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全国性的大旱灾,粮食作物大量冻死,同时波及数省的大鼠疫在山西爆发,整个社会陷入了恐慌中。
在江南地区,降雪频繁,牲畜冻死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珠江三角洲等地经常遭遇降雪,并出现牲畜冻死的现象。而在北方,运河每年都会在冬天结冰,使得交通运输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1653年,一个普通的商人谈迁来到了天津。当他到达时,天津的运河已经开始结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运河冰层越来越厚,最终在11月18日封冻。整个运河被冰封住了,无法通航。而在南方的吴江,运河的冰层更是厚达三尺多,从吴江一直冻到嘉兴,需要靠壮士凿冰才能通航。
这次小冰期,也为后来的明朝灭亡埋下了伏笔。
这个小冰期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给日本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在日本战国时期,由于粮食减产,大量民变爆发,上杉谦信多次出兵关东抢粮。
如何应对小冰期?我们应当以科学、理性、积极的心态和措施进行应对小冰期。具体来说,我们可以:
科学地了解小冰期的成因、特征、影响和预测,不盲目相信或传播不科学的信息和观点。小冰期并非世界末日,目前在科学上也有很多争议。
理性地分析小冰期对我们生活、工作、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和挑战,不过度恐慌或忽视。
积极地采取适应性的措施。例如: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方式:根据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寒冷环境生长的作物品种,如小麦、玉米、马铃薯等;采用保护性耕作、覆盖物栽培、温室栽培等技术,提高作物的抗寒能力和产量。
增加能源供应和储备:小冰期会使得全球气温下降,导致能源需求增加,尤其是取暖用的能源。因此,我们应当提高能源的生产和利用效率,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建立和完善能源的储备和应急机制,防止能源短缺或中断造成的危机。
改善住房和衣着的保暖性能:小冰期会使得全球气温下降,导致人体感受到的寒冷增加,影响人体的健康和舒适度。因此,我们应当改善住房和衣着的保暖性能,如使用隔热材料、增加保温层、安装节能设备等;选择适合寒冷环境的衣物,如棉袄、羽绒服、毛衣等;注意保持身体的温暖和干燥,避免感冒或冻伤。
参考文献:
1 Xinhua Zhao,Willie Soon and Victor M. Velasco Herrera. Evidence for Solar Modulation on the Millennial-Scale Climate Change of Earth. Universe. 2020.9
2 环境:欧洲人殖民美洲曾导致地球降温掉入“小冰期”. BBC中文网. 2019.2
3 贾雷德·戴蒙德著. 枪炮、病菌与钢铁.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