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误差成本:指的是随着量表的等级的增加,所获得的测量数据误差就会越小
- 填答成本:指的是随着量表的等级的增加,填答者进行调查问卷填答的难度就会越大
- 整体成本:指的是误差成本和填答成本之间的曲线相关关系
从调查成本的角度切入,误差成本会随着量表等级的增加,成本逐步减少。填答成本会随着量表等级的增加,成本逐步增加。
从图中误差成本和填答成本交合的点可以看出,5 级量表是在调查成本中相对较低的方案。
2. 数量等级角度
一般来说,信度方面量表会随着等级的增加会有所提升,超过 10 级后增势会趋缓。效度方面则是中等级别的量表的效度会高于相对较少级别的量表,而超过 7 级的量表的效度也会减低。
另外,疲劳度方面量表超过 8 级和题项超过12个,填答者还会产生填答疲劳。
在不确定使用何种量表的时候,比较理想的情况,选用 5~7 级量表的风险最小。
对于特殊群体,比如儿童、青少年、老年、没受过教育人群,为了让他们更好理解调查量表的答项,可适当把量表等级减少,使用 3 级或 4 级量表,他们会更容易做决策。
3. 奇偶数等级角度
相比数量上的选择,奇偶数等级的选择是开展研究更最常被问及的问题。
奇偶等级最大的不同就是中间项的存在。奇数等级通常会以中间强度进行处理,但对于填答者而言,它也包含了不知道、不确定的态度。

中间项一般填答者会产生“趋中效应”的填答偏误,填答者可能会为了回避勾选极端选项而出现。同时,也可能是不想作答(表态)或者没意见。

为了避免填答者倾向于选择“一般”等中间选项,所产生的“趋中效应”,通常会使用偶数等级量表来解决。
但是偶数等级量表同样也有问题,就是填答者会被要求做出正负向偏好的态度情绪的选择,这忽略了在实际场景中,确实存在既没有不满意,也没有满意的中立态度情绪。
在这个角度出发,选择奇偶数并不存在一个相对倾向的或者利好的标准,两者各有利弊。

而对于奇数等级量表而言,如果想剔除由于“难以决定、没意见、无所谓”等选择中间项的情况,可以在末项增加设立“难以决定、没意见、无所谓”的独立选项进行标示。
而对于偶数等级量表而言,则较难剔除填答者的反应偏差,但一般影响力相对有限,实际研究中需酌情选择。
4. 等级标示角度
量表反应形式的设计会直接影响填答者的心理状况,在 5 级量表的使用上,中间项的标示方式有以下 4 种形式:
- 标出两端,中间项空白不标示
- 以比例表达,中间项为一般、普通、不同意也不反对等
- 以频率表达,中间项为有时、偶尔、有些等
- 以态度倾向表达,中间项为难以决定、没意见、无所谓等
方式1意味着量表具有等距性,等距性适用范围广,包括平均数、标准差、推论统计等等。
方式2/3/4 意味着量表具有等级性,等级性比较适合统计频率。
在 Lam and Stevens 的研究结果中发现,5 级量表标出两端、避免中间项目描述的(等距性)调查中,填答者会自然调整为从 1~5 的强度、发生比例和频率,基本上不影响填答者心中的态度强度。
所以,等距性的标示形式,可以有效缓解奇数等级的“趋中效应”,也能缓解偶数等级的文字标示选项上的正负向情绪倾向。
03 总结Okay,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了解到:
- 不同量表间可以依据转换规则,进行统一尺度量表等级转换。
- 在成本考量上,5 级量表是在调查成本中相对较低的方案。
- 在数量等级考量上,选用 5~7 级量表的风险最小。
- 在奇偶数等级考量上,奇数等级需考虑趋中效应,偶数等级需考虑被迫填答所引起的反应偏差。
- 等距性的标示形式,有助于缓解量表等级的偏差问题。
最后,原则上量表等级的选择还是需要结合研究目的来判断。但上述的角度,可以让我们在选择的过程中,了解各自优劣后,做出最优解。
#专栏作家#
龙国富,公众号:龙国富,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人因工程硕士。致力于终身学习和自我提升,分享用户研究、客户体验、服务科学等领域资讯,观点和个人见解。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