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历史上的商鞅结局有多惨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1-01 19:45:37

孝公求贤,商鞅仕秦

公叔痤死后,商鞅听说秦国的秦孝公在求贤,就跑到了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求见。见面之后,商鞅耍了个诈,同时也是为了“考验”秦孝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故意大谈尧舜治国的“帝道”,让对方很失望,第二次见面又故意说些文王、武王的“王道”,这次秦孝公善待他却没有任用他,估计也就把他当成普通的谋士来对待了。第三次商鞅才算亮出了底牌,向秦孝公讲述了春秋五霸的“霸道”,这次秦孝公很感兴趣,“语数日不厌”。

商鞅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历史上的商鞅结局有多惨(5)

从商鞅和景监的对话中可以得知,商鞅也提出过其他方案“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被秦孝公拒绝了,认为“久远,吾不能待”,然后商鞅才提出了“强国之术”,也就是我们后来熟知的变法图强,但商鞅也明显认识到了这个方案的不足:“难以比德於殷周矣”。

愚者暗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

最终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变法前商鞅和甘龙、杜挚进行辩论,为变法做好舆论准备。商鞅认为如果变法可以强国利民,就没必要“法其故”、“循其礼”了,要想成大事,就不能一味迎合大众,更不能和太多人一起商量,因为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普通大众很难有远见卓识,他们更愿意“乐成”而不是“虑始”。

商鞅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历史上的商鞅结局有多惨(6)

常人安於故俗,学者溺於所闻。

这两句可以说是“经验主义害死人”的战国版了,我们有时候的确会被过往的认知所束缚,其实“墨守成法”也是最轻松的,因为不必去面对未知的恐惧,反正有以前成功过的经验在,就可以“偷懒”地照搬过来,至少不会犯大错,这种“经验主义”背后其实是惰性。

商鞅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历史上的商鞅结局有多惨(7)

针对甘龙、杜挚这些变法反对者所说的“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商鞅说出了掷地有声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于是秦孝公坚决支持商鞅实行变法,任命商鞅为左庶长。

商鞅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历史上的商鞅结局有多惨(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