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绩不越庙堂战多不逾国勋翻译,岭上松如旗抉收欠石姿翻译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0-28 08:33:06

曹操剧照


曹魏政权中,自曹操本人以下的册封,始于曹操在建安三年(198)讨平吕布后,册封吕布故将张辽为关内侯。从这时起,到曹操离世(220),曹魏政权的食封制度在整体上呈现两个特点:其一,食封力度收紧;其二,制度重“搏获之赏”远胜“指纵之功”。造成这两个特点的原因,其一,是东汉末年的时代背景造成的人口凋敝和经济下滑;其二,是战争频发的社会环境导致的武官比文官更受重视

食封力度收紧

从食封力度看,曹魏建国期间(196-220),始终保持紧缩。这一时期,曹魏的封爵总数,不过几十人,食邑户数,亭侯多在二百户到千户之间,乡侯多在七百户至千户之间,极个别人,能在千户以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东汉末年的时代背景造成的人口凋敝和经济下滑。

东汉末年人口凋敝的原因是战乱和饥荒。

时三辅民尚数十万户,李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

三辅地区在洛阳周边,这一地区是东汉王朝最发达的地区,是王朝的心脏地带。三辅地区数十万户百姓,上百万口人,在短短两年间,因为军阀的放兵劫略饥饿困乏,几乎全部死去。可见当时全国范围内,人口数量减少的速度和力度,是何等规模。

是岁谷一斛五十余万钱,人相食,乃罢吏兵新募者。

天灾导致的饥荒,使一斛谷子卖到了五十多万钱,可知当时粮食缺乏到了何种程度。

野绩不越庙堂战多不逾国勋翻译,岭上松如旗抉收欠石姿翻译(5)

洛阳

曹魏政权奠基的数十年中,辖区人口在500万至1000万之间,户数在80万至160万左右。考虑到曹魏全境只有这点人口,则其对食封力度之紧缩,就不言而喻了。

人口凋敝,必然造成经济下滑。当全国各地无数旱田成为荒地、熟田成为旱田,当耕田人口锐减殆尽时,粮食——这个农耕社会的经济基础,丧失了;当一斛米需要五十万钱才能买到时,恶性通货膨胀——这个给予社会经济秩序最后一击的刽子手,出现了。这一残酷现实,逼迫曹操一改自秦汉以来实行的算赋和口赋制度,开创了户调制,使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并驾齐驱,而自然经济的复活,正是社会经济下滑的重要反映。

建安八年(204),曹操表天子,册封荀彧为万岁亭侯食邑一千户。鉴于荀彧在曹魏政权里的地位和功劳,他的食封情况,是曹魏紧缩食封的代表。荀彧在曹魏建国之路中,地位已臻“相国之列”,功劳更在“功臣之最”,从初平二年(191)他效忠曹操起,曹操凡有征伐,荀彧无不出力。例如,在兖州倒戈这一曹魏建国初年最大的危机中,正是荀彧等人的坚守,才将曹操的事业从命悬一线中救了回来。又如,在官渡之战这一曹魏建国早年的存亡之战里,又是荀彧在曹操最艰难的时刻,给予曹操信心,让他坚守官渡不撤,最终顶住了袁绍巨大的军事压力。至于荀彧对平衡曹魏集团和东汉王朝的关系,如何呕心沥血数十载,皆老生常谈,不必再提。

野绩不越庙堂战多不逾国勋翻译,岭上松如旗抉收欠石姿翻译(6)

荀彧剧照

荀彧这样在曹魏政权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也不过食邑千户,其它受封之人,就可想而知了。官渡战役期间,为曹操镇守南方大郡汝南、摆平大部分后顾之忧的李通,封建功侯,食邑二百户;为曹操平定北方立有大功,以“筹画所料”见长的郭嘉,封洧阳亭侯,食邑二百户;“算无遗策,经达权变”的荀攸,封陵树亭侯,食邑三百户;为曹魏屯田做出巨大贡献的任峻,封都亭侯,食邑三百户;即便如张燕这样的黑山军领袖,率领十万人投降曹操的大势力,也不过封安国亭侯,食邑五百户。当然,特例也有,比如张鲁。建安二十年时,曹操封张鲁为阆中侯(县侯),食邑一万户。这是因为张鲁常年经营汉中,根深叶茂,以及汉中作为曹魏和蜀汉的缓冲区这一重要的战略地位,加之张鲁主动投降,曹操认为他“本有善意”等诸多缘故。对地方军阀如此高规格的册封,当时只此一例。

野绩不越庙堂战多不逾国勋翻译,岭上松如旗抉收欠石姿翻译(7)

郭嘉剧照

依据前文对曹魏建国期间境内人口数量的推测,则像荀彧这样食邑达一千户的汉臣(荀彧的官职是汉侍中),其一年的食封收入,便是五六千口百姓(东汉时期,每户平均五或六口人),一年上缴的“户调”、“田租(谷物,主要是米)”和“钱”数的总和。当时的租调情况

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棉二斤而已。

据《吏民田家莂》所载,当时一户普通人家的耕地数量,大约为数十亩,如:

朴丘士逢君,佃田十七町,凡七十六亩,皆二年常限。

野绩不越庙堂战多不逾国勋翻译,岭上松如旗抉收欠石姿翻译(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