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耳可以听到的声波的频率一般在20Hz(赫兹)至20kHz之间。 而次声波正是指那些频率小于20Hz(赫兹)的声波。
声波
既然我们听不到次声波,那么我们又是怎么发现它的哪?
1890年,一艘名叫“马尔波罗号”帆船在从新西兰驶往英国的途中,突然神秘地失踪了。20年后,人们在火地岛海岸边发现了它。奇怪的是,船上的东西都原封未动,完好如初。船长航海日记的字迹仍然依稀可辨;就连那些死已多年的船员,也都“各在其位“,保持着当年在岗时的“姿势”。
1948年初,一艘荷兰货船在通过马六甲海峡时,一场风暴过后,全船海员莫名其妙地死光;在匈牙利鲍拉得利山洞入口, 3名旅游者齐刷刷地突然倒地,停止了呼吸......
上面两起惨案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经过反复调查,终于确定了惨案的凶手-次声波。
那么为什么次声波会成为凶手哪?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而波长等于波速除以频率,那么最小次声波波长就是340/20=17米。次声波的波长如此之长,因此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发生衍射,某些次声波甚至能绕地球2至3周。
而某些频率的次声波和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相近甚至相同,容易和人体器官产生共振,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甚至致人死亡。上面提到的发生在马六甲海峡的那桩惨案,就是因为这艘货船在驶近该海峡时,恰遇上海上起了风暴,风暴与海浪摩擦,产生了次声波。次声波使人的心脏及其它内脏剧烈抖动、狂跳,以致血管破裂,最后促使死亡。
由于次声波能够对人体造成危害,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已明确将其列为公害之一,并规定了最大允许次声波的标准。
另外,虽然人类无法听到次声波,有些动物却是能够听到甚至发出次声波。
能听见次声波的常见动物:
狗(15Hz-50000Hz)
大象(1Hz-20000Hz)
鲸(15Hz-10000Hz)
水母(8Hz-13Hz)
能发出次声波的常见动物:
大象:用脚踩踏地面发出次声波,在远处的同类用脚就能感觉到同类了。
鳄鱼:在求偶期间会在水面靠震动背部发出次声波,在远处的异性就能感觉到。
老虎:虎啸拥有次声波的威力,可以震错位人的耳朵关节,声音由低到高,能传播很远。(这让我想起了武侠小说中的狮子吼。)
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就看如何使用它。
台风和海浪摩擦产生的次声波,由于它的传播速度远快于台风移动速度;人们利用一种叫“水母耳”的仪器,监测风暴发出的次声波,即可在风暴到来之前发出警报。利用类似方法,也可预报火山爆发、雷暴等自然灾害。
通过测定自然或人工产生的次声在大气中传播的特性,可探测某些大规模气象过程的性质和规律。如沙尘暴、龙卷风及大气中电磁波的扰动等。
通过测定人和其他生物的某些器官发出的微弱次声的特性,可以了解人体或其他生物相应器官的活动情况。例如人们研制出的“次声波诊疗仪”可以检查人体器官工作是否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