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是人们的终身课题,在教育孩子的前提下,作为家长也需要了解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当所面对的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习惯性地会根据已知的经验、习惯性的逻辑方式、当时的心境、所处的角度等因素来给自己"选择"产生一种情绪。
这就是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的情绪反应ABC理论:
A(Activating Event)——代表事件或情境
B(Beliefs)——代表你对这个事情或情境抱有的信念(即你的态度,想法,评价,解释
C(Consequences)——代表情绪结果(比如焦虑)、行为结果(比如攻击)、生理结果(如心悸,手脚冰凉)
A指事情的前因,C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每个人的B不同,所以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C可以是好的,也可是坏的。
例如我们经常举的例子,瓶子里有一半的水,沮丧的人看到说:只剩下一半的水了,太糟糕了!乐观的人看到说:太幸运了,居然还有一半的水,可以解渴。
同样的情境、不同的情绪反应,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对于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不同。因此,情绪使可以管理的,因为自主性更高,决定权在个人的手中。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的范围澳大利亚心理咨询协会对负面情绪的定义为:负面情绪可以描述为使您痛苦和悲伤的任何感觉。这些情绪使您不喜欢自己和他人,并失去了信心。
可能成为负面的情绪包括仇恨,愤怒,嫉妒和悲伤。但是,在适当的情况下,这些感觉是完全自然的。负面情绪会削弱我们对生活的热情,这取决于我们让情绪影响我们多长时间以及我们选择表达情绪的方式。
这里面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负面情绪会让人产生痛苦,第二负面情绪可以可以自己控制。
我们先看看负面情绪的范围
- 恐惧:是即将发生的事件引起的情绪,它促使人停止目前的活动,并考虑采取积极的保护性措施。计划,战略,准备,寻求资源和寻求帮助都可以集结起来,以应对恐惧感。
- 愤怒:激发了能量,试图使事情停下来或试图面对不公正之处进行改变。我们的孩子需要能够对自己的安全威胁做出有效反应,捍卫自己并利用愤怒的情绪做出改变。随着他们的成长,愤怒可以帮助他们保持控制力,大声疾呼并推动倡导更美好的世界。
- 悲伤:告诉我们损失。可能是失去一段感情或梦想,一种劣势感,无助感或未满足的期望。这种情绪可以带来他人的支持,并推动反思,从而帮助我们考虑如何做出改变。在悲伤失望或失败带来后能够团结起来,可以磨练应对下一个挑战所必需的判断力。
- 厌恶:对于避免疾病和保持卫生至关重要。
- 尴尬:意味着孩子的行为方式超出了社会规范,警告人们他们需要重新考虑自己的未来行为,以使其为社会所接受。
- 内疚:让孩子知道他们已经违反了自己的道德感。当我们伤害或得罪某人时,这种消极情绪的困扰促使道歉和修复。内心的反应还有助于孩子学会抑制自己冲动的冲动,以免其冲动或伤害他人。
- 嫉妒:是一种情绪,当我们的孩子将自己与另一个人进行比较并断定他在某种程度上自卑时会产生。
- 嫉妒:是在一种比较中的心理失衡。
这些负面情绪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它们是孩子成长的颠簸和挫折的一部分,这些颠簸和挫折建立了韧性,传授同情心并积累了应对未来挑战的经验。
负面情绪如何产生——错误的思维方式错误的思维方式才是产生负面情绪的底层原因,错误的思维方式往往导致人们感到悲伤、烦躁、压抑、焦虑。所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乐观的孩子是很少有负面情绪的,即使有,他们也可以 很快自行消除掉。
日内瓦大学的Emilie Qiao-Tasserit和她的团队从脑科学的角度对负面情绪进行了科学分析。他们拍摄了人在抱有负面情绪时候的大脑扫描片,发现有一类人的杏仁核脑区会处于兴奋当中,然后经过问卷调查发现,这些人是经常性被负面情绪包围的。
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科学家跟踪这些人的生活和工作,发现他们普遍性地带有如下思维,这也是让他们处于负面情绪的根本原因。
1、消极化看待问题
总是盯着事物不利的一面看问题,怕错,过分关注失误后产生的影响及后果,抵触心理极强。
2、极度敏感,妄加揣测
过度揣测他人行为,总把他人的一些行为与意图对自己不利联系在一起。
3、自我否定
面对挫折和困境时,把自己的承受能力看的很低,认为自己无法承受。
5、过分夸大、充满抱怨
把事情的重要程度,严重程度夸大化,还没有开始就怨声载道。
6、追求完美化、绝对化
自我要求极其严格做到的完美,一旦在别人眼里还是有各种问题,就会认为被质疑,怀疑自己、焦虑不安。或者对他人有着绝对化的要求,一旦没有达成预期,就会接受不了。
其实有负面情绪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家长更多的是要帮助孩子找到原因,不是一味得指责,帮助孩子消极情绪的根源,降低负面情绪的产生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