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企业组织与目标
第一节 企业的组织形式与架构
一、企业的定义及功能
企业一般是指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企业是一个契约性组织,是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依法设立的一种营利性的经济组织。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市场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活动,离开了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市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造价值是企业经营行为的内在要求,企业的生产状况和经济效益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实力的增长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培育大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企业,社会才能稳定、和谐且健康地发展。
(2)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服务的主要承担者。
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过程即生产和服务过程,大多是由企业来承担和完成的。许多企业要组织社会生产,通过劳动者,将生产资料(劳动工具等)作用于劳动对象,从而生产出商品,这个过程就是企业组织社会生产的过程,所以企业是社会生产的直接承担者。企业在组织社会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在社会上购买其他企业的商品,再把本企业的产品销售出去,形成了服务(包括商品流通)的过程。离开了企业的生产和服务活动,社会活动就会中断或停止。
(3)企业可以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
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不断地采用先进技术,这在客观上必将推动整个社会经济技术的进步。企业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技术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
二、企业的组织形式
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指企业财产及其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状态,它表明一个企业的财产构成、内部分工协作以及与外部经济社会联系的方式。企业的类型有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等。
(一)独资企业
独资企业即由个人出资经营、归个人所有和控制、由个人承担经营风险和享有全部经营收益的企业。以独资经营方式经营的独资企业承担无限的经济责任,*时债权人可以扣留业主的个人财产。独资企业是最古老、最简单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主要盛行于零售业、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服务业和家庭作坊等。
独资企业的优点是:创立容易,维持企业的成本较低,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缺点是:业主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有时企业的损失会超过业主最初对企业的投资,需要用个人其他财产进行偿还。
(二)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是指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合伙企业分为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企业由2人以上的普通合伙人(没有上限规定)组成,有限合伙企业由2人以上50人以下的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此外,还有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它是以专门知识和技能为客户提供有偿服务的专业机构,譬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必须在其企业名称中标明“特殊普通合伙”字样,以区别于普通合伙企业。合伙企业的优点和缺点与独资企业类似,只是程度上有些区别。
(三)公司制企业
公司制企业又叫股份制企业,是指由1个以上投资者(自然人或法人)依法出资组建,有独立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企业。任何依据公司法登记的机构都被称为公司。我国现行《公司法》规定的公司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这两类公司均为法人,投资者可受到有限责任保护。公司是独立法人,因此它具有以下优点:
(1)无限存续,一个公司在最初的所有者和经营者退出后仍然可以继续存在。
(2)股权便于转让,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被划分为若干股份额,每股可以单独转让,无须经过其他*的同意。
(3)责任有限,公司债务是法人的债务,不是所有者的债务。...
由于公司具有以上三个优点,因此,其更容易在资本市场上筹集到资本。责任有限和公司无限存续,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股权便于转让,提高了投资者资产的流动性。这些优点吸引了投资者把资本投入公司制企业。但公司制企业的缺点是:
(1)双重课税,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其获得利润需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利润分配给*后,*还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2)组建成本高,《公司法》对于建立公司的要求比建立独资或合伙企业高,并且需要提交一系列法律文件,通常花费的时间较长。公司成立后,政府对其监管比较严格,需要定期公开各种报告。
(3)存在代理问题,经营者和所有者分开以后,经营者成为代理人,所有者成为委托人,代理人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委托人利益。
上述三类企业组织形式中,虽然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总数较多,但公司制企业的注册资本和经营规模较大,因此经常作为企业发展壮大后的首选。
三、企业的组织结构
企业的组织结构描述了企业组织的框架体系,是进行企业流程运转、部门设置及职能规划等最基本的结构依据。它将企业组织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互相联系,以求有效合理地把企业成员组织起来,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协同努力。
任何企业创立之初,都要有与企业类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从理论上说,企业组织结构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但是在现实组织中,占主导地位的组织结构仅有几种,即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组织形式、企业集团组织形式等。这些组织形式其实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不同环境中的企业或同一企业中不同单位的管理者,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其中某种最合适的组织结构。合理的组织结构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
在本教材的财务管理决策实训操作中,我们采用了简化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即企业组织部门由几个重要角色来代表,包括首席执行官、财务与会计主管、营销主管、生产主管、采购主管等。
(一)首席执行官
首席执行官负责制定和实施公司总体战略与年度经营计划;建立和健全公司的管理体系与组织结构,从结构、流程、人员、激励四个方面着手优化管理,从而实现公司经营管理目标和发展目标。
首席执行官主要完成以下工作:发展战略制定、竞争格局分析、经营指标确定、业务策略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团队协同管理、企业绩效分析、业绩考评管理、管理授权与总结。
在财务管理决策实训操作中,担任首席执行官的小组成员可以尽情展示自身的企业经营管理才能,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作为企业的“掌门人”,应对本企业的主要目标、经营方向、经营方针等做出全局谋划。
(二)财务与会计主管
财务与会计主管统一负责对企业的资金进行预测、筹集、调度与监控。财务与会计主管要管好现金流,按需求支付各项费用和核算成本,做好财务分析;编制现金预算,采用经济有效的方式筹集资金,将资金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
通过财务管理决策实训操作,小组成员可真正明白:企业的资金是有限的,要想让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充分管理好资金流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各项财务报表的分析工作,进行资金的预算与筹集,进行长短期资金需求预估。
(三)营销主管
企业利润是由销售收入带来的,销售收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为此,营销主管应结合市场预测分析与客户需求制订销售计划,有选择地进行广告投放,取得与企业生产能力相匹配的客户订单,与生产部门做好沟通,保证按时交货给客户,监督货款收回,进行客户关系管理。
营销主管主要完成以下工作: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制定市场进入策略、制定品种发展策略、制定广告宣传策略、制订销售计划、争取订单与谈判、签订合同与过程控制、按时发货与收款管理、销售绩效分析。
通过财务管理决策实训操作,小组成员可以学会如何分析市场、开发市场;关注竞争对手,感受企业及市场的内外压力;把握消费者需求;制订营销与广告策略、销售计划,尽可能提高企业利润。
(四)生产主管
生产主管既是生产计划的制订者与决策者,又是生产过程的监控者,对企业目标的实现负有重大责任。其工作是通过制订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等手段,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最大的经济利益。生产主管主要完成以下工作:产品研发管理、管理体系认证、固定资产投资、制订生产计划、平衡生产能力、管理生产车间、产品质量保证、产品外协管理。
通过财务管理决策实训操作,小组成员可学会如何制订并落实生产计划,保证按时交货;优化生产资源,以较低的成本满足客户的要求。此外,小组成员还可学习制订研究发展计划,组织新产品开发。
(五)采购主管
采购是企业生产的首要环节。采购主管负责各种原料的及时采购和安全管理,确保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负责编制并实施采购和供应计划,分析各种物资供应渠道及市场供求变化情况,力求从价格上、质量上把好第一关,为企业生产做好后勤保障;进行供应商管理;进行原材料库存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购主管主要完成以下工作:编制采购计划、与供应商谈判、签订采购合同、监控采购过程、到货验收、仓储管理、采购支付决策、与财务部协调、与生产部协同。
通过财务管理决策实训操作,小组成员要明白,物流中心的首要任务是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此外,小组成员还要学会严格按照采购主管下达的订单物料请购单进行采购;学会物料采购周期、库存管理中的零库存和安全库存管理等方法。
第二节 企业的经营目标与财务目标
一、企业的经营目标
目标是重大的、全局的、长期的、概括的行动纲领,目标是导向和标准。企业经营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要达到的成果,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目的性的反映与体现。它是在既定的所有制关系下,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在其全部经营活动中所追求的、在客观上制约着企业行为的目的。
一般来说,企业的目标有:盈利能力的目标;生产效率的目标;产品结构与产品形象的目标;市场竞争地位的目标。为了使企业的目标切实可行,确定的企业目标必须符合以下要求:符合企业基本任务的要求;必须明确、具体,并尽可能量化;有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做保证。
二、企业的财务目标
(一)财务目标的概念与特征
财务目标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它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财务目标一般有下述特征。
1.财务目标在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
财务目标取决于企业生存目的或企业目标,取决于特定社会经济模式。也就是说,企业财务目标具有体制性特征,整个社会经济体制、经济模式和企业所采用的组织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财务目标的取向。人们对财务管理的目标认识是不断深化的,但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一定时期或特定条件下,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保持相对稳定的。
2.财务目标具有多元性
财务目标的多元性是指财务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适应多因素变化的综合目标群。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是一个系统,其目标也是一个多元的有机构成体系。在这多元目标中有一个目标是处于支配地位、起着指导作用的,称为主导目标,其他一些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主导目标的实现起配合作用的目标,称为辅助目标。例如,企业财务管理在努力实现“财富最大化”这一主导目标的同时,还必须达到履行社会责任、加速企业成长、提高企业信誉等一系列辅助目标。
3.财务目标具有层次性
财务目标的层次性是指财务目标按一定标准可划分为若干层次。财务目标之所以具有层次性,主要是因为财务管理的内容可以划分为若干层,财务管理内容的层次性和细分化使得财务目标由整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部分组成。所谓整体目标,是企业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着整个财务管理过程的发展方向;所谓具体目标,是指在整体目标的制约下,从事某一部分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二)一般财务目标
企业的一般财务目标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目标。投资者创立企业的目的是盈利,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目标,盈利体现了企业的出发点和归宿,并有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关于企业财务目标的表达,主要有下述几种代表性观点。
1.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观点认为,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则说明企业的财富越多,越接近企业的目标。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人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创造更多的剩余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剩余产品的多少可以用利润这个指标来衡量;二是在自由竞争的资本市场中,资本的使用权最终属于获利最多的企业;三是只有每个企业都最大限度地创造利润,整个社会的财富才可能实现最大化,从而带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主要优点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但利润最大化的观点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没有考虑利润的取得时间。例如,今年获得100万元与明年获得100万元,哪一个更符合企业的目标?若不考货币的时间价值,就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2)没有考虑所获得的利润和所投入资本额的关系。例如,同样获得100万元利润,一家公司投入500万元,另一家公司投入600万元,哪一个更符合公司目标?若不与投入的资本数额联系起来,就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3)没有考虑获取利润与所承担风险的关系。例如,同样投入500万元,本年获利100万元,一家公司的获利已经全部转化为现金,另一家公司的获利则全部处于应收账款状态,并可能发生坏账损失,哪一个更符合公司目标?若不考虑风险大小,就难以做出正确判断。
(4)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财务决策倾向,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由于利润指标通常按年计算,因此,企业决策也往往服务于年度指标的完成或实现。
2.每股收益最大化
每股收益最大化观点认为,应当把企业的利润和*投入的资本联系起来考察,用每股收益(或权益净利率)来概括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以克服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局限性。但每股收益最大化观点仍然存在局限性:一方面,没有考虑每股收益取得的时间;另一方面,没有考虑每股收益的风险。如果每股收益的取得时间、风险相同,则每股收益最大化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观念。事实上,许多投资者都把每股收益作为评价企业业绩的一个关键指标。
3.*财富最大化
*财富可以用*权益的市场价值来衡量。*财富的增加可以用*权益市场价值和*投资资本的差额来衡量,它被称为“*权益市场增加值”。有时,财务管理目标被表述为股价最大化。在*投资资本不变的情况下,股价上升可以反映*财富的增加,股价下跌可以反映*财富的减损。股价的升降,代表了投资大众对企业股权价值的客观评价。它以每股价格表示,反映了资本与获利之间的关系;它受预期每股收益的影响,反映了每股收益大小和取得的时间;它受企业风险大小的影响,可以反映每股收益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和*之间的交易也会影响股价,但不影响*财富。例如,分派股利使股价下跌。因此,假设*投资资本不变,股价最大化与增加*财富具有同等意义。
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财富最大化目标的主要优点是:
(1)考虑了风险因素,因为通常股价会对风险做出较敏感的反应。
(2)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企业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股票价格,预期未来的利润同样会对股价产生重要影响。
(3)对上市公司而言,*财富最大化目标比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
但以*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也存在以下缺点:
(1)通常只适用于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难以应用,因为非上市公司无法像上市公司那样随时准确获得公司股价信息。
(2)股价受众多因素影响,特别是企业外部的因素,有些还可能是非正常因素。股价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如有的上市公司处于*的边缘,但由于可能存在某些机会,其股票市价可能还在走高。
(3)它更多强调的是*利益,而对其他相关者的利益重视不够。
4.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企业财务管理行为以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为目标。可将企业价值理解为企业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的市场价值,或者是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未来现金流量这一概念,包含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两方面的因素,因为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包含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而现金流量的现值是以资金的时间价值为基础对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得出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要求企业通过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具有以下优点:
(1)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并且采用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了计量。
(2)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3)将企业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获利能力放在首位,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利润会影响企业的价值,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价值增加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4)用价值代替价格,避免了过多外界市场因素的干扰,从而有效地规避了企业的短期行为。
但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过于理论化,不易操作。再者,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只有对企业进行专门的评估才能确定其价值,而在评估企业的资产时,由于受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的影响,很难做到客观与准确。
上述各种财务目标,都以*财富最大化为基础。因为,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企业的创立和发展都必须以*的投入为基础,离开了*的投入,企业就不复存在;并且,在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中,作为所有者的*在企业中承担着最大的义务和风险,相应也需享有最高的报酬,即*财富最大化,否则就难以为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当然,以*财富最大化为核心和基础,还应该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各国公司法都规定,*权益是剩余权益,只有满足了其他方面的利益之后才会有*的利益。各国税法都规定了企业经营获利必须缴税,还需要给职工发工资,给顾客提供他们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然后才能获得税后收益。可见,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先于*被满足,因此,这种满足必须是有限度的。如果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不加限制,*就不会有“剩余”权益了。除非*确信投资会带来满意的回报,否则*不会出资。因此,在强调企业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的前提下,以*财富最大化为目标,其他目标也会随之实现。
三、企业经营目标与财务目标的关系
企业经营目标决定着财务目标,企业经营目标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在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后,财务管理的中心作用显得尤为突出,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由财务管理的地位和特性所决定的。
(1)财务活动的综合性决定了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企业的经济活动分为使用价值运动和价值运动。价值运动或者资金运动是通过财务活动表现出来的,包括筹资、投资、分配等活动。企业其他经济活动属于使用价值运动。由于不同使用价值指标不能相加,因此使用价值运动不具有综合反映性。而价值指标具有可以加总的特点,可以全面反映使用价值的生产与交换过程,综合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与成果,综合监督各项经济活动的运行。
(2)财务目标的全局性决定了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必须注重扩大收入、减少消耗,追求本金投入与产出的比例指标,求得资产增值。而财务目标恰恰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其他各项管理目标都是为财务目标服务的,是围绕该目标的具体目标。
(3)财务关系和财务环境的导向性决定了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财务关系包括企业与国家之间、企业与投资者之间、企业与债权人之间、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等。财务环境包括法律环境、经济环境、金融环境、财务与税收环境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处理好各方面的财务关系,适应各种环境。这些关系和环境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及规模,而其他各项管理是企业内部的事情。从财务关系和财务环境的角度讲,财务管理解决的是企业向何处去的问题,而其他管理解决的是如何去的问题。因此,财务管理对其他各项管理具有导向性。
(4)财务管理职能的控制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评价。其中,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处于关键地位,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决定着其他各项管理活动的产生、变更或消失;同时,它能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对企业经营活动施加影响,并对其他各项管理起着控制和监督的作用。
(5)财务风险的制约性决定了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着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随着市场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这些风险在加大。企业的供应、生产、营销活动,不仅要考虑需求的变化,而且要考虑能否以较低的成本筹措所需资金,能否进行分散风险的组合投资,能否在进出口贸易中减少外汇风险。从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角度出发,企业亦应加强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