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平台最常用的功能之一,收藏夹 这个功能最近几年存在感越来越低了,很多APP都不好找。具体原因是什么?我们看看作者分析的内容。
有段日子不怎么在网上购物,最近得了空闲,翻开几个电商APP,想看看以前关注的商品有没有降价、是不是买入的好时机,才突然注意到……商品收藏夹去哪了?
仔细一看,不是商品收藏没有了,只不过它变的更迷你、更隐蔽了,夹杂在五颜六色、功能众多的页面里,要不注意、不知道,第一时间还真难找到。
以前打开多数电商APP“我的”界面,收藏这个按钮,总会出现在靠近左上角、最醒目的位置。
现在接连翻开几个APP,京东、拼多多,收藏按钮的位置,都放在了页面中部。
唯品会的收藏按钮还在左上角,但所占尺寸很小。
也就淘宝的收藏按钮,还在那个熟悉的位置上。
要说收藏按钮的变化,不会是最近几天才变,无非是我最近才注意到。
但对于我这个养成了购物先刷收藏夹习惯的人来说,收藏按钮的淡化,却引起了我的兴趣。
过去,收藏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
- 帮用户记录最有兴趣的商品,而最有兴趣的商品,往往也是用户最有可能下单、成交的商品。
- 便于用户观察暂时较贵,或不方便购买的商品,待日后降价、条件允许再行购买。
- 为用户保留常购商品,产生反复回购。
- 留住用户,让用户为了找寻收藏的商品而更多的回到平台。
所以,过去电商平台的收藏,普遍都像现在淘宝这样,出现在左上角的位置。即使不是左上角,也往往会做的较为醒目,便于用户点开页面后,第一时间发现。
但为什么现在的收藏,却纷纷缩小了形体,调动了位置?
从这些平台的设计中,不难折射出人们消费习惯的一些变化。
一、消费即兴化大概是从抖音、头条爆火的那两年开始,真正让大众普遍意识到推荐算法存在的重要性。
而在娱乐内容的推送之外,电商平台的推送规则,也一直在悄悄发展着。
过去“人工智障”式的推送:翻来覆去推送同一条内容、推送在同一平台刚买完的东西、推送些跟自己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商品。
到现在,已经变得非常自然,不知不觉间,就把人们想看的东西,按照一个相对舒适的出现频率,推送到人们的面前。
经常是刚刚说到什么、想起什么,就恰好能刷到什么。
而这样优秀的推送机制,既然能改变整体业态,当然也会对消费者的习惯产生影响。
1. 用户依赖刷
“相亲的时候,打开对方的淘宝,向下随便刷两下,就看透对方的心肝脾肺肾”
这种测试,可不只是开个玩笑,其实也相当靠谱。
从穿衣品味,到日常爱好。从消费能力,到消费习惯。这一刷之下,基本都能展现个七七八八。
- 刷到全是10块8块的,说明经济水平有限,pass。
- 刷到滋补药品,说明肾不好身体不行,pass。
- 刷到手办之流,此类爱好毁三代,pass。
- 刷到一些特殊癖好的东西,更是直接pass 不带犹豫。
一个人的消费习惯,被算法研究了个透彻。当有个比亲妈还懂你的算法时,还有收藏夹有什么用?
- 你喜欢的商品品类,不用收藏,只要你正常的多看几眼,算法就会把更好的推给你。
- 你常买的东西,不用看收藏夹,每过一段时间,算法自然会提醒你购买。
- 之前收藏过的商品,只要有了特价,总能第一时间刷到。这甚至比让用户自己查阅收藏夹更有效。毕竟,除了几个大购物节,也很难保证用户查看收藏夹的时候,恰好是某产品大力促销的时刻。与其错过,不如推送。
当算法如此知你心意,天长日久,你也不知不觉间,感觉好像没有看收藏夹的必要,在首页一刷,就能解决所有需求。
用户不再需要更漫长的记忆,记得自己有兴趣的东西,并通过收藏夹来查阅。而是在算法的推荐下,变成了一种更即兴化的方式。把“重温回忆”,变成了“重新爱上”,再一次从瀑布流的茫茫商品中,被同一款商品所吸引。
收藏夹的一部分功能,就这样被算法所替代。
2. 厂商更喜欢即兴
看看现在普遍一年365天不间断的促销,就能知道厂商是有多喜欢马上成交。
即使他们不会每天都拿出最低价,但就算是提价再降价,弄出个谁都看着假的划线价,也要想尽方法多给用户一个消费的理由,让他们好说服自己立刻下单。
毕竟,迟则生变。
一个用户,每天就能看到几万个广告;刷一会视频,就能划走200个带货的;再加上聪明的算法,谁能知道用户下一秒,会不会在其他店铺、其他平台,看到更好的商品、更便宜的价格、更能说服自己的消费理由?
还有秒*、限时模式从有以来常年开花,直播带货一路高歌。
所以,对厂商而言,鼓励当即下单是最好的选择。收藏夹里的商品越来越难被想起,用户的专一性越来越经不起考验。
虽然,围绕着收藏夹,理性消费类产品、理性消费的用户类型,总还是会有的。但这样的产品、用户,往往转化率低、利润低,即便同样需要考虑,也绝对不是撑起销量的主力。
就算是种草类模式,需要周期培养,在割草的时候,也往往要靠再次接触,在再次接触时增加情绪砝码,让用户短时间上头消费。而不是依赖用户自己想起、自己去翻收藏夹。
卖货、挣钱,还得看感性消费,收藏夹越来越难当大任。
二、同质化替换收藏和加购,到底有多少区别?
以前也看过一些文章,分析他们的差异,和分别存在的必要。
但现如今,他们之前的差别已经在逐渐缩小,相互之间功能越靠越近。用户对他们的认知、使用,也越来越接近。
这其中少不了拼多多的贡献,打破收藏夹和购物车的次元壁,还用低价让那么多人用上了这一模式。
也少不了“清空购物车”网络事件的话题,以及后来电商平台纷纷效仿,开展“清空购物车”活动。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直接往购物车里放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