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以方洪波为代表的美的董事会能否实现上述战略目的呢?
创新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1883~1950年)对于企业和企业家的目的,做过明确的定义:企业的目的是,实现新组合,而企业家的目的是,实现新组合为基本职能——为此,企业家以从事“创新性的破坏”工作为动机。
借此理论,我们来看方洪波及其领导的董事会在“实现新组合及其职能”“创新性破坏”中,曾经的相关案例。
时间回到2012年。
2011年前,借助国内相关家电政策红利,美的通过“规模化市场和低成本”策略优势,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高速增长。但是,在政策红利逐渐退坡、增量需求减少的情况下,美的业绩能力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下滑,特别是进入2011年后,从第二季度开始,连续三个季度的各季净利润同比增长跌落至个位数,且在第二季度出现了负增长。
在此形势之下,方洪波提出“先做减法,再做加法”的策略,从2011年底正式开始实施优化业务,并在2012年正式提出“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三大转型。
而2012年,正是方洪波由美的创始人何享健手里接过管理权力,主政公司的第一年。来看一下,2012年的美的发生了什么:
业务精简和重新聚焦。美的将原有各线产品的型号减少了7000至15,000个,并且停止了30多个产品的运营,对于此前亏损的小家电业务如电熨斗、剃须刀等全部关闭和退出。由此,美的将业务重心重新聚焦于大家电业务。
优化人力资源。从2011年末到财年的最后一天,美的实施了人员优化,当年的美的电器员工人数相比2010年大幅减少了3.2万人。其中,由于部分业务部门被关停,使得生产人员人数下降了34.88%。由此,美的生产效率得到优化。
为今后的财务表现夯实基础。尽管2012 年美的收入下降 26.89%,但从各季净利润同比增长表现来看,形成了“增长——降速——再增长——再降速”的波动性积极态势,这为其在后续的年度夯实了成长基础。
进入2013之后,美的各季净利润同比增长重又回归到了两位数增长。
回顾来看,由方洪波领导的美的董事会在2012年发起的公司转型,至少让美的在此后顺利发展了整整9年之久。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从2012年到2021年之间,美的还在悄然布设一个潜在的“局”。
二次增长曲线实验
尽管于2012年交棒方洪波后,何享健开始隐身幕后,但其管理思想却深植于美的战略基因中。
何享健曾经表示,美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一经营哲学思想和前韩国三星的李健熙对企业的教诲如出一辙。
关于如何变化,何享健给美的董事会留有一个“经营锦囊”:能学就学,能买就买,能合作就合作,不能只靠自己。
这一“经营锦囊”,不仅是何享健领导期间的法宝,同时也在方洪波主政美的后继续发挥效用。
2012年之前,为了进入洗衣机、冰箱领域并掌握技术和市场,美的并购了荣事达、华凌、小天鹅;为了进入汽车领域,美的并购了云南客车、云南航天神州汽车,以及湖南三湘客车(该业务于2009年出售);为了拓展国际市场和国际技术,美的并购了开利拉美空调业务。
2012年后,以方洪波领导的公司董事会更是加快了并购、合作的节奏,先后与日本安川合作,进军机器人领域、收购东芝白电、收购意大利中央空调Clivet、收购德国KUKA、收购以色列Servotronix、收购合康新能、收购菱王电梯、收购万东医疗等等。
2012年至今,方洪波领导的公司董事会将“能学就学,能买就买,能合作就合作”发挥到了极致。
不过,学什么、买什么、合作什么,并非看起来那么简单,这是由公司战略及其目的所决定的。
在何享健领导公司期间,尽管发生了对多线业务领域的并购,但总体上,是以家电为主线,而非相关的汽车业务仅作为辅线,因此美的的行业归属仍系家电制造。
不过,从2012年以后,特别是在2015年开始所发生的多起合作、并购,以及结合今天美的提出的ToC和ToB两个领域并重战略,实际上,美的早已经实施了“阳谋计划”。
仍以当初的家电制造为主业,来看一下这些年来美的涉足的机器人制造、新能源、电梯、医疗等非相关领域。对于这些非相关领域,美的现在将它们统一构架在ToB领域的系统内,业务战略地位等同于家电制造的ToC业务。由此,美的本质上不再是当初的家电制造企业,而是以打造“科技集团”为战略目的的新美的。
对于将ToB战略置于和ToC同等地位,市场是存在疑虑和担忧的。进入2022年,美的股价从最高的80.88元/股跌到60元/股不到(截止2022年7月11日),市值蒸发2125亿。此外机构减持情况也非常严重,今年第一季度,基金减持同比减少了347家,此外,中小投资者流失户数也在增加。
市场用脚投票,大部分投资者一般不会对标的公司的中长期战略有兴趣,他们仅在乎标的公司的短期价值,这和公司管理者是存在巨大冲突的。因此,美的管理者们仍需要有足够的战略定力,相信自己。
对于因本次战略调整所发生的相关业务部门的压缩、人员的裁减,并非管理者的问题,而是受企业经营中的规模报酬递减规律所致,因此,对于美的管理者通过战略调整后所实施的具体措施,需要客观认知。
美的本次业务调整的范围在生活电器领域的品类,精简的标准主要是“低利润率、低市场前景、低竞争力”的品类,相比2012年那场空前的调整,本次调整幅度较小,且被调整的品类大部分属于委托代加工生产以及易受疫情影响的品类。从财务角度,如果去除了“三低品类”,反而会有助于在ROE、净利润率的提升。
此外,再看ToB业务贡献和发展。根据2021年财报,美的ToB业务收入占比为23.81%,对比2020年,增长了38.97%。
在美的ToB业务中,以1.51亿欧元并购自德国KUKA机器人的业务比较吸引眼球。来看看这项业务现状:
在运用于汽车领域方面,KUKA与德国戴姆勒集团签订新的合作框架协议,相关订单涉及数千台机器人、生产线以及库卡软件控制器等产品,包括KR FORTEC重载机器人、新一代的KR QUANTEC机器人等。此外,KUKA还获得另一家全球汽车制造商(未具名)的订单,订单总额达到数千万欧元,将在高端SUV车身部件生产中使用自主专利技术“穿孔铆接工艺”。
2022年初,KUKA已为宝马的丁戈尔芬工厂供应大约250台KR C5智能机器人控制器,应用于制造车门和阀门;2021年9月,KUKA收到来自梅赛德斯G级车供应商MAGNA的订单,将在奥地利为其建造电动车型的全自动梯架生产线,重载六轴机器人KR 1000 titan将应用于该产线系统,并融合KUKA的可满足电动车生产需求的创新焊接技术;KUKA还获得奥迪中型车和豪华车的车身底座组装生产线,该项订单总额达数百万欧元,约200台库卡机器人将应用于该产线,涵盖点焊和粘接等制造环节等等。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比较担心的是,美的是否会像2012年时期那样——在战略调整后出现一轮业绩震荡?对此,选用两家证券公司对美的的业绩预测模型进行比较:
信达证券预测美的2022年收入为 3804.81亿,同比增长10.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 327.10亿,同比增长14.5%;相比之下,浙商证券预测美的业绩属于“谨慎乐观”,对于两项财务指标增长虽然预测为个位数,但接近10%,其预测美的2022年收入为3740亿,同比增长9.61%;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312亿,同比增长9.32%。对比2021年业绩,两家证券分析机构,调低了美的营业收入增速,但均调高了美的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速。
等到2022财年结束,美的整体业绩表现,如果接近或相符于信达证券和浙江证券的预测模型数据,那么美的这一次转型效率将高于2012年时期,也为其实现二次增长曲线夯实更好的基础。
提示:
本文基于本刊及其作者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及市场研究,反映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本刊及其作者对本文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且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结论均反映本文截止时间之前公开对研究对象发布时的即时判断;本文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等只提供给阅读与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本刊不就本文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任何担保;本文研究的时间截点为2022年7月11日。
如涉及版权请告知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