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中r值计算公式,质量管理dppm计算公式

首页 > 实用技巧 > 作者:YD1662024-02-05 19:26:09

简 述

★当前企业应具备品质意识、问题意识、危机意识、改善意识,寻求自身工作的改善方法,在管理上应用统计技术的方法和观念,在全员努力之下来满足顾客要求和社会要求。

★在品质活动中所采用的统计方法,即我们常讲的“QC旧七大手法”或“统计技术七工具”。

★统计技术的应用能提高企业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

1.) 根据事实、数据发言、检查表、散布图。

2.) 整理原因与结果之关系,以探讨潜伏性之问题特性要因图。

3.) 凡事物不能完全单用平均值来考虑,应了解事物均有变异存在,须从平均值与变异性来考虑直方图、控制图。

4.) 所有数据不可仅止于平均,须根据数据之来龙去脉、考虑适当分层层别法。

5.)并非对所有原因采取处置,而事先从影响较大的2~3项采取措施,即所谓管理重点排列图。

QC七大手法的使用情形,可归纳如下:

图表的种类

1.)解析用图表:将过去的数据或状况,作成图表加以解析,从中发现问题点来加以改善。适于工厂作业分析或研究之用。如推移图、柏拉图、工程分析图。

2.)管理用图表:加上目标或管理之处置界限,再进行管理时所使用,如年度计划表。

3.)计划用图表:于拟定计划时使用,如甘特图(Gantt Chart)或称进度图。

4.)统计用图表:如柱形图(棒形图)、折线图。

5.)计算用图表:反复同一计算时,最好能将此计算作成图表,如此可节省计算时间,并减少计算错误。如常态机率纸。

6.)说明用图表:用以描述事务之组织与流程之图表。其优点为易理解,适合表示复杂的相互关系。如组织图、制成流程图。

图表的功用

1.)利于多种复杂现象的相互比较,可供分析研究之用。

2.)费甚少时间,可得明确的概念。

3.)对于专门知识不足的人,亦可得到了解。

4.)表示事务间的关系时,图表较文章可以使阅者印入脑海。

5.)利用于演讲、宣传或广告时,予阅者深刻印象。

6.)有时可用于内插法求近似值。

7.)可供预测用。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检查表——收集、整理资料;

•排列图——确定主导因素;

•散布图——展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因果图——寻找引发结果的原因;

•分层法——从不同角度层面发现问题;

•直方图——展示过程的分布情况;

•控制图——识别波动的来源;

七大手法使用口诀

鱼骨追原因;查检集数据;帕累抓重点;直方显分布;散布看相关;控制找异常;层别作解析品。

管七大手法简介

一、检查表(数据采集表)

定义:检查表示使用简单易于了解的标准化表格或图形,作业时仅需填入规定检查记号,再加以统计汇整其数据,即可提供量化分析或对比检查用。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累积资料,确认事实并对资料进行粗略的整理和简单分析的统计图表。

注意几点:

检查表的分类

1.)点检用检查表。在设计时已定义,只做事非或选择的注记,其主要的功用在于确认作业执行、设备仪器保养维护的实施状况或为预防事故发生,以防止作业疏忽或遗漏。

2.) 记录用检查表。此类查检表是用来搜集计划资料,应用于不良原因和不良项目的纪录,作法是将数据分类为数个项目别,以符号或数字记录的表格或图形。

常用于作业缺失、品质状况等记录。

检查表制作应注意的事项

1.)明了制作检查表的目的。

2.)决定检查的项目。3.)决定检查的频率。

4.)决定检查的人员及方法。

5.)相关条件的记录方式,如作业场所、日期、工程...等。

6.)决定检查表格式。(图形或表格)

7.)决定检查记录的方式。如正、 、△、√、○或简单数据1.2.3等。

检查表记载的项目5W1H

  1. 标题:目的何在?(What)
  2. 对象、项目:为什幺?(Why)
  3. 人员:由谁作?(Who)
  4. 方法:何种方法?(How)
  5. 时间:什么时间?期间间隔多久?(When)
  6. 制程别、检查站:在什么地方?什么场所?(Where)
  7. 结果之整理:合计、平均、统计分析。
  8. 传递途径:谁需要了解,要报告给谁。

检查表制作要点检查表的制作,可任意配合需求目的而作更改,并没有特定之型式,但仍有几项重点是制作时应特别留意的:

使用检查表时应注意下列事项并适时反映。

  1. 搜集数据要细心、客观,数据是否代表事实?
  2. 数据是否集中在某些项目,而各项目间差异为何?
  3. 某些事项是否因时间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4. 如有异常,应马上追究原因,并采取必要措施。
  5. 检查的项目应随着作业的改善而改变。
  6. 由使用的记录即能迅速判断、采取行动。
  7. 明确指定检查责任者,并使其了解收集的目的及方法。
  8. 搜集的数据应能获得层别的情报。
  9. 搜集数据后,若发现并非当初所设想的,应重新搜集。
  10. 检查项目、期间、计算单位等标准应一致。
  11. 尽快将结果呈报,并使相关人员亦能知晓。
  12. 数据的搜集应注意样本取得的随机性与代表性。
  13. 对于过去、现在及未来的检查记录,应适当保管,并比较其差异性。
  14. 检查表完成后可利用柏拉图加以整理,以便掌握问题重心。

检查表的类型

1.)点检用检查表。在设计时已定义,只做事非或选择的注记,其主要的功用在于确认作业执行、设备仪器保养维护的实施状况或为预防事故发生,以防止作业疏忽或遗漏。

2.) 记录用检查表。此类查检表是用来搜集计划资料,应用于不良原因和不良项目的纪录,作法是将数据分类为数个项目别,以符号或数字记录的表格或图形。常用于作业缺失、品质状况等记录。

二、排列图 (柏拉图)

定义:用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成矩形,表示各原因出现频率高低的一种图表。其原理是80%的问题仅来源于20%的主要原因(2/8原理)。

注意几点:1、明确问题和现象;2、寻找不良的情况统计资料;3、频率计算和累计;4、对频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柏拉图的由来检查表的类型

1.)点检用检查表。在设计时已定义,只做事非或选择的注记,其主要的功用在于确认作业执行、设备仪器保养维护的实施状况或为预防事故发生,以防止作业疏忽或遗漏。

2.) 记录用检查表。此类查检表是用来搜集计划资料,应用于不良原因和不良项目的纪录,作法是将数据分类为数个项目别,以符号或数字记录的表格或图形。常用于作业缺失、品质状况等记录。

质量管理中r值计算公式,质量管理dppm计算公式(1)

柏拉图示例

柏拉图的定义

1.) 根据所搜集的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项目、不良发生的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而加以整理、分类,藉以寻求战最大比率之原因、状况或位置,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2.) 从柏拉图可看出哪一项目有问题,其影响如何,以判断问题之症结所在,并针对问题点采取改善措施,故又称ABC图。(所谓ABC分析的重点是强调对于一切事物,依其价值的大小而付出不同的努力,以获取效果;亦即柏拉图分析前2-3项重要项目之控制)。 因为图的排列系一大小顺序为之,故又可称为排列图。

柏拉图的制作方法

步骤1: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

  1. 结果的分类包括不良项目、场所别、时间别工程别。
  2. 原因的分类包括材料别(厂商、成分等)。方式别(作业条件、程序、方法、环境等)、人(年龄、熟练杜、经验等)、设备别(机械、工具等)。
  3. 分类的项目必须合乎问题的症结,一般的分类先从结果分类上着手,以便洞悉问题之所在;然后再进行原因分类,分析出问题产生之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对策。将此分析的结果,依其结果与原因分别绘制柏拉图。

步骤2:决定收集数据的期间;并按分类项目,在期间内收集数据。

考虑发生问题的状况,从中选择恰当的期限(如一天、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来收集数据。

步骤3:依分类项目别,做数据整理,并做成统计表。

  1. 各项目按出现数据之大小顺序排列,其它项目排在最后一项,并求其累积数。(其它项不可大于前三项,若大于时应在细分)。
  2. 求各项目数据所占比率及累积数之影响度。
  3. 其它项排在最后,若太大时,需检讨是否有其它重要要因需提出。
  4. 不良率(%)=各项不良数÷总检查数×100
  5. 影响度(%)=各项不良数÷总不良数×100

步骤4:记入图表只并依数据大小排列画成柱状图。

  1. 于图表用纸记入纵轴及横轴。纵轴左侧填入不良数、不良率,或损失金额,纵轴右侧刻度表示累计影响度(比率);在最上方刻100%,左方则依收集数据大小做事当刻度。其它项则记载最右边。
  2. 横轴与纵轴应做适度比例,横轴不宜长于纵轴。

步骤5:绘累积曲线。

  1. 点上累积不良数(或累积不良率)。
  2. 用折线连结。柏拉图的制作方法

步骤6:绘累积比率。

  1. 纵轴右边绘折线终点为100%。
  2. 将0~100%间分成10等分,把%的分度记上(即累积影响度)。
  3. )标出前三项(或四项)之累计影响度是否>80%或接近80%。

步骤7:记入必要的事项。

  1. 标题(目的)。
  2. 数据搜集期间。
  3. 数据合计(总检查数、不良数、不良率...等)。
  4. 工程别。
  5. 做成者(包括记录者、绘图者)。

三、散布图

定义:研究成对出现的不同变数之间相互关系的座标圆。

注意几点:搜集足够的资料,至少30对;横坐标表示资料(原因),纵坐标表示因变数(结果);正确判断变数之间的关系;因果图的后续工作,提供直观的相关性验证;

定义:用以两个变数或两个品质特性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对应关系。

功用:测定两个变数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关系,如果能够以数学公式表示时,则依此制定相应的标准。

做法:一般以横轴表示原因或因素,纵轴表示结果或特性值。

1.收集数据,一般30组以上;

2.绘出坐标轴,将数据依X、Y轴在坐标上标出;

3.两点数据如果在同一点出现时,作出特别标记。如双圈◎。

常见散布图分析:

质量管理中r值计算公式,质量管理dppm计算公式(2)

常见散布图分析

四、因果图(鱼骨图、特性要因图)

定义: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需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为相互有关系而有条理的图形,这种图形称为特性要因图,由于该图型形状如同鱼骨,又叫鱼骨图。

注意几点:

1、明确决定问题点和期望效果的特性问题点: 不良率、回修率、客户投诉、尺寸不符、外观不良等。期望效果:工作场所洁净、安全、生产效率、品质提升等。

2、组成小组及绘图工具小组成员:以4~10人组成,成员不受级别限制。绘图工具:图纸、彩笔两支。鱼骨图(特性要因图)

3、绘制鱼骨图的骨架(大骨)在纸的中央自左到右绘制一条箭头图,在箭头处表明特性。

4、将大的原因画于中骨上,并以□圈起,一般可将大原因列为4M1E,分别为:人(MEN)、机(MACHINE)、料(MATERIAL)、法(METHOD),环境(ENVIROMENT)和测量(Measurement)。绘制中骨时,一般与大骨成60°。问题问题测环人机料法

5、运用脑力激荡法,寻找中小要因。A产品不良率高法人机环境料地面潮湿配件不足灯光太暗流程不当噪音高齿轮磨损保养人员流动率高人员疲劳B零件硬度差交期不稳文件不足技术不高设备老化训练不足测加工速度慢量具精度差E零件尺寸波动

6、要因的讨论将所收集的要因,由参加讨论人员确定,何者影响最大,并对最大的各个要因作出标记,画单圈。

7、对上述讨论确定的要因再进行依次讨论,以确定出最重要的最大要因,同时再作出标记,画双圈。

8、再作出一张特性要因图,将未入重要的要因去除,画圈数越多的越优先处理。

质量管理中r值计算公式,质量管理dppm计算公式(3)

鱼骨图示例

五、分层法

定 义:层别法是一种系统概念,在于将相当复杂的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并归纳统计。层别法是品质管理手中。最基本、最容易的操作手法,强调用科学管理技法取代经验主义,也是其他品质管理手法的基础。按照一定的类别,把收集到的资料加以分类整理的一种方法。

注意几点:确定分层的类别和调查的对象;设计收集资料的表格;收集和记录资料;整理数据并绘制相应图表;比较分析和最终的推论;

使用方法:

  1. 确定层别的目的: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进行层别。
  2. 选择影响品质特性的原因,一般工厂影响品质特性的原因为以下几种:时间、原料零件、作业、人、设备等。a. 按原料、材料、零件的来源和批次层别;b. 按设备的编码或类别进行层别;c. 按生产线别层别;d. 按作业人员、班别层别;e. 按时间如早班、夜班、周别、月别等层别;f. 按操作方法进行层别。

六、直方图

定 义:将所收集数据、特性质或结果值,用一定的范围在坐标横轴上加以区分几个相等的区间,将各区间内的测定值所出现的次数累积起来的面积,用柱形图表示出来。用以了解产品在规格标准下的分布形态、工序中心值及差异的大小等情形。用于分析和掌握资料的分布状况,以便推断特性总体分布状态的一种统计方法。

注意几点:确定过程特性和计量标准值;收集资料,必须是计量值资料;资料针对一个范围时期收集至少50-100个;确定积差R,分组数K,组间距h,分组组界;作次数分配表。

直方图制作方法:

  1. 收集数据,一般要求数据至少要50个以上,并记录数据总数(N);
  2. 将数据分组;
  3. 找出最大值(L)和最小值(S),计算出全距(R)。
  4. 定出组距(H):全距/组数(通常为2.5或10的倍数)
  5. 定出组界a.最小一组的下组界值=S-测量值的最小位数/2b. 最小一组的上组界值=最小一组的下组界值 组距c.第二组的下组界值=最小组的上组界值
  6. 决定组的中心点(上组界 下组界)/2=组的中心点
  7. 作次数分配表依照数值的大小记入各组界内,然后计算各组出现的次数
  8. 绘直方图横轴表示数值的变化,纵轴表示出现的次数
  9. 对绘制出的直方图进行分析。

直方图的功用:评估和检查工序能力;指出采取措施的必要;检查执行纠正措施是否有效;比较设备、物料、人员及供应商。

质量管理中r值计算公式,质量管理dppm计算公式(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