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井柏然在谈到自己与藏族姑娘的一段感情戏,也是这样说的,
这段戏(感情戏)其实是起到一种润滑的作用的,从登山者这件事本身来说,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更何况是登冰山,所以想用感情戏做出中和的效果,简单来说感情戏的设计就是让这部戏不仅有困难还要有浪漫。
再回到关于演员口型的问题上来。
这部影片是国内首次尝试的登山题材电影,为了实现大量的雪花飞舞,大风扬起的视觉冲击,户外实景搭配绿幕成为拍摄的一大亮点,李仁港导演的团队是专门在天津蓟县找到了一个废弃的矿场来模拟重要的登山场景的,同时也在现场用了大型造雪机与鼓风机,这不仅对演员入戏形成挑战,同时也意味着这部电影因为技术原因,就是需要后期配音,另外时间过紧,一些更改已经来不及再进行补拍了。
纪录片就像是议论文,但电影它不是,它需要散文的优美,也需要议论文的论证,这才是影片的定位。
而且《攀登者》这部电影面临的可不仅仅是定位准确这么简单的问题,它其实还有三大难处。
第一难——题材新颖,编剧半路出家,演员也是赶鸭子上架2018年6月27日,《攀登者》最早的意向征询电话打给了任仲伦。
国际上有不少登山题材的电影,但此前中国并没有同类型的电影问世,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召集主创团队就可以了,以往这类型的题材创作,少则三年,五年也算正常,今年的《上海堡垒》不久筹拍了好几年,最终还不是那样的结局?
攀登者这部电影的计时器从2018年6月27日就开始进入倒计时,但最开始,连编剧都没有找到,以往的电影拍摄最起码剧本是已经写好的,而《攀登者》整部电影的诞生就是一整个从无到有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