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象的意蕴及作用
小说中的物象种类很多,就其内容而言,有事物、景物、动物,个别的还有体现大环境的村镇等地域;就其地位而言,有主体物象(贯穿全文的)和次要物象(只出现在文中某处的)。
1.物象的意蕴“三发掘”
物象的意蕴有很多,有实指义、指代义、双关义、象征义、主题义等,一般要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来思考。首先看文中有无揭示意蕴的提示性词语、句子。如果有,找出来既准又快;更多的情况下是没有,要靠读者品读、感悟。可以循着以下思路思考、发掘:
由外到内 | 由物象的外在特征到其内在精神气质。 |
由实及虚 | 由物象的自身意思到附着在其身的虚指意思,如象征义、比喻义、情感义。 |
由表入里 | 先由该物象最表层的意思入手再到其语境义,尤其是深层义。 |
2.物象的作用“五考虑”
自身作用 | 指的是物象作为小说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独到的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能够丰富文章的内容。 |
环境作用 | 一是指物象对时代特点、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二是指物象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 |
人物作用 | 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衬,如梅、兰、竹等。 |
情节作用 | 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
主题作用 | 指物象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
[例三] (2017·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美]杜鲁门·卡波特
请设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个十一月的早晨,一个白发剪得短短的妇人站在窗口,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巴迪,去把我们的车推来,我们要烤三十个水果蛋糕呢。”
那时我七岁,她六十光景,我们是很远的表亲。从我记事起,我俩就住在一起。她叫我“巴迪”,为了纪念她以前最好的朋友。那个巴迪早死了,当时她自己还是个孩子。她现在仍是个孩子。
我们把童车推进山核桃树丛。童车是我出生时买的,快散了,轮子摇来摆去,像醉鬼的腿。奎尼是我们养的一条小狗,她挺过了一场瘟疫和两次响尾蛇的噬咬,现在一路小跑跟在小车旁。
三小时后我们回到厨房,把拉回家的满满一车风吹自落的山核桃的壳剥去。欢快的裂壳声像是微弱的雷鸣,核桃肉散发着甜美的香气。奎尼求我们给她点尝尝,我的朋友时不时偷偷给她一点,但我俩是绝对不可以吃的,“这些山核桃还不见得够做三十个水果蛋糕呢”。明月高照,小车空了,碗满满的。
第二天,我最喜欢的事开始了:大采购。樱桃,柑橘,香草,葡萄干,威士忌,大量的面粉和黄油……嗬,简直要一匹小马才能把车拉回家。我们没钱,但每年总能用尽各种办法,筹到一笔水果蛋糕基金:卖破烂,卖摘来的一桶桶黑莓、一罐罐自制的果酱、苹果冻,为葬礼和婚礼采集鲜花。
黑炉子加足了煤和柴火,烧得像一只发光的南瓜。打蛋器旋转着,调羹在一碗碗黄油和糖里搅动,香草让空气变得甜甜的,姜又增加了香味。厨房里浓香扑鼻,弥漫到整幢屋子。四天后,大功告成,三十只蛋糕放在窗台、搁板上晾着。
蛋糕给谁呢?朋友呗。不一定是邻近的,大半倒是只见过一次,甚至素未谋面的,我们喜欢的朋友。例如罗斯福总统,一年来镇上两次的小个子磨刀人,帕克(班车司机,他每天在尘土飞扬中嗖的一声驶过时和我们互相挥手招呼)。是不是因为我的朋友太害羞了,才把这些陌生人当作真正的朋友?我想是的。我们的纪念册里有用白宫信笺写的答谢信,有磨刀人寄来的一分钱明信片——它们让我们觉得和外面丰富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厨房空了,蛋糕都送走了,我的朋友要庆祝一下——还剩下一点威士忌。奎尼分到满满一勺,倒在她的咖啡碗里(她喜欢菊苣香的浓咖啡),我们平分剩下的。奎尼躺在地上打滚,爪子在空中乱抓。我身子里热烘烘地冒火星,像快要烧成灰烬的木柴。我的朋友围着炉子跳圆舞曲,两只手提起那身蹩脚的花布连衣裙的裙边,就像是舞会上穿的礼服,唱着“指给我回家的路”。
下一个任务就是准备礼物。我想给她买整整一磅樱桃巧克力,不过,我给她做了只风筝。她希望给我一辆自行车,不过,我肯定她也是给我做风筝——和去年一样,和前年也一样。我们又凑了五分钱给奎尼买了一大根还有余肉可啃的牛骨头,用彩纸包起来,高高地挂在圣诞树顶上一颗银星边。奎尼知道那是牛肉骨头,馋得坐在树下呆望着,该睡了还不肯走。我的兴奋不亚于她,踢被子,翻枕头,就像是热得不可开交的夏天夜晚。我的朋友手持蜡烛坐到我的床沿:“我一点也睡不着,心像兔子一样乱跳。你说罗斯福夫人会在晚餐时端上我们的水果蛋糕吗?”我俩在床上挤作一团,她在我的手心里写“我爱你”。“你的手比以前大了。我想我大概不愿你长大。你长大了,我们还能继续当朋友吗?”我说我们永远是朋友。
这是我们一起过的最后一个圣诞节。
我上了军事学校。我也有了新家,但那不算数。我的朋友在哪里,哪里才是我的家,而我再也没回去过。
她还待在那里,有奎尼做伴,后来只剩她一个人。(她写道:“昨天,梅西的马踢伤了奎尼,伤得很重。谢天谢地,她没有太痛苦。我把她包在一张条纹床单里,用童车推到草地……”)以后几年的十一月里,她还是做水果蛋糕,她一个人,没有从前做得多,不用说,总是把“最好的那个”寄给我。渐渐地,她在信中把我和早已死去的巴迪混淆起来。
终于,又一个十一月的早晨来临,一个树叶光光、没有小鸟的冬天早晨,她再也爬不起来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
(有删改)
题目: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4分)
答:
[解析] 题干要求分析小狗奎尼“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抓住关键词“映衬”分析。物象“奎尼”的遭遇和主人公的命运与遭际息息相关,甚至是主人公形象的写照。如,奎尼躲过了很多灾难,某种程度上暗示了“我的朋友”的命运多舛;“我的朋友”给小狗核桃肉吃,表现了她的善良与对奎尼的关爱;奎尼在地上打滚,显示出“我的朋友”的高兴,突出了她的心情;奎尼“该睡了还不肯走”,也显示了“我”和朋友内心的兴奋;最后叙述只有奎尼与“我的朋友”做伴,表现了她的孤独,也表现了“我”的愧疚。
[参考答案] ①小狗奎尼经受的磨难,映衬了“我们”生活的艰难与坚强;②小狗奎尼的特殊待遇,映衬了“我们”的善良与平等;③小狗奎尼的兴奋状态,映衬了“我们”的快乐幸福;④小狗奎尼的离世,映衬了“我的朋友”的孤单寂寞。
1.(2014·全国卷Ⅱ)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鞋》)(6分)
[品思路]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物象作用的能力。解答题目应该围绕小说三要素展开,这篇文章中的“鞋”主要体现在对情节的作用上,使主人公守明的微妙心理变化在情节发展中逐步得到体现。本篇小说中“鞋”贯穿全篇,是情节线索,同时也是感情寄托,另外也是当地风俗,原文说“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文中有大量的“做一双什么样的鞋”的心理描写。
[品答案] ①做鞋是当时当地的规矩,这样的故事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特点;(体现生活气息、时代特点,2分)②以鞋为线索,可以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线索作用,2分)③鞋是情感的寄托物,有助于主人公内在情感与深层心理的发掘和表现。(表现情感,2分)
2.(2013·全国卷Ⅰ)“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6分)
[品思路]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物象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联系全文内容及文章主旨进行分析。文章的标题设下悬念,文章有关影子的描述更是神妙莫测,能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也表现了主人公幻术的高明,还可制造悬念,分析时应联系文本内容。
[品答案] ①通过奇特形象的塑造,营造作品的神秘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营造氛围,2分)②通过影子逼真神妙的表演,表现主人公幻术技艺的高超;(表现人物,2分)③通过制造故事悬念,为后文揭示事实真相埋下伏笔。(情节作用,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枯 河
莫 言
水淋淋的鲜红月亮,凄艳地升起来。一个孩子从半掩的柴门中钻出来,从不知道什么叫生病的男孩子。他攀树的技能高超,他屁股上布满伤痕。
月亮持续上升,村庄里的所有树木都瑟缩着,不敢超过白杨树的高度,白杨树骄傲地向天里钻,离地二十米高。
白杨树前是五间全村唯一的瓦房,瓦房里的孩子是一个很漂亮的小女孩,漆黑的眼睛像两粒黑棋子。
女孩子对他说:“小虎,你能爬上这棵白杨树吗?你是小虎还是猪?”
他咬住了厚厚的嘴唇。
“你给我望着人,俺家里的人不准我上树。”
女孩接过衣裳,忠实地点了点头。
他双脚抱住树干,白杨树慢慢地倾斜,白杨树奇妙的动作撩乱了女孩的眼睛。
“小虎,你下来吧,树歪倒了,树就要歪到俺家的瓦屋上去了,砸碎俺家的瓦,俺娘要揍你的!”他爬上白杨树,心底里涌起一种幸福感。要不是爬上白杨树,永远也看不到这个院子,尽管树下这个眼睛乌黑的小女孩经常找他玩,但爹娘却反复叮咛他,不准去小珍家玩。一个高大汉子从屋里出来,男孩接着看到这个人紫红色的脸,吓得紧贴住树干。这个人曾经拧着他的耳朵问:“小虎,一条狗几条腿?”他把嘴巴使劲朝一边咧着,说:“三条!”众人大笑。哥哥为此揍他,父亲拉住哥哥,说:“*愿意逗他,说明跟咱能合得来,说明眼里有咱。”哥哥松开他,拿过一块红薯面饼子杵到他嘴边,恼怒地问:“这是什么?”他咬牙切齿地说:“狗屎!”
“使劲扳,”女孩喊,“树倒不了,它歪来歪去原来是吓唬人的。”
他用力扳着树杈,树杈愈弯曲,他心里愈是充满仇恨。他全身沉浸在一种愉悦感里。忽然,他看到从变扁了的瓦房里,跑出了一个女人,她的嘴巴里发出马一样的叫声。
女孩捧着男孩的衣服往前走了一步,猛然觉得一根柔韧的枝条猛抽着腮帮子,那匹棕色绸缎也落到了身上,她觉得这匹绸缎像石头一样坚硬,碰一下都会发出敲打铁皮般的轰鸣。
女人飞一般来到房后,气汹汹地冲到跪在珍子身边的男孩面前,踢出的脚刚刚接触到男孩的脊梁,便无力地落下了。她的双眼发直,嘴巴歪拧着:“小珍子,小珍子,怎么啦……”
一只浑身虎纹斑驳的猫吃惊地站在男孩面前,双眼放绿光,呜呜地发着威。他胆怯地望着它。连续三年大旱,河里垛着干燥的柴草,猫在背后冲着他叫。
大花袄女人并没有打他,她只顾哭她的心肝儿肉去了。他看到高大的红脸汉子蹿了过来,两条粗壮的腿在移动,两只磨得发了光的翻毛皮鞋直对着他的胸口来了。翻毛皮鞋不断地使他翻斤斗。
月亮已经在正南方,褪尽了血色。他求援地盯着孤独的月亮。他用力想着月亮,父亲的脸从苍白的月亮中显出来了。
他今天才知道父亲的模样,两只肿眼睛,眼珠子像浸泡在盐水里的地梨,父亲跪着哀求:“*,这个狗崽子,我一定狠揍。只要小珍子平安无事,要我身上的肉我也割……”*对着父亲笑,*眼里喷着一圈圈蓝烟。
哥哥拖着他往家走,走不出白杨树的影子。
哥哥对准他的屁股用力踢了一脚,喊道:“你专门给家里闯祸!不是你,我就参军了。”“滚起来!你作了孽还有了功啦是不?”
母亲凶狠地骂:“鳖蛋!还挺冤?打死你也不解恨!不是你,父亲不会下跪。”
母亲戴着铜顶针的手狠狠地抽到他的耳门子上。他干嚎了一声。不像人能发出的声音使母亲愣了一下,她弯腰从草垛上抽出一根干棉花柴,对着他没鼻子没眼地抽着。
“滚起来!”父亲怒吼一声。他把身体用力往后缩着。
月光遍地,他怕极了,一种隐隐约约的预感出现了。
那是一个眉毛细长的媳妇,躺在一张苇席上,脸如紫色花瓣。旁边有几个人像唱歌一样哭着。小媳妇真好看,活着像花,死去更像花。
他愤怒地看着这个金色的世界,心脏像铁砣子一样僵硬。他声嘶力竭地喊道:“狗屎!”
“把他的裤子剥下来!”父亲对着哥哥说,“剥,别打破裤子。”他望着哥哥倒退着的影子,他又一次高喊:“臭狗屎!”
父亲挥起绳子。他哼了一声,那句骂惯了的话又从牙缝里挤出来。
河堤上响着母亲的惨叫声:虎——虎儿啦啦啦啦——我的苦命的孩呀呀呀呀……这叫声刺得他尚有知觉的地方发痛发痒,他心里充满了报仇雪恨后的欢愉。
鲜红太阳即将升起那一刹那,人们找到他,百姓们面如荒凉的沙漠,看着他布满阳光的屁股,好像看着一张明媚的面孔,好像看着我自己……
一九八五年三月
(有删改)
文中多次写到月亮,请简析其作用。(6分)
答:
参考答案:①月亮是本文的一条叙事线索,贯穿着小虎走向死亡的始末;②它营造了整篇小说压抑阴森的氛围;③揭示了小虎极为复杂的内心情感;④月亮在不断地变化,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或:①开头为我们展现的是一轮水淋淋的鲜红月亮,它笼罩着整个村庄,给全文奠定了一种压抑的基调,预示着悲剧将要发生。②“月亮已经在正南方”,小虎求援般地盯着月亮看,内心充满了挣扎。他在想着应不应该放弃生命这件事,此时,月亮就像是他心中的向导。可是,月亮给他的是带着暗影的陌生。③最后“月光遍地,他怕极了,一种隐隐约约的预感出现了”,月亮渲染着死亡的气氛,小虎放弃了生的念头,走向了生命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