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是老舍在七七抗战前一年写的,当时在《宇宙风》上连载。
这本书和老舍的写作生活有重大的关系,写它之前,老舍是以一位教师,写作只是寒暑假的副业,从《老张的哲学》到《牛天赐传》,一直如此。
直到写《骆驼祥子》,他便下定决心,如果这一炮成了,就辞职专心写作;如果不成,就专心教书放弃写作。
写完《骆驼祥子》后,老舍就辞职专心创作了,所以这本书是他事业的分水岭。
书中祥子的原型是老舍从“山大”的一位朋友那听来的。
1936年春天,这位朋友聊起自己在北平用过的一个车夫。这个车夫自己买了车,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到末了还是受穷。
接着,朋友又说到另一个被军队抓去的车夫,最后转祸为福,还偷偷牵回了三头骆驼。
老舍受到启发,便着手准备写关于这两个车夫的小说,他仔细了解骆驼的生活习惯和车夫们的生活状态,逐渐扩展为10万字左右的中篇小说。
老舍写《骆驼祥子》时放弃了以往俏皮幽默的语言,整个故事都十分平实,语句用上了许多北平的口语,在电影《骆驼祥子》中,台词几乎和原文一模一样。
那么,这本书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乱世之年,22岁的祥子从乡下逃到北平,带着乡间小伙子的壮实与勤勉,凡是卖力气的活儿他都干过了。
最后,他觉得自己只适合拉车,做别的苦工,收入是有限的,只有拉车可以多一些变化和机会,说不定在什么时候与地点会遇到一些高于希望的报酬。
这样一位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希望通过拉车来改变自己卑贱的地位,在北平获得一席之地。
他觉得用力拉车去挣口饭吃,是天下最有骨气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