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中的神秘表现,桃花源记真实的事情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1-09 23:24:07

(桃花源)

我们从文章中,可以发现作者隐藏的几条线索和疑点:

线索一:渔人迷路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渔夫既然以捕鱼为生,肯定是生活在当地,而且应该生活了好些年头了,说不定祖祖辈辈都是渔夫。那么,他应该对当地环境非常熟悉,捕鱼的线路不知走了多少趟,早就轻车熟路了,怎么会迷路,以致“忘路之远近”呢?

线索二:辟邪桃林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小溪两旁只有桃树,再无其它树木,花草鲜嫩,桃花纷纷飘落。这就非常奇怪了,在野外,应该是杂木丛生才对,不可能只有桃林。据说桃木有驱鬼辟邪功能,所以常用作阴阳两界的屏障;桃花四月飘落,也就是清明节前后,落英缤纷或许暗指的是扫墓时纷飞的纸钱。

线索三:入口似墓道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到了水源的尽头,桃林没有了,面前出现一座山,山脚有个洞,洞口隐隐约约有光亮透过来。渔夫便从洞口进入,洞里狭窄,只够一人通过,走了十来步,豁然开朗,面前出现了一个开阔的村落。关于这个入口的描述,与墓道非常相似,或者说与人的濒临死亡时的体验非常相似。

桃花源记中的神秘表现,桃花源记真实的事情(5)

(靖王墓墓道入口)

线索四:阡陌如墓间小路

“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渔夫到了桃花源,发现村容整洁,井井有条,村里纵横的小路连接到了每家门口。“阡陌”这个词,在古代也经常指通往坟墓的小路。整齐划一的屋舍似乎是一排排整齐的墓穴。

线索五:衣着与时间不符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句话与后面的“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相矛盾。这些人自称是秦朝时逃到这里来的,而且再也没有出去过,与外界隔绝,但他们的穿着却跟外面的世人一样。秦朝到东晋末年,中间间隔了600多年,服饰差别非常大。这些人不与外界交流,不知有汉朝和魏晋,即便衣服是自己编织的,不可能和现在的世人一模一样。因而合理的解释就是,这些人穿的,其实是外面的人烧给他们的。

线索六:每家都有酒有肉似祭品

“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在东晋那个时代,天灾人祸,兵荒马乱,饿殍遍野,老百姓能吃饱已经不错了,哪里来的粮食酿酒?而桃花源里却家家有酒有肉,这些东西哪里来的呢?合理的解释是这些东西是外面的人给他们供奉的珍贵的祭品。

线索七:隐逸几百年而不知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村民自秦朝就来到了这个地方,而此时是东晋末年,中间相隔了600年,这要经过祖祖辈辈不知好几代人,而他们却还是来时的人,竟然都如来时模样,而且根本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连现在所处的朝代也不知道。那么,疑问来了,他们怎么会活那么久?既然渔夫可以进出,他们为什么不出去看看呢?几百年都与世隔绝,一点都不与外界交流,是不可能的。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他们已经死了,活着只是他们的幻觉而已。

线索八:再也找不到来时的路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渔夫回去时,村民交待不要给外人说,但渔夫不讲诚信,回去时一路上做了标记,然后将所见报告了太守,太守赶忙派人随渔夫来找,但那条通往桃花源的路却找不到了。说明那些亡灵见渔夫食言,怕外人打扰,于是消失不见了。

线索九:刘子骥之死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刘子骥是一代名士,听说此事后,欣然前往寻找,结果中途病死。为什么美好的世外桃源,来寻找它的人却会死呢?或许这是亡灵给外人的警告,又或许是刘子骥在墓地感染瘟疫而死。总之,可能死后才会找到桃花源。

桃花源记中的神秘表现,桃花源记真实的事情(6)

(杂草丛生的乱坟堆)

那么,既然桃花源其实不是人间乐土,而是死后的世界。那生活在桃花源里的人到底是什么时候死的呢?有两种解释:

解释一,死于秦朝

秦朝战乱时,一群老百姓携家带口躲入山林,但依然被发现,他们遭到的命运是被劫掠一空,然后*光了全部的人,男女老少一个不留。至于何人所为,难以说清了。

全村的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他们以为自己都还活着,其实早已在秦朝战乱中惨死。于是,他们的时间就一直定格在秦朝。渔夫误入他们的亡灵世界,跟他们讲到晋朝的事,他们完全不知,可能此时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了。更恐怖的是,隐士刘子骥去寻找桃花源,结果就突然病死,显然这个惊天的秘密不许外人知道,他只能被灭口,此事再无人问津。

东晋渔夫误入的不是桃花源,而是一堆堆坟岗。这些秦时从北方逃避战火而来的人,随着秦灭六国,最终惨死异乡。枉死之人会产生强烈的怨念,他们的怨念就是希望有个像桃花源一样的宁静之处,让他们归隐起来,过安稳日子。

或许,那个桃花源是渔夫在濒死中看到的画面。很可能渔船触礁遇难,渔夫在这个曾经发生过骇人惨剧的地方差点濒死。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这是濒死前会看到的画面,不远的地方,有个亮光在指引着他,很可能渔夫也正迈向死亡。之后,他才能得以看到这些怨念所形成的具象化的美好的生活场景。枉死的人以为自己还活着,这在好多电影中都有这种表现手法,如《灵异航班》《小岛惊魂》等。

桃花源中已死的难民还以为自己活着,因而他们无法与正常的世界交流。不是他们不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而是阴阳两隔,实在出不去。用酒肉招待渔夫,这一切都是幻觉。当他们与渔夫交谈,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了。而渔夫可能又从濒死中缓过来了,才得以告别那个亡灵世界,而在渔夫要离开之时,这些亡灵告诫他“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释二,死于当下的东晋

东晋在江南建国,而此时的北方,四分五裂,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少数民族和汉族争*混战,纷纷建国称王,不断有国家建立和灭亡。于是,中原百姓成群结伙,选择南下避难,逃进南方的深山老林建立家园,而其中发展得比较大的村落,会选出首领,挑选精壮男子组成私人武装,而这些村落,最后的命运是要么被朝廷招安,要么被武装灭掉,要么被土匪劫掠。

而且,东晋到南方建立政权,其实是没有实权的,既无军队,又无钱粮,也缺乏人才。于是,东晋的皇帝只能依靠士族门第。而这些士族贵族,也往往发展自己的力量,不愿意过多地帮助东晋政权。皇帝从贵族手里得不到钱粮人力,于是加大对佃民征求的徭役赋税。据历史记载,当时很多贫民不堪重负,纷纷逃亡入“蛮”,躲入山林,成了山民。

而渔夫呢,驾船“缘溪行”,渔夫钓鱼不往水阔的地方去,为什么要沿着小溪逆流而上,去往深山老林呢?很可能,渔夫发觉了此地有逃难的难民聚集于此的痕迹,他去探寻他们,为的是得到朝廷的奖赏。当时,对于逃户,如若发现,朝廷是会悬赏的。

渔夫发现了这个难民的聚落后,村民轮流请他到家里吃饭,实际上为了打探虚实,看渔夫是不是官府派来的探子。过了几天,发现没什么动静,于是村民才把他放还了,临走时警告渔夫:“这事不要给外人说!”渔夫一离开,马上打起了歪主意,他一路做了标记,并迅速将此事报告太守。太守马上就派人出发寻找,真实的情况不是文章所说的他们迷路了,很可能是,渔夫引着士兵返回了桃花源,并把桃花源洗劫一空,桃花源村民反抗,下场是全村被屠*。迷路的说法、美丽的桃花乐园只是为了掩人耳目。而南阳刘子骥最后其实也找到了桃花源,但他看到的并不是美好的人间乐土,而是尸骨遍地的人间惨剧。刘子骥因此惊吓过度,不久病死。此后,这里被掩埋一空,从此再也无人问起桃花源的事情。

桃花源记中的神秘表现,桃花源记真实的事情(7)

(山东刘台桃花源景区)

其实,无论桃花源中的死难者究竟死于何时,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的实质,不是为了塑造一个理想的、美好的人间乐园,而是在影射苦难、黑暗、残酷的社会现实:大量百姓为躲避战乱、饥荒和赋税徭役,躲入地下生活,可他们最终还是被剿灭,一个个惨死。战乱中的百姓,被遗忘,被践踏,没人知道他们是谁,他们的故事无人问津,只有通过幻觉般的寓言故事来隐约告知后人。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