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了,以为捡到便宜,没想到不讲武德,害我掉坑里了。
前几天在某平台买了一套书。卖家秀是这样的。
卖家秀
一套十本,39.8元,看起来厚厚的一叠。包括了《木偶奇遇记》《绿野仙踪》《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底两万里》《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八十天环游世界》《爱的教育》等经典著作。
粗心的我心想,嗯,这活动力度还挺大的,买!
没想到,书本寄到后,傻眼了。买家秀是这样的。
这是其中两本
书本非常薄,每本差不多150页左右,纸质也很一般。
排版行间距很密,字体又小,读起来很不舒服。
打开看才发现,这是一套名著缩写版。不仅如此,这还是一套导读版。
封面印着几个大字:
根据最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编写。
新课标阅读研发中心编著。
书里不仅对名著内容进行缩写,而且在增加了名师带你读、名师批注、名师点拨、佳句任你评、大家来思考几个栏目。
一股浓浓的语文教材的味道迎面而来,让人望而却步。
的确,这套书的序言也写出了编写本书的目的:
02自“语文新课标”修订以来,不少教师、家长更加重视阅读教学。许多有条件的学校自发地开设了阅读课,利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经典的文学名著和传统的文化资源,向学生推介了大量的优秀图书。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发挥了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这种情况下,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组织开发了这套“教育部语文新课标·经典悦读丛书”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
这套丛书会培养起学生纯正的文学趣味,促进主流阅读趋势的形成,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有一定的收获。
出版社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无法落到实处的出发点,最终也只是画了一个大饼。
这种名著缩写导读本身就存在几大弊端。
首先,读缩写版会削弱孩子读原著的好奇心。
看了缩写版,孩子知道了大体故事情节,自认为已经了解了故事,削弱了好奇心,即便长大能阅读这些作品了,也可能失去阅读原著的动力。
其次,缩写版常常是去其精华留其梗概。
缩写版必然把许多具体的情节和详细的描写删去,只留下故事梗概。
而这些情节和描写往往正是名著的精华,是值得读者玩味的地方。
一部经典的长篇小说,其故事结构、人物塑造、语言的独到精炼往往是创作者煞费苦心的地方。
情节的循序发展、前后呼应,人物性格的变化、丰满,语言的独特性,都经过了作者层层打磨和深思熟虑。
而缩写版则把这些精华都去掉了。很多名著经过改写以后,就失去了原文的神韵,感染力大为下降。
同时,留下的故事也不够完整,好比一个本来有血有肉丰满的美人,瘦得只剩下一副骨头架子,又怎么能称得上是美人呢?
最后,导读版把本属课外的读物当成课内教学,只会削弱孩子的阅读兴趣。
阅读的最大乐趣就是神游其中,沉浸在人物的一举一动喜怒哀乐之中。
而旁边的批注导读则像老师敲黑板一样,强强把你从梦游中叫醒,打断你的阅读节奏,这样孩子就很难沉浸其中,体会到阅读酣畅淋漓的感觉。
孩子看书时,或者就像上语文课一样,神经紧绷,边看书边对照旁边的导读,读完一章还要总结好词好句,思考问题。
或者就是自顾自看下去,导读也就成了画蛇添足的存在了。
03但也有家长有疑问,缩写导读版不能看,那孩子看不懂名著、不爱看名著怎么办?
首先,家长要摆的心态就是,既然这些书不是给孩子们准备的,不是他们的“菜”,就不要急着吞咽下去。
孩子们自有那么多优秀的、专门为他们创作的童书,没有必要拔苗助长,该什么时候就读什么书,顺其自然最好。
其次,同样是名著,也有年龄层的区分。比如《木偶奇遇记》,就比较适合低龄儿童阅读,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则由于国情文化的差异、情节的相对复杂,而比较适合大龄的孩子。
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适合他的名著,这才是打开名著的正确方法。
最后,名著没有绝对适合不适合的问题,关键是要引起兴趣。
父母可以在家中可以多买些书,不管孩子读不读,有空时适当地给孩子读一章。
孩子听不进去就换一本,慢慢地就能找到孩子兴趣的图书,从而让他由浅入深地读下去。
最后或许你会惊喜地发现,孩子的阅读能力和接受能力远远超过大人的想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