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绩不越庙堂战多不逾国勋翻译,岭上松如旗抉收欠石姿翻译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0-28 08:33:06

长沙走马楼简牍的《吏民田家莂》

则荀彧一年的食封收入总数,约为谷物2000斛,绢2000匹,棉2000斤。而李通这样食邑200户的,一年食封总收入约为谷物400斛,绢400匹,棉400斤。曹魏建国的年代,一个普通成年人一年消耗的谷物总量,约为60斛,由此观之,这些受封之臣的食封收入,的确不多。

食封制度重“搏获之赏”远胜“指纵之功”

曹操上表汉献帝册封荀彧万岁亭侯的文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臣闻虑为功首,谋为赏本,野绩不越庙堂战多不逾国勋

曹操在这句话里,表达了文臣谋士出谋划策之功,胜过武臣将帅四方征伐之功的思想。“野绩”、“战多”与“搏获之赏”,对应四方征讨之“武事”;“庙堂”、“国勋”与“指纵之功”,对应出谋划策之“文事”。但若横向对比,会发现曹操此言,更多的是溢美之词。实际上,曹魏建国数十年间的册封情况,依然沿袭了汉朝的“军功爵”制度,册封的主要依据,是军功而非其它,而这一现象,与当时战争频发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

曹魏建国的年代,是战争频发的年代,大大小小的战役和战斗,数不胜数。从曹魏建国初年的建安元年(196),至建国末年的建安二十五年(220),不乏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汉中之战和夷陵之战这样的举国大战;如曹操与吕布、刘备、袁术们的军阀混战,更是不计其数。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带兵打仗,就是家常便饭,就是每日的惯常生活;治理国家,则是茶余饭后的闲情逸致,是奢侈之事。因此,按军功册封,不但是当时的趋势,更是当时的紧要,火线后方的出谋划策固然重要,但那些身在前线,手握盾戟,和敌人眼对着眼肉搏的将帅们,恐怕不能服气谋臣得到的赏赐,胜过他们。

曹魏建国期间,大规模的册封,有三次。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荡平河北后,册封列侯二十余人;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占领荆州后,册封列侯十五人;建安十五年(210),曹操讨平马超后,册封列侯十一人。从三次册封的时机看,册封依据和主要对象,无疑是军功和武将。

例如,李典的都亭侯,是他与乐进围剿高幹(袁绍外甥),击败管承,在曹操平定河北的重要战役邺城之战期间,立有战功而受封的;乐进的广昌亭侯,是追随曹操征战时,因为多次先登作战(率先冲入敌军中肉搏)有功而受封的;于禁自不必说,除了晚节不保,曹操几乎每场战斗都没少着他,封益寿亭侯

野绩不越庙堂战多不逾国勋翻译,岭上松如旗抉收欠石姿翻译(9)

李典剧照

建安十八年(213),曹操进封魏公,当时的劝进者,都是曹魏政权的主要人物。其中绝大多数,如夏侯惇(高安侯)、程昱(安国亭侯)、曹洪(国明亭侯)、曹仁(安平亭侯),以及名气稍逊的刘勋(华乡侯)、王忠(都亭侯)等等,都因军功被册封。除军功外,也只有贾诩这样功劳很大的谋臣(说服张绣降曹;都亭侯)、钟繇这样准相国级的谋臣(与荀彧齐名齐功;东武亭侯),以及荀攸(谢亭侯)和董昭(千秋亭侯)这样凤毛麟角的“临阵决机”、“谋功为高”的谋臣,获得了册封。

曹魏建国数十年,食封制度的情况和内容,都是基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形成的。乱世之中,天子尚且不能自保,何况百姓?曹魏的食封制度,形成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其象征意义,恐怕并不比实际意义小多少。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