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是怎么灭亡的,宋太祖如何得的天下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3-12-26 23:54:10

引言:宫廷深处,权力博弈之下,往往蕴藏着难以揭晓的人性戏剧。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传为千古奇谈,五十而毙兄终弟继又成为一桩历史谜案。在那个尊王攘夷的时代,这样的权力交接充满了传奇色彩。今天,我将引你深入历史中的那段传奇岁月,探寻答案的踪迹。

宋太祖是怎么灭亡的,宋太祖如何得的天下(1)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人(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赵匡胤在后汉时投奔枢密使郭威,致身行伍,并于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期击北汉、南唐,战功卓著。柴荣病重时,升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最高统帅。显德七年(960年),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或北宋。

宋太祖是怎么灭亡的,宋太祖如何得的天下(2)

宋太祖是怎么灭亡的,宋太祖如何得的天下(3)


这样一位开国君王以人们想象不到的方式迅速的完成了将军到皇帝的身份转换,进而登上历史舞台,不过相比于他的出场,他的退场更加充满传奇色彩。

根据历史记载,公元976年冬天的一个夜晚,赵匡胤召见弟弟赵光义入宫饮酒。兄弟二人在宫中对饮,为了方便交谈,赵匡胤屏退了左右侍从。在饮酒过程中,远处的宦官和宫女看到殿内烛火摇晃不定,赵光义的人影突然离席起身,摆手后退,似在躲避和谢绝什么。不久之后,便听见赵匡胤手持柱斧戳地,“嚓嚓”斧声清晰可闻,同时大声喊道:“好为之,好为之。”兄弟二人饮酒至深夜,赵光义告辞兄长出去后,赵匡胤才解衣就寝。然而,当夜赵匡胤在万岁殿崩逝,终年五十岁,《续湘山野录》等文献记载外围的人看到“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烛影斧声。

相比于野史,正史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记载。《宋史》上只简单记载“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因此,赵匡胤的死因成为了一个谜团。对于他的真正死因,历史学家们大致提出了三个假说

宋太祖是怎么灭亡的,宋太祖如何得的天下(4)

  1. 嗜酒丧命说

有一种观点认为赵匡胤是因为嗜酒如命导致死亡。赵匡胤在史料中有多次饮酒的记录,因此有人认为他的离奇死亡和嗜酒有关。然而,这种说法存在很多漏洞。首先,如果赵匡胤是因为饮酒过度导致猝死,那么在史*载中应该会出现他临死前的症状,比如呕吐、昏迷等。但在实际的历史记录中,并没有发现这些症状。其次,赵匡胤在做了皇帝后,对饮酒有所节制,这也与嗜酒丧命的说法不符。

  1. 毒死说

另一种猜测是赵匡胤是被毒死的。有传言称赵光义为了篡位,毒死了自己的哥哥赵匡胤。然而,这种说法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持。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如果赵光义真的毒死了赵匡胤,那么这种行为肯定会引起朝廷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在实际的历史记录中,并没有发现关于赵光义毒死赵匡胤的确凿证据。

  1. 气死说

还有一种猜测是赵匡胤是被气死的。据说赵光义在酒宴上用言语激怒了赵匡胤,导致他情绪激动、气血上涌而死亡。然而,这种说法同样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持。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如果赵光义真的气死了赵匡胤,那么这种行为肯定会引起朝廷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在实际的历史记录中,并没有发现关于赵光义气死赵匡胤的确凿证据。

兄终弟继

不管是哪种假说,皇帝驾崩对于封建王朝来讲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另立新主。不同于大部分皇位交替的父死子继,宋太祖死后继位的是其弟弟赵光义。赵匡胤驾崩后,赵光义立即继位,是为宋太宗。赵光义在赵匡胤的灵前发丧,并追谥赵匡胤为“孝德昭功哲文睿武端肃英明广孝皇帝”,庙号“太祖”。赵光义下令为赵匡胤举行隆重的葬礼,并亲自为赵匡胤守灵。赵光义还在赵匡胤的陵墓旁修建了一座庙宇,名为“太祖庙”,并每年春秋两季前往祭祀。

至于为什么继位的不是传统意义中的太子而是皇帝的弟弟赵光义这其中就不得不提到“金匮之盟”。

宋太祖是怎么灭亡的,宋太祖如何得的天下(5)

“金匮之盟”又称“金柜之盟”,史料所载宋朝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的生母)病重,太祖赵匡胤在旁侍疾。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交代未来的皇位继承问题,劝说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其弟。这份遗书藏于金匮(同柜)之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

在《宋史·杜太后传》里面记叙: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太后病,太祖始终在旁服侍不离左右。太后自知命已不长,召宰相赵普入宫。太后问太祖:“你知道怎样得天下的吗?”太祖曰:“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统治天下耳。假如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所拥有乎?汝死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国家之福也。”太祖顿首泣道:“敢不如教诲!”太后转过身对赵普说:“尔同记吾言,不可违背也。”赵普于床前写成誓书,普于纸尾写“臣普书”。藏在金匮(同柜),命谨慎小心的宫人掌之。

历史上人们虽然相信有所谓的“金匮之盟”,但却找不到盟约的原文。学术界普遍认为,“金匮之盟”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对“金匮之盟”的具体内容有较大争议。多数学者支持“三传论”,即赵匡胤先将皇位传给赵光义,再由赵光义传给赵廷美,最后由赵廷美传回给赵匡胤之子赵德昭。

由于“金匮之盟”的存在,赵光义被推上了皇位。然而,他的继位并非一帆风顺。许多人对“金匮之盟”的真实性表示怀疑,认为它是赵光义为了篡位而编造的谎言。此外,“烛影斧声”事件也加重了人们对赵光义的猜疑和不满。

面对外界的质疑和争议,赵光义并没有过多解释。他选择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位合格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大宋王朝继续保持稳定和繁荣,经济文化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赵光义的评价也逐渐转向正面。

金匮之盟”和“烛影斧声”作为大宋王朝历史上的两大谜团,至今仍然吸引着无数人的关注和研究。虽然我们无法确定其中的真相和细节,但这两个事件无疑为赵匡胤和赵光义的继位增添了更多的传奇色彩和历史厚重感。

每个历史人物的故事都是一个个独特的世界,等待我们去发现、去体验。在探索历史的旅程中,请不要忘记点击“关注”和“订阅”,让我们共同见证那些决定历史走向的举世瞩目的瞬间。您的每一次互动,都是与历史对话的开始。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