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敏,是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傅雷的儿子,音乐家傅聪的弟弟,兄弟俩只差三岁。
两人外貌迥异:傅聪身材颀长,浓眉大眼,颇有艺术家气质;傅敏中等个子,气质儒雅。
傅聪更多地像他的母亲朱梅馥,日常生活中也是同母亲一样不拘小节;傅敏则像极了傅雷,尤其到了中年,简直是父亲的翻版,行事也是同傅雷一样认真细致到了极致。
执花者为傅聪,持像者为傅敏
两个孩子,一个像你,一个像我,很有意思。
1953年的夏天,蝉鸣聒噪。那年,傅敏初中毕业了。
在上海江苏路的花园洋房里,满脸是泪的傅敏跟父亲发生了激烈争吵。原因很简单:傅敏想要报考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傅雷则坚决不同意。
傅雷的理由例举如下:
第一,家里只能供一个孩子学音乐。你也要学音乐,我没有这能力;
第二,你不是搞音乐的料子;
第三,学音乐,要从小开始。你上初中才学琴,太晚了。
最后,傅雷不忘给儿子补刀(神预言):你呀,是块教书的料。
家里的经济情况,傅敏自然也是知道的,全家生活只靠着父亲的翻译工作,学音乐非常费钱,哥哥的学习尚可支持,再来一个,确实有点捉襟见肘。
父亲的犟脾气,傅敏也是知道的,一旦父亲打定了主意,凭谁也不能让他改变。
这个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心里的委屈和痛楚可以炸开一座山了。
从小,傅敏也酷爱音乐。有一次,他去房东家玩,无意中看到原房主留下的小提琴。房东看傅敏这么喜欢,便干干脆脆送给了他。
从那以后,这把小提琴便成了傅敏的心爱之物。
傅聪曾经的钢琴老师雷垣听说傅敏要学小提琴,便二话不说,收下了这个小弟子。
此后,傅敏还曾师从中央乐团小提琴家和原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系主任。
当哥哥的房间传来悠扬的钢琴声时,傅敏也陶醉在自己的小提琴声中。傅聪立志要当钢琴家,傅敏也早就暗暗发誓要做一个小提琴手。
谁知,这个音乐梦想这么早就要被迫折翼了。傅敏心里满是不甘:同样都是父亲的儿子,为什么父亲要厚此薄彼?
哥哥从小就被父亲不遗余力地培养,家里不仅为他租了钢琴,而且为了让他专心学琴,没让他上学。傅雷亲自自己编教材,请老师来家中。傅雷还规定傅聪每天练琴八小时,稍有松懈,便严加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