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考古学家在伊朗西南部的苏撒考古时发现了《汉谟拉比法典》石柱,该石柱后来被劫掠到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
经考证,这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这根石柱上部是以太阳神授予汉谟拉比权标为主题的浮雕,浮雕下面是用楔形文字镌刻的法典铭文。
为什么要制定这么一部法典呢?这要从当时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情况说起。
第一,统一后的古巴比伦,社会内繁杂的事务日益增多,各种情况层出不穷。习惯法随意性过强,常常被贵族曲解,压迫奴隶与平民,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这种情况下,颁布一个权威性的法律变得至关重要。
第二,古巴比伦王国是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农业发展迅速,同时,城邦内土地买卖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土地与奴隶的私有,雇佣关系的发展,复杂的经济环境也需要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公元前1792年,汉谟拉比成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他让臣子研究各个城邦的法律精华,并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部通行于全国的法律,并下令将法典刻在石柱上面,这就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汉谟拉比法典》分为序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序言部分宣扬了汉谟拉比的功绩,称他是得到神的命令来统治国家。正文共有282条,涉及民事、刑事、诉讼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内容丰富,体系庞大。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其实,《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的图案和文字内容充分体现着其特点。
在《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方,雕有两个人像:右边端坐的是古巴比伦人信奉的太阳神,左边站立的是汉谟拉比,他正接过太阳神授予的权杖,以示统治的合法性,这说明《汉谟拉比法典》具有神秘色彩,公然宣扬“君权神授”。
《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典型的奴隶制法典,将巴比伦的居民分为统治阶层、自由民和奴隶,确立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不同法律地位。法典对于奴隶做了种种限制,对奴隶反抗的刑罚极为严苛。如奴隶打了自由民的嘴巴要被割掉双耳,这说明《汉谟拉比法典》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极力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和统治。
《汉谟拉比法典》许多条文用来处理自由民之间的内部关系,刑罚带有一定的原始性,法典规定了同态复仇和血亲复仇的原则。同态复仇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血亲复仇是让犯罪者的亲属或者所在的公社负连带责任。如法典规定,如果房屋因为建筑结构不牢而倒塌,压死了房主的儿子,那么建筑师就得拿自己的儿子抵命。这说明《汉谟拉比法典》具有野蛮性,在某种程度上鼓励人性的原始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