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证为什么由阳明热盛造成,为什么治疗痿证独选阳明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2-30 19:41:31

痿证

一、概述

1.痿证的定义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以下肢痿弱较为常见,亦称“痿(辟足)”。“痿”是指肢体痿弱不用,“辟”是指下肢软弱无力,能步履之意。

2.瘿证的源流《素问·痿论》中已对痿证作为专题论述,指出本病主要病理为“肺热叶焦”,肺燥不能输精于五脏,因而五体失养,产生痿软证候。并据其病因、证候的不同,将痿证分为皮、脉、筋、肉、骨五痿。在治疗法则上,《痿论》提出“治痿者独取阳明”之说。同时在《素问·生气通天论》又有:“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说明湿热也是痿证发病原因之一。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痿叙论》明确指出“痿跫证属内脏气不足之所为”的病机特点,这是对《内经》诸痿的概括。《儒门事亲·风痹痿厥近世差互说》把风、痹、厥证的证候与痿证作了鉴别,又对《素问》内热熏蒸,肺热成痿的病机作了进一步探讨,提出:,’痿病无寒”。朱丹溪则更扩充子和之说,纠正“风痿混同”之弊,提出“泻南方、补北方”的治痿原则,而在具体辨证施治方面又分列湿热、湿痰、气虚、瘀血之别。《景岳全书·痿证)指出痿证非尽为火证,认为:“元气败伤则精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者,亦不少矣,若概从火论,则恐真阳衰败,及土衰水涸者有不能堪。”补充了痿证悉从阴虚火旺之所未备。《临证指南医案·痿》总括前论,明确指出本病为“肝、肾、肺、胃四经之病”,说明四脏气血津精不足是导成痿证的直接因素。

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局限性或全身性的肌无力,常从一组肌肉开始,逐渐累及其他。疲劳试验,抗胆碱酯酶药物试验阳性,电刺激、肌电图可协助诊断。

二、病因病机

1.痿证的常见病因(1)感受温毒温热毒邪内侵,或病后余邪未尽,低热不解,或温病高热不退,皆令余热燔灼,伤津耗气,“肺热叶焦”,不能布送津液以润泽五脏,遂致四肢筋脉失养,痿弱不用。(2)湿热浸淫久处湿地,或冒雨露,感受外来湿邪,湿热浸淫经脉,使营卫运行受阻,郁遏生热,或痰热内停,蕴湿积热,导致湿热相蒸,浸淫筋脉,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于濡养而成痿。(3)饮食毒物所伤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成虚,中气受损,脾胃受纳、运化、输布的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无以濡养五脏,运行血气,以致筋骨失养,关节不利,肌肉瘦削,而产生肢体痿弱不用。(4)久病房劳先天不足,或久病体虚,或房劳太过,伤及肝肾,精损难复;或劳逸太过而伤肾,耗损阴精,肾水亏虚,筋脉失于灌溉濡养。(5)跌仆瘀阻跌打损伤,瘀血阻络,新血不生,经气运行不利,脑失神明之用,发为痿证。或产后恶露未尽,瘀血流注腰膝,以致气血瘀阻不畅,脉络不利,四肢失于濡养滋润。

2.瘿证的主要病机及转化痿证的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但根本在于五脏虚损,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心主血脉,五脏病变皆能致痿,且脏腑间常相互影响。上述各种致病因素,耗伤五脏精气,致使精血津液亏损,功能失调,生化乏源,又加重精血津液的不足,筋脉肌肉失于濡养而弛纵,不能束骨而利关节,以致肌肉痿弱无力,发为痿证。 痿证病变累及五脏,但常常互相传变。如肺热叶焦,津失敷布,久则五脏失濡,内热互起,肾水下亏,水不制火,则火灼肺金,导致肺热津伤。脾虚与湿热更是互为因果。湿热亦能下注于肾,伤及肾阴。所以本病证常常涉及诸脏,而不局限于一经一脏。但总的说来,肝藏血主筋,肾藏精生髓,津生于胃,散布于肺,本病与肝、肾、肺、胃关系最为密切。在临床上应该注意几点:一是痿证多屑五脏内伤,精血受损,阴虚火旺,一般是热证、虚证居多,虚实夹杂者亦不鲜见,实证、寒证则较少。二是痿证虽以内热为本,而此热又多与肺热有关,但由于以上病因均能伤及五脏而产生五痿,故对本病兼夹之证,也不可等闲视之,常见的如痰湿、死血、湿热、温邪、积滞等都要兼顾及之。三是内伤成痿,渐至于百节缓纵不收,脏气损伤已可概见,故本病多数沉痼难治。若感外邪伤筋成痿,或可骤发,务要及时救治,免成痼疾。

三、诊断与类证鉴别

1.痿证的诊断要点(1)肢体筋脉弛缓不收,下肢或上肢,一侧或双侧,软弱无力,甚至瘫痪,部分病人伴有肌肉萎缩。(2)由于肌肉萎软无力,可有睑废、视歧、声嘶低哑,抬头无力等症状,甚则影响呼吸和吞咽。(3)部分病人发病前有感冒、腹泻病史,有的病人有神经毒性药物接触史和家族遗传史。

2.痿证与偏枯鉴别偏枯亦称半身不遂,是中风症状,病见一侧上下肢偏废不用,常伴有语言謇涩,口眼歪斜,久则患肢肌肉枯瘦,其瘫痪是由于中风而致,二者临床不难鉴别。

3.瘿证与痹证鉴别痹症后期,由于肢体关节疼痛,不能运动,肢体长期废用,亦有类似痿证之肌肉瘦削枯萎者,但痿证肢体关节一般不疼,痹症则均有疼痛,其病因病机以及法也不同,应予鉴别。四、辨证论治

4。痿证的辨证要点痿证辨证,重在辨脏腑病位,审标本虚实。(1)痿证初起,症见发热,咳嗽,咽痛,或在热病后出现肢体软弱不用者,病位多在肺;凡见四肢萎软,食少便溏,面浮,下肢浮肿,腹胀纳呆,病位多在脾胃;凡下肢痿软无力明显,甚则不能站立,腰膝疫软,头晕耳鸣,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咽干目眩,病位多在肝肾。(2)痿证以虚为本,或本虚标实。凡起病急,发展较快,属于肺热伤津,或湿热浸淫,多属实证。病史较久,起病与发展较慢,以脾、胃、肝、肾亏虚为多,亦有虚中夹实者。

2.痿证的基本治疗原则痿证的治疗,虚证宜补虚为主,肝肾亏虚者,宜滋养肝肾;脾胃虚弱者,宜益气健脾。实证宜祛邪和络,肺热伤津者,宜清热润燥;湿热浸淫者,宜清热利湿;瘀阻脉络者,宜活血行瘀。虚实夹杂者,又当兼顾之。

3.痿证的分证论治

(1)肺热津伤[症]病起发热,或热病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咽干不利,小便黄少,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细数。[法]清热润燥,养肺生津。[方]清燥救肺汤加减。常用药:北沙参、西洋参、麦冬、生甘草、阿胶、胡麻仁、生石膏、霜桑叶、苦杏仁、炙枇杷叶等。

(2)湿热浸淫[症]四肢痿软,身体困重,或麻木微肿,尤以下肢多见,或足胫热气上腾,或有发热,胸痞脘闷,小便短赤涩痛,苔黄腻,脉细数。[法]清热利湿,通利筋脉。[方]加味二妙散化裁。常用药:苍术、黄柏、萆解、防己、薏苡仁、蚕砂、木瓜、牛膝、龟板等。

(3)脾胃虚弱[症]肢体痿软无力,逐渐加重,食少,便溏,腹胀,面浮而色不华,气短,神疲乏力,苔薄白,脉细。[法]补脾益气,健运升清。[方]I参苓白术散加减。常用药:人参、白术、山药、扁豆、莲肉、甘草、大枣、黄芪、茯苓、砂仁、升麻、柴胡、神曲等。

(4)肝肾亏损[症]起病缓慢,下肢痿软无力,腰脊酸软,不能久立,或伴目眩发落,咽干耳鸣,遗精或遗尿,或妇女月经不调,甚至步履全废,腿胫大肉渐脱,舌红少苔,脉细数。[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方]虎潜丸加减。常用药:虎骨(用狗骨代)、牛膝、熟地、龟板:。知母、黄柏、锁阳、当归、白芍、陈皮、干姜等。

(5)脉络瘀阻[症]久病体虚,四肢萎弱,肌肉瘦削,手足麻木不仁,四肢青筋显露,可伴有肌肉活动时隐痛不适,舌痿不能伸缩,舌质黯淡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法]益气养营,活血化瘀[方]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常用药:人参、黄芪、当归、熟地、白芍、川牛膝、地龙、桃仁、红花、鸡血藤。

4.常见证候治疗的加减变化

(1)肺热津伤:若身热不退,高热,口渴有汗,可重用生石膏加银花、连翘、知母以清气分之热,解毒祛邪;咳嗽痰多加瓜蒌、桑白皮、川贝母宜肺清热化痰;呛咳少痰,咽喉干燥,加桑白皮、天花粉、芦根以润肺清热。若身热已退,兼见食欲减退,口干咽干,此为胃阴亦伤,宜用益胃汤加石斛、薏苡仁、山药、麦芽。

(2)湿热浸淫:若湿邪偏盛,胸脘痞闷,肢重且肿,加厚朴、茯苓、枳壳、陈皮以理气化湿;夏令季节加藿香、佩兰芳香化湿;热邪偏胜,身热肢重,小便赤涩热痛,加忍冬藤、连翘、蒲公英、赤小豆清热解毒利湿;肌肉顽麻,关节活动不利,舌紫暗脉涩,加丹参、鸡血藤、赤芍、当归、桃仁。

(3)脾胃虚弱:脾胃虚者,易兼见食积不运,当健脾助运,导其食滞,酌佐谷芽、麦芽、山楂、神曲;气血虚甚者,重用黄芪、当归、党参、阿胶;气血不足兼有血瘀加丹参、川芎、牛膝;肥人痰多脾虚湿盛用六君子汤加减。

(4)脉络瘀阻:若手足麻木,舌苔厚腻者加橘络、木瓜;下肢痿弱无力,加杜仲、锁阳、桑寄生;若见肌肤甲错,形体消瘦,手足痿弱,为瘀血久留,可用圣愈汤送服大黄廑虫丸,补虚活血。

五、调护1.痿证的预防痿证的发生常与居住湿地,感受温热湿邪有关,因此避居湿地,防御外邪侵袭,有助于痿证的预防和康复。2.痿证的调护病重患者,卧床不起,吞咽呛咳,呼吸困难者,要常翻身拍背,鼓励病人排痰,以避免痰湿蕴肺和发生褥疮。对于瘫痪者应注意肢体的保暖,保持肢体功能体位,防止肢体挛缩和关节僵硬,有助于日后功能恢复。 痿证的病人,常因肌肉无力,影响肢体功能活动,气血运行不畅,可加重肌肉萎缩症状,应鼓励病人进行适当锻炼,以促进气血运行,有利于康复。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