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招商银行研究院 资产负债管理部
理解流动性的“双重背离”音频:00:00/02:26话题#宏观经济播报23个
■ 上半年金融市场流动性呈现出“双重背离”:一是货币政策操作与以资金面为代表的狭义流动性间的背离,即央行货币政策操作规模明显收敛,呈现出“少量多次”的中性特征,但资金面持续处于偏宽松状态;二是狭义流动性和广义流动性之间的背离,即狭义流动性偏宽松,但以社融和M2为代表的广义流动性明显收敛。
■ 第一重背离的主要原因是财政后置和非银存款分流一般存款。一是今年政府债券发行存在显著的后置特征,对上半年流动性造成的压力小于往年同期。二是非银存款高增长分流一般存款,但非银存款无需缴准,降低了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压力。央行在此基础上并未明显收紧/回笼流动性,与“不急转弯”的政策要求相符。
■ 第二重背离的主要原因是财政后置和金融监管。一是上半年政府债券发行偏缓对社融和M2均形成显著拖累。二是金融严监管对狭义流动性影响不大,但直接作用于实体信用端,引发广义流动性收缩,并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特征。
■ 展望下半年,流动性的“双重背离”将趋于收敛。第一重背离上,下半年货币政策操作对资金面的影响将明显上升。央行将延续“稳货币”基调,相机抉择,维持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窄幅波动的格局,不排除四季度再度降准的可能。第二重背离上,狭义流动性继续保持合理充裕,广义流动性收敛的速度亦将放缓。
正文
上半年金融市场流动性呈现出“双重背离”:一是货币政策操作与以资金面为代表的狭义流动性间的背离,即央行的操作呈中性特征,但资金面持续处于偏宽松状态;二是狭义流动性和广义流动性之间的背离,即狭义流动性偏宽松,但以社融和M2为代表的广义流动性明显收敛。如何理解“双重背离”的现象?这实际上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出后疫情时代我国“稳货币”“稳财政”和“结构性紧信用”的宏观政策组合特征。
第一重背离:货币政策操作与资金面
央行把控着流动性的“总闸门”,通过货币政策调节基础货币供给,进而影响资金面。因此,央行的流动性供给与资金利率间理论上应负相关。但今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持续呈现出显著的中性特征,资金面总体则略偏宽松,两者之间的背离指向货币操作并非上半年资金面的主导因素。
(一)货币政策操作:连续中性
今年上半年,央行货币政策操作规模明显收敛,呈现出“少量多次”的中性特征。1-6月间,央行合计净回笼流动性2,455亿【注释1】。OMO方面,央行春节前以历年最小投放额维持了跨年流动性平衡,春节后每日连续开展OMO,但大部分时期的操作量均为100亿(图1)。MLF方面,除1月小幅缩量续作外,2-6月均平稳续作【注释2】,7月全面降准置换背景下缩量续作(图2)。
图1:今年以来OMO操作明显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