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题图 | 视觉中国
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智能消费金融下半场,“他们”终于被看见。
长期以来,由于他们的身上固有的“农民工、打工仔、外来妹、职场小白”等标签,普惠金融政策于他们而言,一直是“看上去很美”。传统消费金融机构对他们的认知是:工作不稳定、缺乏抵押物、资产薄弱等。于是,他们成为传统金融机构一直也触达不了的“征信白户”。
不仅仅是在中国,这几乎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美国现代征信业始于以FICO为代表的自动化信用评分的推广。自1989年推出至今,FICO自动化信用评分同样也暴露出对上述特征人群金融包容度较低、特定群体陷入低信用恶性循环等诸多现实问题。他们也在不断寻求技术上的升级以解决上述问题。
如今,中国的征信白户们在消费金融市场遇到的难题,终于在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有解了。
《2021消费金融数字化转型主题调研报告》显示,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的消费金融用户在50%以上,24岁至35岁之间的用户合计在70%左右。有实证显示,消费金融业务覆盖的人群已经逐渐覆盖到征信白户了。
数字技术化解征信白户难题
长期以来,征信白户得不到“信贷信任”,也很难享受到消费金融服务,甚至对于很多人而言,这种体验可以直接升级为难以获得“信贷尊重”。这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于中国市场,美国金融机构也因为自动化信用评分也因包容度较低,从而产生了严重的“信用隐形”问题。
在美国,情形大致与中国相同。信用隐形者主要包括两类群体:一是未被传统银行体系纳入的群体;二是信用历史空白的年轻人。有研究表明,约有2600万美国成年人属于信用隐形群体;除此之外,有1900万人因信用记录不足而无法被评分。
其实,从现实条件看,征信白户的处境更需要消费金融服务。同时,未来随着职场变化、职业发展,他们有可能成为消费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而当这一群体无法享受消费金融服务时,普惠金融的全面落实和渗透也无从谈起。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消费金融市场的一次“错过”。而今,在中国市场,管理层也希望可以尽快填补这一人群的金融供需不均缺口。
政策上,已经能够看出在逐步向征信白户倾斜。3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支持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所谓的“新市民”,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目前约有3亿人。
虽然新市民不完全等同于征信白户,但是两者高度重合。
业内人士表示,新市民是未被传统金融机构和传统金融服务满足的群体;对他们的风险评估是金融数字化的目标之一,数字科技时代,金融服务应该不断创新,以满足更多人个性化、多样性的需求。
一个值得欣慰的现象是——在扩大内需、消费升级的大势之下,消费金融数字化转型进程已经在不断提速。消费金融数字化就是消费金融机构以数字科技为依托,用数据来驱动决策,构建更加开放、融合、包容的全新消费金融生态。这其中既包括传统银行机构,也包括持牌的非银消费金融机构。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无疑将不断“利好”曾被消费金融市场“错失”的用户。
无论是传统的银行机构,还是第一梯队产业系的消费金融机构,都在不断加码数字化投入。无论是在资金投入上,还是在科技人才的配备上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且相较传统银行,消费金融机构具有更灵活的机制。
但细分来看,银行系和产业系消费金融机构在服务客户、审核客户资质的角度还是略有差异。银行系消费金融机构依然会出于逾期风险及风控压力的考量,对新市民进行合理规避;而以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上消费”)为代表的一些产业系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对于新市民则更包容,因为他们更乐意拓展具备潜在消费能力、且有更强的超前消费需求和*的年轻群体。
本质上,传统银行系金融机构的消费金融业务更多是将原来线下的信息基础及客户群体基数运用互联网的技术进行线上拓展,提升和优化服务;而产业系消费金融机构则是“数字科技原住民”,通过技术、平台、系统的加持,将线上服务机制向线下进行创新整合拓展,利用科技创新赋能消费金融业务。
大数据风控 让征信白户获“入场券”
一直以来,消费金融难以触达征信白户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无非是因为风险难以控制。而金融服务的核心就是风险控制。
由于消费金融产品大部分为无抵押纯信用贷款,且具有小额、分散、风险高等特点,对于消费金融机构而言,客户的“基因”向他们的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要求整个消费金融行业都要以数字化为引领、以创新技术为驱动,用更强大的风控手段,以满足征信白户的金融服务需求。
征信白户消费金融服务的空白,从某种意义上,就是消费金融行业数据信息不充分、关键信息缺失造成的风控失能。对于消金公司而言,谁能够利用大数据等数字科技有效提升风险控制,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智能风控管理模型,实现对征信白户的高效授信决策,令征信白户合规进入信任名单,谁就率先占有了这块“蛋糕”。对于征信白户而言,这是金融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科技福利”。
得益于大数据风控不断提升的竞争优势,马上消费自主研发了全新一代大数据智能风控平台,使得其服务已经覆盖了很大一部分征信白群体,这其中不乏有刚刚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等新市民。
马上消费将全流程风险管理数字化,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市场拓展与营销、授信及贷后管理、目标客群优化等各个环节;策略个性化,依靠大数据模型为客户精准画像,对不同的用户实施不同的策略,风险更加可控;信息度量化,在预测和决策中综合使用这些信息进行最优决策,并能够让系统平台全自动执行。
马上消费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强大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及较高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保障安全、高效、便捷的用户体验,使消费金融机构拓宽服务客群、提升服务质量有了更多可能”。马上消费的大数据风控已经为新市民和征信白户的金融服务提供了技术层面解决之策,现阶段大数据风控的实施方式丰富多元。
目前,马上消费已为超670多万征信白户建立了信用记录,解决了银行金融服务覆盖不充分。让数字创新成果惠及更多群体,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
当数字化不断赋能消费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体系,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后台智能风控更加精准、弹性、高效,才可以更好地帮助有消费需求、且符合条件的新市民或者征信白户获得消费金融服务的“入场券”。
金融机构的数字化改革让金融服务趋向个性化、智能化,能够为广大新市民提供更有温度的金融服务,以达到的真正意义上的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