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的校史里鲜有提及到水塔的内容
正当我打算放弃这一条途径的时候,突然在书架的最右边,我发现了一本名为《口述校史》的书,这是一本通过对于学校老教授以及老职工的采访来回忆学校历史的书。
(关于此书的部分摘录可以点击此处跳转阅读)
当我怀着极大的憧憬打开,并把它借阅回宿舍细细翻阅之后,却发现书里所采访的老教授以及老职工对于水塔的回忆也仅止于水塔本身,并没有关于水塔的建造时间等其他更多信息。
《口述校史》中提到水塔的一处内容
虽然没有找到想要的结果,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给我带来了很多的乐趣以及感动。
再者,它也为我提供了找到答案的另一种途径:询问。
询问谁呢?询问三元里校园里的老人,以前每次在校园里遇到散步的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和老奶奶的时候,心里就会想:他们一定是有着很多故事的人。
那些时刻,就会莫名生出很强烈的想要上前与他们交流的*。
于是我和自己约了一天万里无云的早晨,去校园里寻找关于水塔的秘密。
刚到教工饭堂门口,就遇到了一位阿婆,我走过去向她询问水塔的历史,她一边说着:“这要问我的老伴才知道。”一边把我带到了一位坐在轮椅上的阿伯面前。
阿伯静静地晒着太阳,看着前面花园里放风筝的小孩子,精神和气色看上去都很好。
阿婆说:“这个你要问我老伴,他以前就是管这些的。”
听阿婆这么一说,本还有些多云的天气突然在一瞬间就放晴了,我赶紧跑过去蹲在阿伯身边和他交谈起来。
在我向阿伯说明了我的来意以后,阿伯便像打开了话匣子一样,和我侃侃而谈过去那段历史里的人和事。
阿伯今年马上就要满90岁了,说起话来却还是条理清晰中气十足。
阿伯是湖南人,在广州中医学院在三元里择地建校的后一年,也就是58年,便和老伴一起来到了这里工作。
阿伯当时是负责学校的一些水电工程,例如水表的安装以及维修等。
在这里待了没多久,因为担心国民党的反攻,当时的局势下考虑到如果蒋介石要派飞机来轰炸广州,那越秀山肯定会是他的目标,但是那个时候的战斗机的打击还不能做到那么精准,万一炸偏了误伤到了中医学院呢?
所以当时很多老师干部以及基层员工就纷纷前往了南雄,算是成立了一个广州中医学院的后援部,等到七几年的时候等到局势稳定了才又都回到了广州。
谈论起现在的校园,阿伯望着办公楼的方向说:“剩下的老建筑已经不剩什么啦,那栋有着阶梯教室的办公楼现在应该算得上是最老的了,后来给装修了一下,我们说是‘穿衣戴帽’(指给外墙面贴上新的瓷砖以及给顶部盖上黄瓦边)”
曾经的礼堂 现已拆除
“以前礼堂算得上是第二老的建筑了,刚开始的时候是学生食堂,后来修建了原来惠民对面的那个学生食堂,这里就改成礼堂了。”阿伯继续回忆道。
“那您能给现在校园里还在的老建筑按照年龄排个序吗?”我问到。
“最老的就是办公楼了,然后就是药圃,再就是以前的十栋,就是现在药圃旁边的那栋楼,然后就是水塔,再就是教工饭堂,其他的老建筑都拆掉了。”
阿伯说水塔是八十年代初建造的,大概用了有二十来年,三元里在当时还属于广州的农村地带,学校很多楼房刚建起来,还并没有完善的市政供水系统。
于是给学校各个楼房供水的重任,就落在了这水塔之上。
后来我又和阿伯聊了很久,听他讲了很多以前有趣的故事,阿伯一边讲一边叹气到:“故事太多了根本讲不完哦。”
奶奶用微微颤抖着的手帮我们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这一声轻轻的叹息里,不知道是对于时过境迁的感慨,还是对有些故事终将被忘记的遗憾。
3
三元里水塔的外观及结构
根据水塔外形结构等不同,水塔也被分为很多类,而位于三元里校园里的这一座,全称是“钢筋混凝土倒锥壳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