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kan、hph、nat和bsd,它们分别对抗生素遗传素(G418)、潮霉素B、clonNAT和*稻瘟菌素S产生耐药性,这些选择标记可以帮助鉴定和筛选出具有所需*结构的菌落。
为了将选择标记基因通常放置在GOI的终止子之后,我们制备了一组包含Tadh1和串联对齐的选择标记的模块。
第四组的模块包括Tadh1 kan(#20)、Tadh1 hph(#21)、Tadh1 nat(#22)和Tadh1 BSD(#23),这些模块被称为终止子 标记(DE)模块,其两侧具有内聚的末端“d”和“e”。
不带终止子的选择标记模块(IVb.标记(ge))的两侧具有内聚末端“g”和“e”。
我们提出了六个不带GOI终止子的选择标记模块:kan(#25),hph(#26),nat(#27)和bsd(#28),以及ura4(#29)和LEU2(#30)(分别赋予尿嘧啶和亮氨酸自养)。
目标模块靶模块包含用于诱导庞贝链球菌细胞同源*的序列,其中的序列“z2”(#32)来自II染色体上的一个特定区域。
“lys1”(#33)和“arg1”(#34)分别来源于内源性lys1基因(染色体I)和arg1基因(染色体III)。
为了诱导*,我们在靶模块的中间放置了限制性内切酶位点FseI,通过用FseI酶切整合质粒,将其线性化,有效地将其定向到体内同源序列以诱导*。
为了确保FseI位点在整合质粒中是唯一的,以避免整合质粒在酶切后多次切割,我们特意选择了具有8碱基识别序列的FseI酶,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过程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