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猴子,为什么不要让猴子跳回背上?
不得不说,猴子这个比喻太形象了,猴子不是项目、不是麻烦,它是在项目、方案与问题中要展开的下一个步骤,类似于我们说的任务。
《别让猴子跳回背上》是世界著名企业管理专家威廉•安肯三世写给企业管理者的,用一套实用高效的管理心法,让高层管理者反思自己的战略人生选择,把企业成长真正建立在员工成长的基础上;让中层管理者找到时间管理的有效方法,甩掉背上多余的猴子;让员工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加自动自发地提升自己的自制能力与业务水平。
不过,本书虽然是写给管理者的,但其实适合于每个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是自己的管理者,管理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事情、管理自己的人际关系。
本书教给大家一个观点,不要让别人的猴子跳到你的背上,也就是你不要去做下一步执行,你可以有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
猴子,也就是下一步行动,下一步的任务谁来做?猴子在谁的背上?
猴子为什么总是在你的背上?你为什么是全家最忙的?你为什么是全公司最累的?你为什么是朋友里面付出最多的?
因为你的背上有猴子的磁场,会吸猴子,你越揽事,事越多。
那些无可救药、患有喜欢扛责任强迫症的人,随时随地都会抓猴子。
为了完成各项任务,需要可支配时间,但因为被这些猴子团团缠住,根本无法拥有个人的时间。
“所以,我又再一次将所有猴子丢进猴子笼里,把它们带回家,期待今晚可以如期完成这些工作。”
就会陷入无法自拔的恶性循环中。
避免背负别人的猴子,做一个专业的驯猴师
有两种方法可让你避免背负别人的猴子。
一种方式是训练猴子不要抬错脚,但更好的方法是,一开始就不要让它们把脚放在你的背上。
每一只猴子都意味着时间的消耗。但有人来问你事情,你如果说让我想想,再告诉你,或者我回头发给你时,其实是没有仔细考虑这个“想想”是一个具体的步骤,需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的任务。
承接下一个步骤的那一方,就是把猴子背到自己背上。
第二种方式是,学会驯猴,不要变相鼓励对方。
如果每次别人来找你,把问题丢给你,你都帮别人解决,其实这是变相的鼓励了对方,以后只要遇到问题就来找你,他来找你的次数会越来越多,而且问题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书中还指出,有人有问题找你时,他们大部分的目的不在于寻求解决方案,他们要的是一个能解决问题的人。
你做得愈多,人家就会给你愈多的任务。这样越是做得多,赶上进度,就落后得更严重。
“所以,我又再一次将所有猴子丢进猴子笼里,把它们带回家,期待今晚可以如期完成这些工作。”
可实际上,你完全没有了自己的时间。
喂养猴子的六大规则
规则1:喂养它们,或射*它们:千万不要让它们活活饿死。
规则2:只要你找到需要喂养的猴子,你的部属就得找出时间喂食它们,但千万不要过量。
规则3:按照喂食进度表上的时间和地点喂养猴子是部属的责任,主管不必再沿途追逐
即将饿死的猴子,胡乱地喂食。
规则4:如果有冲突发生,预定喂食猴子的时间可在任何一方的提议下,做出变更,但
规则5:无论何时,应尽可能面对面地喂食猴子,否则便使用电话,绝对不要用信件。备忘录、电子邮件、传真和报告可以使用于喂食过程,但不能替代面对面的对话。
规则 6:超过好几页的备忘录,电子邮件、传真和报告应该在一页的摘要中写清楚,以
便展开立即的对话。
读了这本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为什么我总是觉得忙,却又貌似什么成果都没有,就是因为背负了好多别人的猴子。
书中语言也特别幽默,把得不同的时间与生活管理工具无异于猴子鱼叉。把接受任务的场所比喻成猴子的埋伏地点。把文件夹里上司的“请提交”“来办公室找我”这样的留言比喻成上司不断孕育双胞胎、三胞胎以及四胞胎的猴子......
你看下面这一句,是不是想要惊呼:确实是这样的啊。
往上爬的猴子让你凡事拖延 每当你稍微离席返回办公室时,你发现什么?你发现当你四处从部属身上抓猴子时,你的上司也没闲着。你的上司正不断孕育猴子。现在,他正准备生个双胞胎、三胞胎以及四胞胎的猴子。所以,在你的公文夹、信箱或是电子邮件档案夹里,你会发现上司丢给你成群结 队的猴子——一堆“来办公室找我”“ 这是什么?”“ 请提交”” 继续”等留言。
所以,有时间的话,读一读《别让猴子跳回背上》这本书,真的可以帮你有效地划清责任界限,不仅会提高你做事的效率、取得更好的结果,还腾出更多可支配的时间,让你感觉轻松愉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