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为什么不全线贯通,京杭大运河为什么至今还能使用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3-05-12 20:25:17

然而好景不长,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华北平原遭遇了近半个世纪的干旱,降水量持续减少,加之城市化过快发展,人口急剧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用水量激增,使得原有的河流汛期无汛,河流断流,湖泊萎缩,更为严重的是超采地下水,引起地表塌陷,多处出现地下漏斗。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大运河失了水份的濡养,河道干枯,从此断航至今。下图

京杭大运河为什么不全线贯通,京杭大运河为什么至今还能使用(5)

从南运河的形成来看,它是充分利用卫运河主河道而修建的,沿途接纳了其它小小支流。卫运河上游有两条支流,一条叫漳河,另一条是卫河,它们都发源于南部太行山山脉,漳河流经河北邯郸磁县,上游有一座岳城水库,它控制了漳河99%的流域面积,蓄水量能达到13亿立方米,是卫运河的主要水源,卫河年均径流量可达20亿立方米,也是一条产水量较高的河流。

漳河、卫河汇合后也称为漳卫河,进入华北平原后,波降比降低,河流变缓,河道约束力变差,经常出现洪水灾害,两岸人民饱尝水患的痛苦 ,为此实施了人工开挖河道,称之为卫运河,卫运河经过德州之后,进入南运河。

从水系发育来看,南运河实质上就是漳河、卫河的下游河道,供水主要依赖于漳卫两条河流,当供水不足时,南运河也随之断航。历史上因为京杭大运河的名气,加之是人工修建而成,人们忘记了南运河是漳卫河的下游,从而忽视了漳卫河的作用,上游修建的很多水库,水库的调配管理也出现了问题,南运河的断航也就不足为奇了。下图是漳卫河交汇处场景

京杭大运河为什么不全线贯通,京杭大运河为什么至今还能使用(6)

华北平原降水变率大,导致河流年径流量暴涨暴落,卫河年径流量最多的是1963年,达75.3亿立方米,最少的是1965年,只有8.54亿立方米,相差8.8倍。修建这些水库的作用主要是防洪,漳河上的岳城水库防洪标准达到二千年一遇,石家庄边上的滹沱河更高,达到五千年一遇。由于这些年持续干旱,水库用水分配出现了利益之争,水库周边利益难以均衡,位于下游末梢的南运河也就难以享受到上游水库带来的“阳光雨露”。

到了本世纪初,华北平原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连年的干旱,水库蓄水难以为继,很多水库多年基本上处于死库容状态,工农业生产用水得不到保障,城市饮用水都出现了问题,为此就要开采地下水补充,此时南运河境况更悲惨,干枯的更为彻底。

自然和人为的两方面原因导致京杭大运河难以全线贯通,症结就在南运河,不折不扣地成为了南北贯通的”肠梗阻“。而北运河有潮白河的补给支撑,从未断流,依然畅通。

京杭大运河为什么不全线贯通,京杭大运河为什么至今还能使用(7)

南运河流域水源不足,就要跨流域引水,为此南水北调立马上项,这次南运河贯通,从哪里调来的水呢?主要来自三个渠道:

一是南水北调东线调水,该线取水点从江苏扬州调长江水,沿京杭大运河及附近现成的平行河道,将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微山湖)、东平湖等沿途湖泊作为调蓄水库,设计年调流量88亿。

二是引黄河水,因为黄河是一条特殊河流,河床高于地面,成为一条悬空河,可以利用高差引黄河水北入南运河,实现自流。

三是内生扩张,依靠本身机能造血。从漳河、卫河上游的水库引水,补给南运河。

据相关媒体报道:此次贯通补水将持续到5月底,预计可提供补水量5.15亿立方米。

目前南运河已经贯通,未来是否能保持全年通水状态呢?这还要取决于南水北调东线调水能力。近些年华北平原降水增加有限,区域内河流多数还处于断流干枯状态,今年漳河上的岳城水库能释放流量,是因为去年水库蓄满了水,大家知道去年河南暴雨灾害,其实整个太行山东麓北延至北京降水量都有大幅提升,石家庄降水量超过1000多毫米,相当于我国华南带降水量,这是历史上少有的降水量,为此漳卫河流域水库也有了蓄水机会,今年岳城水库才有条件补给南运河,但并不能支持长期补给,除非流域内降水有所改善。

黄河补给南运河有其优势,因为能实现自流,可是大家知道这些年黄河境况也不是太好,径流量也不是十分丰富,尽管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年均径流量不抵长江上很多支流,加之黄河流域持续干旱,这让黄河也遭遇了断流的命运,1997年曾经断流226天,后来黄管委科学调度黄河中上地区水库,减少沿途用水消耗,勉强实现了黄河全年不断流,所以目前引黄济南运河也不希望给予更多的厚爱。

京杭大运河为什么不全线贯通,京杭大运河为什么至今还能使用(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