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安兔兔)
从C&C08到麒麟990 5G,中间有过许多的曲折,甚至还有生命的代价,2014年,高强度的研发工作,让华为海思开发部部长突发猝死,这位部长名为王劲,年仅42岁。
好在华为坚持了下来,这背后是华为那一帮技术狂人倾尽所有的投入,这才有了今天的华为海思。
不过直到今天依旧有一些人认为麒麟芯片只是基于ARM架构图纸开发,芯片的生产都是交给台积电等晶圆体代工企业完成,没有什么太大的技术含量。
这里我们简单提一下,ARM是专门做芯片设计的,它的商业模式,就是出售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授权,收取一次性技术授权费用和版税提成。
全世界很多企业都会购买ARM的授权,包括三星、联发科、高通等顶尖的半导体公司,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
这其中就很考验各大半导体厂商的设计水平,这是需要极其高的技术门槛和资金投入。设计的好,芯片性能表现优秀,但是如果设计的不合理,性能就难以发挥,这也是为什么同一架构、同一制程的芯片性能有强有弱的原因。
麒麟990 5G已经表明,海思在芯片设计上已经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也代表我们国家在芯片设计上的实力。
而在芯片设计领域上,表现出色的也不止海思。
2000年10月,中国科技大学或许怎么样都想不到,一场普通的招生宣传将对中国半导体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此次担任招生宣传的人士是一位名叫胡伟武的人,这个人的人生简历放到现在只能用一句话形容:人生赢家。
1986.09——1991.0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大学本科学习
1991.09——1996.0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博士研究生(免试直接攻读),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6.03——1997.06,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97.07——2000.02,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0.03,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胡伟武先生)
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老师,在攻读博士学位之时,师从夏培肃。夏培肃是前面我们提到的与王守武、林兰英同一时代的科学家,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电子计算机就出自夏培肃之手,她被誉为“中国计算机之母”。
青年才俊、师从大师,胡伟武理所应当的被中国科技大学以优秀校友的身份受邀回校做招生宣传。
在回母校宣传之际,胡伟武看到了一样东西——一个用 400 多个 74LS 系列芯片搭起来的电路,这个东西是胡伟武在1991年所作的毕业设计,可以运行 8086 指令系统中除了十进制和除法指令以外的所有指令。
而彼时的中国,想要造计算机只能使用国外CPU,泱泱大国却没有属于自己的CPU。触景生情加上家国情怀,在活动结束后,胡伟武重操旧业,联系了自己的师兄唐志敏,开始参与中科院计算所的CPU开发项目,龙芯课题组也就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