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玲的全部歌曲,张艳玲演出的电影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4-02-05 15:46:32

张艳玲的全部歌曲,张艳玲演出的电影(1)

编者按

**曾说:“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同样,基层干部将政策执行得好不好,也关系到乡亲们是哭还是笑。

30年来,作为基层干部,丰宁满族自治县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副局长张艳玲扎根基层,践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紧密融入群众,将文化惠民政策落到了实处,将文化服务送到了服务对象和广大群众的心坎上。她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受到了各界群众由衷的拥护和称赞。

作为文化工作者,她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特别是在“非遗 扶贫”工作中,她创新方式方法,为丰宁“非遗 扶贫”试点经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作为政协委员,她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增进与各族各界群众的联系,对广大群众满怀热情、充满感情、倾注真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切实做到履职为民、汇聚力量、促进发展。

她是新时代优秀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她的事迹和精神,值得所有基层干部学习。

为了百姓的笑脸

——记全省文旅系统“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先进典型、市政协委员张艳玲

张艳玲的全部歌曲,张艳玲演出的电影(2)

张艳玲(左一)与丰宁黄旗镇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学员在一起。

论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两位跳广场舞的大妈因为一个舞蹈动作起了争执,只要一位说:“张艳玲当时就是这么教的”,另一位就服气,瞬间没话说了。

论与群众之间的感情——

哪怕是六七十岁的人,只要和她打过交道,好多人都说:“别看张艳玲岁数比我们小得多,可她却是‘家长’,像是我们的父母。”“她像妈,像姐姐,其实,她比我们小一辈。”

论起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一级巡视员王晨阳说:“只要把活儿交给张艳玲,就不用再操心了!”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赵学锋评价张艳玲:“执着忘我,不遗余力,非常敬业!在推动文化建设、‘非遗 扶贫’工作中恪尽职守,是群众的贴心人!”

张艳玲是谁?

是丰宁满族自治县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分管公共文化、非遗、宣传等工作的副局长,是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系统“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先进典型,是河北省“三八”红旗手,是连续三年的市政协“四引四帮”主题实践活动优秀个人……

她更是群众口中的“玲子局长”“老姐”“美女姑姑”……

她是“百变之身”,服务对象和群众有什么需要,她就以什么身份出现

“寒雪梅中尽 春风柳上归”,张艳玲办公室的墙上挂着这样一幅书法作品,那是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大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丰宁满族剪纸的代表性人物张冬阁,于2006年特意写给她的。

那时,她已做了16年的基层文化工作,因为业绩出色,刚刚被任命为丰宁文体局宣传文化活动中心主任。“我当时体会,这幅字表达着丰宁文化界前辈和广大群众对我的企盼,我不能辜负大家!”

对张冬阁老师,还有已经故去的丰宁文化界大师级人物滕腾、鲍延椿等人来说,她是他们的“服务员”,是“闺女”。

张冬阁历时20多年创作70米画卷《满乡风情》。在作品临近收尾之际,他陷入了如醉如痴的癫狂状态,不顾七十多岁的年龄,不顾180多的血压,废寝忘食、日夜颠倒地作画。老伴劝他休息,他嚷:“你懂什么!”儿女劝他,他吼:“一边去!”

没办法,老伴只好给张艳玲打电话:“你来劝劝他吧,谁说都不听……”

张艳玲来了。“这老爷子怎么回事,这两天怎么不听话了,你万一倒下了,哪怕是中央美院的顶级画家也一笔都替不了,因为他们不一定懂得满族的历史文化。这画如果完不成,不仅是你的遗憾,更是中国满族文化的遗憾,是世界的遗憾,你担待得起吗?!”

大名鼎鼎的张冬阁就老实了,听话了。

张艳玲的全部歌曲,张艳玲演出的电影(3)

剪纸培训班的学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丰宁布糊画创始人滕腾老先生在病逝前,曾让家人找她来到床前,说:“艳玲,我要不行了。你要关注布糊画,把产业发展起来,把传承人扶持起来……”

回忆起那时的场景,张艳玲说:“那是临终的嘱托呀!我嘴上安慰着老人,说您会长命百岁,内心却在翻江倒海……”

丰宁文坛重要人物鲍延椿生前一直将张艳玲当做“益友”,几天看不到她,就问她身边的人,“是不是出门了”“是不是又累病了”。而张艳玲则亲热地称呼鲍老师为“老爹儿”。

逢年过节,张艳玲必去看望这三位老人。去年腊月二十九,张艳玲又去张冬阁家,给老两口拜早年。张冬阁知道,张艳玲的母亲腊月十六刚刚去世,一边疼惜,一边训她:“你多余不?你这会儿是啥心情,还来看我干什么?!”张艳玲说:“我爹妈都没了,孝敬您俩,就当是孝敬自己的爹妈……”

“那是我的‘美女姑姑’。”提到张艳玲,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宁传统木作技艺传承人焦玉平说,“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

焦玉平与张艳玲原本素不相识。2013年,自幼喜欢传统木作技艺的焦玉平,琢磨着制作了卯榫结构的升和斗,想请张艳玲给指点。张艳玲热情鼓励这位八零后年轻人的创意和想法,告诉她传统木作技艺可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过要想得到市场认可,还要研究客户心理,要注意与丰宁满族文化元素相结合,并介绍她找张冬阁老师指点。

如今,焦玉平制作的“步步高升”“日进斗金”升、斗,很受市场欢迎,曾连续三年受邀参加北京地坛庙会。

“在庙会上,仅仅5天,就卖了20多万元。”焦玉平说,“还有,今年十月在山东济南举行的‘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我有事没去成,是‘美女姑姑’把我的产品带去,还在展会上为我卖产品。”

张艳玲的全部歌曲,张艳玲演出的电影(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