她是以眼睛和姿势作话语,解读并重新安排这无语的世界。”
“橘色的鱼,”有个嗓音响了起来,那竟然是我自己,“永远不会衰老。”
那天晚上,我们由于难得的意气相投,也由于我们表达了内心最深处的忧虑而感到快乐。
就在那天晚上,在城市的另一部分,一万张橘色的鱼的招贴画从印刷机上滚滚而下。它们将装饰十多岁孩子的乱七八糟的卧室、加油站和啤酒店的公共厕所。一年之内会发行一张邮票,上面印着橘色的鱼的形象,但是这条鱼的眼睛被缩小了,显得有些困惑,橘色的鱼将摆上百货公司广告的封面,加上一对降低尊严的眉毛,还会被印在物品上的词语拦腰斩成两段。橘色的鱼在西服翻领的胸针上眨巴眼睛,被印上了运动衫和领带,随意地涂抹在笔记本和情书的空白处。
橘色的鱼没有回头一瞥,它将开始死亡。
(陶洁译,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安和“我”都处在中年忧虑之中,对年龄恐慌焦虑,对梦想念念不忘,这表明安和“我”的处境、思想其实是有共同之处的。
B.开头写“我”和安的梦想、担忧和讨论等内容,通过层层铺垫,《橘色的鱼》才正式登场,凸显其对“我”和安的重要意义。
C.十个《橘色的鱼》的买家来自不同地区,男女老少皆有,生活状态各异,但都受到了橘色的鱼的影响,开始积极生活。
D.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小说语言中往往会蕴藏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比如文中划线句子,既生动机敏又蕴含了作者辛辣的讽刺。
5.画作《橘色的鱼》被大量印刷传播,为什么结尾处反而说“它将开始死亡”?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6.为了引发读者对当今时代精神进行深入思考,作者在表现手法和情节构思上巧用匠心,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猫和警察
卡尔维诺
在城里扫荡隐藏的武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警察们爬上警车,头上戴着统一的、看不出人脸的头盔(一种皮制防护帽),他们会去贫民区,响着警报器,弄乱抽屉里的内衣,拆掉炉子里的管道。
刚刚失业的巴拉维诺去当了警察。他也是刚知道那个貌似平静而繁忙的城市底下存在着一个秘密:在沿着街道的水泥墙后面,在僻静的围栏中,在漆黑的地下室里,闪闪发光的可怖武器如森林般茂密地小心躺着,就像豪猪刺那样。警察巴拉维诺在他的市民中间感到非常不自在,他感觉,每一块下水道盖子,每一垛废物,都在守护着什么难以理解的威胁。
一天晚上,警察跑到工人聚居区,包围了一整座房子,那是一幢外观腐烂的大型建筑。破旧的楼梯从地下室一直到屋顶,穿过这个老房子的身体,就像是有着无数分支的黑色血管。警察们上去了,巴拉维诺在他们中间,戴着叫人难以辨认的头盔,但他仍为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烦心事折磨着。他们被告知,他们的敌人,他们警察的敌人,也就是奉令行事人的敌人,就藏在那座房子里。警察巴拉维诺从半掩的门里,惊恐地望着房间里面:为什么每一个人,都用焦虑、痛苦的眼神望着他们?如果他们中的某个人是敌人,为什么他们不可能都是敌人?
他们下到一个低矮的房间里,一家人正围着铺上红格子布的餐桌吃晚饭。孩子们都在大喊大叫。只有坐在爸爸膝盖上吃饭的最小的家伙,正用黑色而充满敌意的眼睛,一声不吭地望着他们。“我们有搜查房子的命令。”队长说道。爸爸正在给小孩一勺勺地喂食。他先是斜着看了他们一眼,可能还有点讽刺的意思;然后就耸了耸肩,继续照料着孩子。
警察巴拉维诺笨手笨脚地活动着自己修长而纤细的臂膀,把一个抽屉弄得叮咚作响:匕首?不,餐具。又把一个书包摇得轰鸣不止:炸弹?书。卧室里拥挤得无法穿行:两张双人床,三张小床垫。而在房间的另一头,一个小孩正坐在一张小床上,啼哭了起来。巴拉维诺早就想在那些床中间打开一条通道来安抚他了,但如果他是在给一座伪装的军火库放哨怎么办?如果在每张床铺下都藏着一架迫击炮的炮筒怎么办?
巴拉维诺跑到走廊里,厕所的门打开了,从里面出来一个扎红蝴蝶结的小女孩,怀中抱着一只猫。他觉得应该跟小孩们做朋友,问他们话。他尝试着抚摸那猫,那猫却突然逃掉了,还不时转过身来,怀有敌意地看他几眼。
巴拉维诺在走廊里大跨步地跳开了,追着那猫。他进到一个房间,那里两个姑娘正伏在缝纫机上干活。地上有着成堆的碎布头。“是武器?”警察巴拉维诺问道,还用脚拨开布料,却走不动路了,他的脚给缠上了玫瑰色和淡紫色的布料。姑娘们笑了。
他转过一个过道和一段楼梯。那猫有时好像是在等他,然后等他靠过去了,它又会双爪僵直地跳走。在一个房间里,只有一张小床垫,还有一个仰卧着的小年轻,抽着烟,神情可疑。“抱歉,您看见一只猫没有?”他伸出一只手去床下摸,却被啄了一下。跳出来一只母鸡,它是主人不顾政府法令偷偷在家里饲养的。光着上身的年轻人连睫毛都没动一下,继续躺着抽烟。
在一间厨房里,有一个戴邮差帽的小老头,他正在泡脚。他一看见警察,就奸笑着向他示意了一下另一个房间。巴拉维诺探了探头。“救命!”一个衣冠不整的肥太太大叫道。一向贞洁的巴拉维诺赶紧说了句:“对不起。”邮差还在奸笑,双手摊在双膝上。
警察巴拉维诺穿过厨房,去了阳台上。整个阳台都被晾着的衣服挂满了,就像飘着旗子一样。他在那个床单搭成的迷宫中走着,那猫时不时现出身来,然后又贴在另一条床单下隐去了。他突然害怕自己会迷路;也许他已经与外界隔离,他的战友已经撤离了这座建筑,而他则正好给那些被冒犯的人用晾晒的衣物囚禁起来。最后,他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从一堵小墙上露出了头。巴拉维诺不知是怀着宽慰还是带着焦虑地看见楼梯上像蚂蚁一样攒动的警察,还能听到命令声。他不再怕了。他脱下了头盔:他的脸又显出了人形,那是一个金发小伙子消瘦的脸庞。
“一步也不要走了,”一个声音说,“你在我手枪的射程之内。”
声音从背后传来,巴拉维诺一个哆嗦,转头看见一个长发垂肩的姑娘,蹲在一扇窗户前的台阶上,拿着一份杂志,用感冒的声调吃劲地读着。
“手枪?”警察巴拉维诺说。他抓住她的手腕,就想要把她的拳头打开。她刚动了一下胳膊,蜷成了球一样的猫就从她怀里跳到空中,龇着牙,冲着他扑来。但警察已经明白一切都是场玩笑。
巴拉维诺听见了口哨声,还有发动机的隆隆声:警队正在离开这建筑。他真想逃到天空中的朵朵云彩下,把他的手枪埋进地上挖出来的一个大洞里。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猫的出现,小说的情节由搜查武器变为追逐猫,这个变化暗示着在大楼中扫荡隐藏武器的行动不过是一场闹剧。
B.小说中被搜查的民众全都心怀敌意且镇定自若,拿着搜查令的警察们却草木皆兵乱作一团,这种反差产生了特别的讽刺效果。
C.小说中的头盔富有象征意义,一个善良小伙戴上它后变成了奉命行事荒唐可笑的警察,暗示了人在特定场景下被异化的现象。
D.故事发生在贫民区一栋大楼里,这是对社会局势“横截面”式的表现,这个特定的环境有利于作者延迟情节进展,形成波澜。
8.请分析画线句子中巴拉维诺的心理。(6分)
(1)巴拉维诺早就想在那些床中间打开一条通道来安抚他了,但如果他是在给一座伪装的军火库放哨怎么办?
(2)他真想逃到天空中的朵朵云彩下,把他的手枪埋进地上挖出来的一个大洞里。
9.本小说情节运行张弛有度,请以⑩—⑬段的内容为例,简要说明并分析其效果。(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五美元的尊严
麦薇
我开车从610号高速公路下来,左转的红灯让我的车停了下来。
我非常不喜欢停在立交桥下的左转处,那里有太多的乞丐。每当红灯亮的时候,他们就会走到停下的车前,拿着一个星巴克的咖啡纸杯,示意你应该有所表示。
今天路口站的是一个头发凌乱、衣衫褴褛的中年男子。虽然是白人,但是皮肤已经被休斯敦强烈的日光晒得非常黑。这一次,他手里拿的不是纸杯,而是一只草编蚱蜢。
我看出来了,他正走向我的车。在他向我走来的时候,我迅速扫了一眼不远处。立交桥下的桥墩下,有一个同样衣衫褴褛的中年女人,从她的眼神可以看出,她和男人的关系很亲密,她身边有一个大包袱——也许是他们的全部家当。在她边上趴着两只大狗,它们看上去并不瘦弱,可见主人对它们不错。
男人走到我的车边,敲了敲车窗。我迟疑了一下,还是降下了车窗。
“您好,女士。”男人很礼貌地说。
“您好。”我回答。然后等着他下面的话,也许说他是伊拉克回来的伤兵,也许说他需要帮助什么的。
但又一次出乎我的意料,男人说:“您想要一只草蚱蜢吗?这是我刚刚编的。”他把他的蚱蜢递到我的面前。用新鲜宽叶草编成的蚱蜢,看上去手工精细,隐隐还带着青草香。说实在的,虽然它是一件精美的手工艺品,可我似乎并不需要它,但是一眼瞥见远处的女人和两只狗,我还是没法说拒绝的话。
“很漂亮,多少钱?”我问。
“五美元。”他说。
我心里叹了口气,草蚱蜢并不便宜,但是我还是决定买下它。今天的温度是华氏九十九度,路面的温度更是热得可以烤香肠了。我想,生活都不容易。我打开钱包,只有十美元的纸币:“很抱歉,我没有零钱。”
“我可以找给您。”他把草蚱蜢给我,伸着手准备接我的钱。他的眼睛很真诚,我选择相信他,于是递给他一张十美元的纸币。
男人转身走到女人身边,我看到女人打开腰包找着什么。
这时候绿灯亮了,我缓慢地移动车,但是后面的车很不耐烦地按起喇叭。男人也发现了,快速往我这里走,但是已经来不及了,我不得不离开。
我向他挥挥手,告诉他不用找钱了。
然后我离开了,我跟自己说今天用十美元买了一只草编蚱蜢。
回到家,我随手把草蚱蜢放到了书架上,这件事就忘到脑后去了。
一个星期后的一天。我再一次被左转红灯拦在了610号高速出口。我又看到了那个男人,他的妻子依然坐在桥墩下,身边围着两只大狗。男人依旧穿着那件衣服,向我的车走来,手里拿着一只草编蚱蜢。这一次我打定主意不会再买他的东西了。
男人敲了敲我的车窗,我还是礼貌地摇下车窗。
“您好,女士!您想要一只——”话还没说完,我看见他的脸上露出兴奋的光芒,“太好了,终于又见到您了!”说着他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美元纸币,“我在这里等您一个星期了,我们本来打算到别的地方去,上帝保佑又让我遇到您了,这下我们终于可以安心地离开了!”
男人看出我的迟疑,很有礼貌地说:“感谢上帝让我再次遇见了您,如果这五美元找不出去,那么我就不是一个生意人,也不是一个乞丐,而是一个骗子了。”
我接过男人找给我的钱,说了声“谢谢”。绿灯又亮了,我又不得不离开了。这时候我才想起来,大声说:“您的手艺非常棒!”
男人笑着朝我摆了摆手。
(选自《福建文学》2010年第10期,有删改)
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故事简单,但情节一波三折,善于巧设“意外”来增加叙述的波澜,如红绿灯的变换、零钱的面额等。
B. 小说使用全知视角,详细摹写“我”和中年男人的心理状态和变化过程,使得心理描写丝丝入扣,故事叙述生动真实。
C. 小说善于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如中年女人身边的两只大狗“看上去并不瘦弱”,烘托出夫妇二人的心地善良。
D. 小说开头写中年女人坐在桥墩下,为下文写中年男人折返回去拿零钱和“我”没来得及等他送钱过来的情节作了巧妙的铺垫。
11.围绕中年男人卖给“我”一只草编蚱蜢这件事,小说精心设计了三次情节摇摆,请找出来并综合分析其效果。(6分)
12.有人说,小说的后三段显得多余,可以删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父亲的一课
王熙章
16岁那年,父亲送我去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学习微机课程,那些枯燥的操作命令很快使我厌倦了。渐渐地,一有空我便溜到与中心相邻的“创世纪”网吧上网玩游戏,几个月下来,我微机知识没学到多少,倒是对那些神奇莫测的游戏入了迷,经常玩个通宵达旦。
网吧老板是一个过早秃顶的中年男人,在众多网民中,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两句:“玩物丧志,这词儿你懂吗?”
世上哪有老板赶顾客出门的道理?我把他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只顾在网吧中玩得昏天黑地。
一天,父亲从乡下到城里来看我。我正痴迷地玩“僵尸与侠客”的游戏,突然听到身后一个声音说:“好!精彩,好安逸哟!”
这话音好耳熟,方言土语在城里极少能听见。我猛回头,只见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后。那一刻,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赶紧站起身,垂手而立。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说:“章子,精彩,来,继续玩!”
我做梦也没想到父亲不但不骂我,竟然让我教他玩游戏。我兴奋地抓住他的手,教他如何选择按键、如何控制鼠标、如何躲避对方的打击、如何出击,没想到父亲学得还真快,不到3分钟便投入于那醉人的游戏中。
一晃7天过去了。父亲的玩法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上瘾,竟好几天通宵达旦泡在网吧中。
这时,我的衣袋中只剩下30块钱了。父亲省吃俭用,每月寄400元钱给我做生活费,我却将它们全都消费在了这些醉人的游戏中,刚过了半个月,我的衣袋就快空了,再向父亲要钱,我开不了口。
那天在网吧里,父亲问我:“章子,身上有钱吗?拿出来,让爸过足这把瘾!”
一听这话,我的脑袋便“嗡”地一下大了: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活?父亲是个复员军人,只听说他在城里有一个战友叫方伯雄,我到城里来上学,父亲便让我去找方伯伯,可我却压根儿没心思去见那些古板的人。
那个秃顶的网吧老板又来催缴费了。按每小时两元结算下来,父亲已欠费300余元。眼看父亲翻遍他所有的衣兜,再也没有翻出一分钱来,我心里焦急万分。
网吧老板呈现出他从未有过的凶相,威胁说:“3个小时内不缴清欠费,就把你们扭送到派出所。”父亲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偷眼看着网吧老板那副讨债不成不罢休的架势,不由胆战心惊。
我退下手腕上那块花去父亲80元钱买给我的手表作抵押,谁知网吧老板竟然不屑一顾。父亲指着他身上那件过年时新买的呢大衣诚惶诚恐地说:“要不,我、我脱下这身衣服给你?”
网吧老板用鼻孔“哼”了一声说:“一个乡下人的破衣服,能值几块钱?”
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将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人在对我的父亲指指点点:“没钱玩什么游戏?乡巴佬!”
这时我看见父亲的嘴角抽了抽,就在那一刻,我感觉那讥讽的话语就像皮鞭似的抽打在我的脸上。我发狂似的冲出人群,找我的同学去借钱,可他们一见我,仿佛都如见了瘟神,慌忙离去。
“天哪,这个时候,我到哪里去弄钱解救我的父亲?”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在心里说。我不禁悔恨交加。回到网吧,跪倒在父亲面前,我痛哭失声地说:“爸,是我害了你,我不该教你玩这种害人的游戏!”
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他一把拉起我说:“孩子,你终于明白了,这就叫玩物丧志!来,爸给你介绍一位伯伯,他就是我在家跟你提起过的方伯雄伯伯!”
我抬起头来,顺着父亲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网吧老板一反常态,正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
(选自《当代微型小说精选》)
13.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塑造出方伯伯这一形象丰满的人物,使小说情节具有很强的戏剧性。
B. “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表现了父亲看到“游戏”也产生好奇心理,要学着玩游戏的心情。
C. 小说中“我”对学习微机课程感到枯燥,却对网络游戏非常痴迷,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对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思考。
D. 这篇小说以“父亲的一课”为题,意在表现父亲对“我”的一次教育。小说以“我”沉溺网络游戏为开端,“我”到处筹钱替父亲还债是小说的高潮。
14.小说为了营造情节的戏剧性,采用了什么手法?请分析这一方法使用的好处。(6分)
15.小说描写了一位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对于这种方式,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异议,你的看法怎样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