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代堂鸣
来源:小代嘚吧嘚
支付与支付方式,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不能绕开的话题,同样也是一个困扰了人类千年的问题。在茹毛饮血的远古时期,人类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来获取商品或事物,各取所需,互蒙其利。比如,我用我家的两只羊去换你家的一头牛,我用一匹布去换你两把石斧。
经过了漫长的以物易物,我们的祖先逐渐发现,这种方式效率低且成本大。例如,我用一颗白菜换你的羊,无法破整找零,导致“交易”难以达成。于是,货币出现了。从封建社会铜钱、金银块的使用,再到纸币雏形“交子”的出现,从现代社会纸币的普及到银行卡的使用,每一种支付方式的变革都是推动时代发展的强劲动力之一。
尤其是近代,银行卡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弥补了大额现金交易的不安全性和不便,减少了现金和支票的流通,拉动了消费增长,其普及和推广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现如今,刷脸支付正在兴起,数字货币已在预热,未来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又是怎样呢?
根据以上现象,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了梳理和思考。不对之处,还请批评指正,我们共同来探讨,我愿意和你一起进化。
本文分三个部分来谈:
一、我国银行卡的发展历程
二、银行卡相关法规与政策
三、多角度观察银行卡业务
一、我国银行卡的发展历程1.1 银行卡的概念
银行卡(Bank Card)是指商业银行向社会公开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作为支付结算工具的各类卡的统称。
因此,银行卡业务是提高商业银行综合实力的重点。尤其是信用卡业务,受消费金融升温推动,各行业务拓展积极,即使是对公业务的国有大行,也投入竞争,纷纷跑马圈地。
银行卡业务有三个特点:
- 技术性强,需要强化海量数据的业务处理能力,建立安全、高效、稳定的用卡环境。
- 涉及面广,业务涉及但不限于营销、运营、风控、服务、技术升级或应用创新等方面。
- 风险极高,需要把控风险敞口,完善欺诈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提升欺诈监控精准度。
1.2 银行卡的起源
最早产生的银行卡是信用卡,起源于1915年的美国。在那个时候的信用卡是一种能够证明身份和支付能力的卡片,但发行银行卡的机构并不是银行,而是一些百货商店、饮食业、娱乐业和汽油公司。
这一时期美国的商店和百货公司相当有赚钱头脑,他们为了招揽顾客、推销商品从而扩大营业额,就对一定范围内的居民进行发放,顾客凭借这样的信用筹码在发行的商店及分店赊购商品,约期付款,奠定了信用卡的雏形。
后来有一天,美国一个名叫弗兰克·麦克纳马拉的美国商人,在纽约一家饭店请客吃饭,就餐完毕准备离席时发现没带钱包,不得不打电话让妻子亲送钱包解救,这么尴尬的场景给了马克纳马拉一个灵感,为什么不能创建一家信用卡公司呢?
于是在1950年的春天,麦克纳马拉与好友在纽约创立了“大来俱乐部”(DinerscCub),即大来信用卡公司的前身。俱乐部为会员提供能证明身份和支付能力的卡片,会员凭卡片可以记账消费,然后由大来公司代付账款,之后再向持卡人收款。
由于卡片的便利性使得信用卡业务慢慢扩展到航空、饭店等各种行业,发卡机构也有了变化。当然,银行也看到了这个发展潮流。
1.3 银行卡的发展
最早发行的银行信用卡在1952年,美国加州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首先发行。此后,众多商业银行加入了发卡行列,主要是因为银行资金实力雄厚、信誉良好、分支机构广泛,所以信用卡的使用范围和应用领域得到了扩展。
到1959年,美国已经有60多家银行开始发行信用卡。之后银行信用卡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得到迅速发展。信用卡也不仅局限于美国,在英国、加拿大、日本和欧洲众多国家盛行起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人把国外流行的信用支付方式带到了中国和其他地区,有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还有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信用卡从此进入了中国。
以发行第一张银行卡为标志,中国银行卡市场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形成、探索、发展、成熟和变革六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85~1993年)
1985年3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国内第一张银行卡“中银卡”,标志着国内银行卡迈出了发展性的第一步。1987年,工商银行发行了红棉卡,并于1989年更名为牡丹卡。1990年,建设银行发行了龙卡。这一阶段,国内银行卡业务从无到有快速发展。
(2)形成阶段(1994~1996年)
1994~1996年是我国银行卡发展的第二阶段。此前各发卡行都是独立发卡,发卡标准不统一、独立布设自己的ATM和POS,仅限本行使用,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全国金卡工程开始启动,推动了全国统一的银行卡业务规范和标准的形成,推进了全国统一的银行卡跨行转接网络的建设。
在此阶段,股份制银行业纷纷也加入发卡行列,发卡机构数量、发卡总量、卡种类、业务范围等方面都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国内银行卡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3)探索阶段(1997~2001年)
1997年10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发起成立了银行卡信息交换总中心,1999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立了“全国银行卡工作领导小组”,2001年2月,组织召开了全国第一次银行卡工作会议,并开始筹建我国的银行卡组织——银联。我国银行卡逐步实现联网通用。
(4)发展阶段(2002~2004年)
2002年3月,中国银联在合并全国银行卡信息交换总中心和18家城市(区域)银行卡网络服务分中心的基础上正式成立。银联成立标志着我国银行卡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开始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时期。
在国务院和人行的支持下,国内银行卡受理市场开始迅速扩大,ATM终端、POS终端和商户加入网络,业务受理网点数量和覆盖范围大大增加,为国民提供了更方便的用卡环境。
(5)成熟阶段(2005~2012年)
2005年之后,银行卡产业开始加强跨行业合作,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拓展上。在水、电、气以及航空、加油、医院、学校、海关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群众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进入2007年,国内银行卡市场在过去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规模增长态势。截止2011年末,国内银行卡累计发卡量突破29亿张,受理商户总量超过了318万户,POS和ATM总量分别达483万台和33.4万台,一个规模化的银行卡受理网络在我国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