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与傅聪
傅敏呢,从初一开始便住宿在华东师大一附中。当然,这样的好处也是有的,独立自主的能力会比较强些。
“一胎照书养,二胎照猪养。”十根手指伸出来,尚有长短,养子女要做到毫不偏心,也实在是难。
音乐梦碎之后,傅敏直升华东师大一附中的高中部。那个有着小提琴梦的少年,已经被按死在了无法选择的岁月里。
年轻的傅敏不知道,往后余生还会有更多无法选择的事情。面对无常命运,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心爱之物凋零、毁灭,却无计可施。
三年后,傅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命运此时又一次不由分说地做了推手。
傅敏的志向是想报考复旦大学的外国文学系,像父亲那样做文学翻译家。
然而组织上格外看重他。父亲傅雷是上海市政协委员,哥哥获得了国际比赛的大奖,家庭有着良好的政治背景,再加上傅敏本身成绩优异,知识广博,因而组织上要保送他去北京外交学院——培养他做新中国的年轻外交家。
1956年,傅敏一脚踏入了北京外交学院的大门。此时的他意气风发,美好未来正在遥遥地向他招手。
就读北京外交学院的傅敏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
1958年,傅敏进入大学的第二年,父亲傅雷就被错划为了右派。八个月后,哥哥傅聪误听了种种传闻,在一时冲动之下,从波兰出走到了英国。
傅敏背后原本辉煌灿烂的家庭背景,一下子暗淡无光:父亲,从著名的民主人士变成了右派分子;哥哥从著名钢琴家变成了逃叛。
在校读书的傅敏一下子成了重点批判对象。1959年,外交学院没做任何解释,就把傅敏调入了北京外国语学院。
傅敏的外交家之梦,从此也破碎了。
在周围冷漠的目光中,1962年,傅敏终于熬到了毕业。
他等待着国家的统一分配,然而他左等右等,眼看着周围同学一个个接到了分配通知书,唯有他,望眼欲穿,却还是杳无音讯。
直到多年以后,傅敏才知道,当时的他因为有着“可怕”的家庭背景,竟没有一个单位敢要他。
朱梅馥与傅敏
好在这个时候,北京中学界“四大校长”之一的杨滨慧眼识英雄,接纳了傅敏,并叮嘱他人,谁也不许把傅敏的家庭情况往外说。
此时的傅敏,根本不知道是杨校长费了好大一番波折把他“要”来的,他只觉前途黯淡,目之所及一片理想之花的凋零。
在他二十几年的光阴里,他有过小提琴家的梦想,也有过翻译家、外交家的梦想,可这些梦,那么的不合时宜,注定只能在空中漂浮。
他根本就没想过,自己要当一个中学教员。十年前,父亲与他争执时说了句“你是块教书的料”,没想到竟被他言中。
命运残酷,半点不由人。
那时的校舍条件简陋,三四个人住一间。当晚他就趴在床上给父亲写信,想到漫长的一生便要如今天这般度过,泪水便忍不住夺眶而出。
好在父亲常写信鼓励他,天真无邪的学生也让傅敏心中的坚冰一点点融化。
勤勉刻苦的天性使得傅敏在教书过程中认真踏实,绝不马虎,再加上从小润物细无声地接受了父亲启发式的教育,他也把这套方法用在教学上,旁敲侧击地启发学生,教学效果出奇的好。
不久之后,杨校长便让傅敏开实验班,许多外校教师也来观摩傅敏的课,渐渐地,傅敏在英语教学上小有名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