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道德是内在道德外化而成,是在一个社会中客观化的、被社会成员共同接受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
这些道德原则或规范不一定成文化,但几乎人人皆知,可以以语言的形式在社会成员传播,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
因此外在道德实际上就是社会道德,由于在社会中存在,被大多数人接受,因此也无形中能够对个体施加压力,以社会舆论的形式促使个体遵守。
内在道德处于外人不可见的心理领域,呈主观化的特点。
它的发生没有外在规范的预先指导,是在没有善恶区分的状态下产生出来的。
也就是说,它是出于一种直接的心理感受而导致,而不是刻意去遵守道德的结果。
它的产生往往有特定的情形,离开了特定的情形,它并不存在。
如见到别人受苦,产生了同情心,并想帮助他人。
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情,事后觉得后悔、愧疚,并想予以弥补。
这些心理状态的产生,都不是外在规范所强加,也不是道德教育的结果,而是出自感觉、情绪、情感冲动等原因。
如果人们不按照自己的这种道德心理状态去行为,就可能出现心理不安现象,并需要承担良心的压力。
内在道德的出现,是基于有情生命的本性而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