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秋天,我从江汉平原的一个小乡村,来到大武汉,走进华中师范大学(当时称华中师范学院),成为桂子山的一员,从此在这里开启了长达近四十年的学习工作人生。在这里我经历了许许多多难忘的人和事,恩师邢福义先生治学的故事最是难忘。
枯燥的语法课也能上得生动有趣
大学一年级下学期,我们中文系79级开设现代汉语语法课。在中学时我们就上过汉语语法课,感到这是一门特别枯燥的课。开课之前,我们想象现在重新听这门课可能会更无趣。但听说给我们讲课的是邢福义先生,参加高考时我读过据说是由他主编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教材,这是一本非常棒的教材。大多数同学可能与我一样是抱着听听看的态度走进课堂的。哪知道邢先生的第一节课就把我们给迷住,很过瘾!邢先生上课期间,几乎没有一个同学落下一节课,不仅如此,还有不少老师和外系的学生也纷纷赶来听邢先生的课,课堂人数爆满,有不少人还是趴在窗台边听课。据说在恢复高考之后,邢先生因为给研究生上课任务较重,只给本科生上过这一次课。我们中文系79级同学感到特别幸运,真是太有福气了!为什么邢先生的课如此受欢迎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讲课从不带讲义,讲得生动有趣。邢先生讲课从不带讲稿,但他的课讲得结构清晰,条理清楚,概念表达得精准,理论阐述深入浅出,课堂板书更是十分独特。在课堂上,他侃侃而谈,轻松自如,生动有趣;板书中时常配有速写画面,形象生动;举例都是最新或最经典的例子,很是有趣味。我记得他尤其喜欢举一些我们青年大学生都很感兴趣的小说中的例子,先生动地描绘一段小说中的情节,再将其中的语法例子提取出来讲,接着画了几幅情景画,再将分析的句子做解析,让我们一看便懂。比如他在进行句子成分分析时,告诉大家,句子就像一棵树有杆有枝,语法分析要学会“拨枝抓干,顺杆寻枝”。他当时举了一篇小说中的例句“我们的小英雄蔑视地扫视了一下榕树下的火把柴堆”。他先用图表示主语、谓语、宾语“树干”的不同部分,定语、状语和补语就有如树枝,英雄(主语)扫视(谓语)火把柴堆(宾语)就是树干,我们的(定语)、小(补语)、蔑视地(状语)、一下(补语)、榕树前(定语)就是树枝和树叶了。他画了一个树状图来表示,简单明了,形象生动,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
老师带着问题教,学生带着问题学。邢先生讲课从不按教材的老套套讲,常常以问题做引导,通过启发式,举一反三讲方法,让学生掌握研究思路和方法。他常说:“一个好的老师教学生,不是帮学生解决多少问题,而是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头脑中留下问号,引导他们永远去思考。问号是什么?问号那个形状你一看就知道了,一看就是要什么。只有这个问号,才能够打开知识的宝库。你要把那个问号的上面伸展开,一旦问号的上面伸展开了,问号就变成了感叹号,那你的问题就解决了。”他带着问题教,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学,并经常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他认为这样每个人就会有一些新的研究,新的发现。我记得我们的单元作业就是由一个个问题组成,他希望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通过解决问题,达到掌握方法的目的。因此,邢老师的课堂老师不仅永远站在问号起跑线上,学生也时常处于问题的思考状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