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二战的大规模装甲战催生了新的空袭战术,通常将18~24枚250公斤炸弹扔向一个行进间的装甲团即可完全压制,几个架次的空袭就能够确保一个装甲团丧失进攻锐势,这样的高效战术诞生了需求携带更多的炸弹的“炸弹卡车”,就此诞生F-15E、苏30等多用途战斗机,都是具备与同型战斗机相当空战能力的平台,执行对地攻击时只需要很少战斗机护航,缺乏战斗机护航时投放或者抛弃对地载荷之后马上又可以转变为战斗机,今天中美空军都装备了歼16和F-15EX"先进鹰”战斗机,这两种战斗机都是当今出类拔萃的多用途战斗机,而且在成本上也可以一较高下。
一:美国多用途战斗机的起源
既能空战又能对地攻击的多用途战斗机在在二战中就己经出现,P-47战斗机是其中的经典,欧美很早就接受了多用途战斗机的观点,越南战争时美军F-105和F-4“鬼怪”II战斗机可以携带大量炸弹执行对地攻击任务,但对地弹药所占用的重量又使战斗机仅能够外挂最基本的对空导弹,遭遇米格-17战斗机拦截时不得不抛弃炸弹进行格斗空战,这也导致美国空军和海军不得不在任务中分解成不同的用途,多用途又变成了专用任务,但执行对空掩护的战斗机因有必要的对地攻击设备和外挂点,机体结构更加复杂沉重,挂满炸弹的战斗机飞行需要消耗掉更多燃料机,机动中会损失更多的高度和速度,
美国空军在越南战争中的多用途战斗机的空战损失比纯战斗机要高一倍,外挂载荷增加一倍,战斗损失也增加200%~300%,战场上的地面目标大都大范围内分散,攻击机进入战区后需要尽快完成攻击,所以停留时间都不多,航线上往往只有1-2个目标,过多的弹药无多少价值,反倒会影响飞机性能和浪费资源。多次遭遇F-105、F-4等高性能战斗机被老旧的米格-17击落的美国空军决心研制下一代高机动性战斗机,所以F-15/16战斗机开始装备时普遍强调不为对地增加一克重量,F-16战斗机之所以由格斗战斗机变成以攻击为主的多用途战斗机是因为美国空军打算让F-15战斗机执行纯粹空中优势任务,用F-16战斗机的多用途保证F-15战斗机的专业化,但F-16战斗机对地攻击武器种类和航程受小巧机体限制很大,
1978年,美国空军为替代F-111战斗机,开始招标具备强大纵深遮断能力又不需其他战机护航的“双重任务战斗机”项目,参加竞标的是通用动力的F-16XL和麦道的F-15E,采用大面积三角翼的F-16XL表现得相当惊艳,但还是出局了,主要原因是麦道早已悄悄地自费研制F-15的拓展型号,开发费用只要2.7亿美元,而F-16XL要4.7亿美元,F-15E"攻击鹰”双重任务战斗机于1986年首飞,1988年开始交付,共生产236架,F-15E战斗机是在F-15D战斗机基础上改进的型号,机体布局和结构与F-I5A/C战斗机基本相同,只是强化设备和载荷能力,载荷设计以炸弹为基础重新设计了后机身,F-15A/C是空中优势战斗机,拥有7个外挂点,最大外挂载荷7.2吨,正常载荷是3具2270升副油箱、2个ECM吊舱和8枚空空导弹,而F-15E战斗机增加4个武器挂点,载荷可以达到11.2吨,但但两翼外侧1号和9号挂点因震颇问题一直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