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分析了《海底两万里》的第一部,接下来,我们走马观花,聊聊它的第二部。
或许是因为船上死了人,又或许是龙哥终于认识到自己根本就逃不掉,所以,他们干脆暂时放弃了挣扎,跟随尼摩船长一起游览海底世界。第二部一开篇,他们是在印度洋上航行,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大致看一看,《海底两万里》中完整的行程路线:
龙哥一行人在印度洋上的见闻,不过是看到了一座石珊瑚岛——基灵岛,(此处致敬达尔文,因为达尔文曾经登上过基灵岛做科考。)看到了几百只传说看到就会有好运降临的船蛸(如下图),也遇到了凶猛繁殖的角鲨的追逐,也看到了在孟加拉湾入口处漂浮着的一具具尸体,更看到了连亘好几里的“牛奶海”。
船蛸
第 26 ~ 27 章,地点,锡兰岛附近海域。
尼摩船长讲述了岛上原始的采珠法及采珠人饱受英国殖民统治压榨的悲惨生活。在尼摩船长的带领下,龙哥在珠母沙洲参观到了大如椰子的珍珠。在回来路上,龙哥一行人遇到一个辛苦的采珠人。突然,一头鲨鱼向采珠人发起攻击,危急时刻,尼摩船长舍身忘死与鲨鱼展开了搏斗,最后在尼德·兰一叉刺中鲨鱼要害的帮助下,众人得救。尼摩船长把采珠人救到船上,不停地给他按摩,终于使他苏醒。尼摩船长赠送了采珠人一袋小珍珠。
第 28 ~ 29 章,地点,红海。
尼摩船长告诉龙哥红海的得名原因。具体典故出自《圣经》传说。这一路走来,龙哥是彻底见识了尼摩船长的渊博学识,虽然他没有高晓松肥胖的肚子,但是也藏不住他满腹的学识,更为令人惊叹的是,尼摩船长竟然发现了从红海通往地中海的地下通道“阿拉伯隧道”。
此处科普一下,历史上红海和地中海是不相连通的,早在拿破仑大军攻陷埃及时,法国就曾考虑过挖掘运河,后来因为技术等各方面不成熟而就此作罢。直到近代,1858年开始,法国殖民者征发埃及劳工历经 11 年时间终于挖通,并为之命名为“苏伊士运河”,1869年11月17日正式通航。凡尔纳在1869年开始创作本书,“阿拉伯隧道”的构想应该是来源于此。尼德·兰在红海上击*了一只重达 5 吨的巨型儒艮,俗称“美人鱼”。吃饱喝足之后,潜艇也安全穿过苏伊士地峡。
第 30 ~ 31 章,地点,地中海。
尼德兰劝说龙哥逃走失败,不过也就此逃跑的欲念在龙哥心中埋下了种子,毕竟欧洲近在咫尺。晚上,龙哥看到了虾虎鱼,此处致敬亚里士多德,因为他曾经提到过这种鱼类。在桑多林岛附近,龙哥目睹了海底火山喷发的奇观。鹦鹉螺号继续航行,龙哥看到了海底大量的遇难船只的残骸,惨不忍睹。
鹦鹉螺号穿过直布罗陀海峡时,作者凡尔纳在书中顺便秀了一下,说直布罗陀海峡的海水分上水流和下水流,这个现象不假,它就是著名的“地中海密度流“,高中地理课本洋流部分必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