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原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宋人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又将其收入在卷七十三“杂曲歌辞”,题为《焦仲卿妻》。现今一般取此诗的首句作为篇名《孔雀东南飞》。全诗357句,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与《陌上桑》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
深情默默,分离恨长——刘兰芝她勤劳能干,多才多艺;她性格外柔内刚,自有主断,不为威迫所屈服,不为荣华富贵所打动;她对仲卿温柔体贴,用情专一;她执着忠贞,愿为爱情而牺牲。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维护自己人格尊严。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
刘兰芝剧照
(1)刘兰芝婚姻失败的原因 在刘兰芝生活的男权社会里,当时衡量“妇道”的标准是以儒家学说中的封建礼教为标准的三纲五常。在《礼记·昏义》中说,妇女须“成妇礼,明妇顺”,“妇顺者,须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意思是说,作为女子,与丈夫的亲密程度不可超过与舅姑(即“公婆”)的亲密程度,否则即为“不事舅姑”。《礼记·内则》中说得更明白:“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也就是说,儿子过于喜欢妻子,引起父母不高兴的,可以休妻。
阅读全诗,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封建社会里一个充满礼教思想的束缚专制、施加淫威的婆婆,她看到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儿子结婚后把爱更多地献给自己的妻子,内心产生一种不悦感,认为是儿媳妇把儿子从自己身边给抢走了。自然而然会觉得“失礼仪”,自然而然会觉得“大不悦”。而因儿子“甚宜其妻”引起父母心中不悦的,封建礼教明文规定着可以“出”,于是“吾意久怀忿”的焦母自然就要凭借这一条将兰芝驱遣回家,这就是刚强不阿的刘兰芝失宠于婆婆横遭夫妻分离的真正原因。
刘兰芝剧照
(2) 刘兰芝是一个美丽聪明,能*女子。诗歌里对兰芝临行前梳妆打扮与美貌的描述:“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通过这几句表述,描写上精细,艺术上追求美,充分生动的文字描绘刘兰芝的美丽动人,使刘兰芝的美丽同她的被遣相对比形成强烈的错位,让读者在这种鲜明的反差中去惋惜这位美丽女子的悲惨命运。
刘兰芝不仅漂亮而且多才多艺、知书达礼。从诗歌的第二节兰芝自述“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颂诗书。”可以看出她自小受到很好的教育,具有儒雅的气质。再如,第十段写到她与婆婆的告别的情形:“堂上拜阿母,阿母怒不止。”刘兰芝却很镇定、从容,没有与婆婆发生争吵,可见她有很高的修养。 刘兰芝被遣回娘家后,求婚者接踵而来,足见兰芝的品貌不同寻常。
辜负深情,独自哀伤——焦仲卿他为爱情却不敢直接抗争,逆来顺受,他心底善良孝顺,纯朴正直,为了心爱的人最后走上了叛逆的道路,他的懦弱忍让是导致悲剧的直接根源。夫妻恩爱无比,却不敢稍弗家慈“严训”,违心休妻,惜别爱妻,仍存幻想,直至团圆之梦破灭,心已死、镜已破,最终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殉情之路。
焦仲卿刘兰芝剧照
(1)他为了爱情克服性格上的弱点 在文中焦父一直没有出现,焦仲卿在缺父爱的环境下成长,母亲独断专行、性急暴躁的作风使他形成了内向与懦弱的性格特点,缺乏阳刚之气,遇事缺乏主张,对母亲言听计从。所以当他听到娇妻要自请遣归就跑去质问母亲。可见,妻子在他心中的分量确实不轻,也因为有这伟大爱情的力量才足以给他勇气,改变他的懦弱,这是焦仲卿人生的一大转折点。
(2)他为了爱情挣脱了思想的束缚 汉代实行以孝治国,将《孝经》列为七经之一,并成为官学的启蒙教材。在这样的社会风气影响下,焦仲卿为了妻子质问母亲“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当母亲提出“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的强横要求,焦仲卿以“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来相威胁。焦仲卿接受的教育使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行为:对母的不尊就是不孝,就不能立足于社会,也等于自毁前途,“仕宦于台阁”就会成为空想。明知这样,他还是以妻为重。焦仲卿走到这一步,已是与孝对立,与整个社会伦理为敌。他能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