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嘉祐年 “进 士 ”。因“ 乌台诗案” ,几乎丧命。
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
词:属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 称 “苏辛”。
议论文:喜论古今治乱而不为空言,包括奏议、进策、杂说等,其中政论、史论最为突出。
记叙文:是苏轼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最具独创性的部分,包括碑传文、叙记文及文赋等,而以山水游记和亭台阁记为代表。
苏轼记叙文的艺术特点
山水游记记叙、描写、议论并重,其中议论往往为文章辟出新的境界。苏轼的记叙文多为文学性散文,诗情画意,触处皆是;覃思妙理,一出自然。
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总体风格洒脱自然,挥洒自如,错综变化,清新活泼。
善用比喻,多形象思维。如《石钟山记》。
诗化散文,善于营造情景交融的意境。如山水游记《前赤壁赋》。
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一.议论文,以政论、史论为突出。他的议论文多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 达,长于形象的说理,颇具文学价值。
二.记叙文包括碑传文、记体文及文赋等,而以其中的山水游记和亭台楼阁记为代表。
凭借议论为文章辟出新的境界,善于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赏会与人生哲理领悟之 间的融合。
山水游记,如前、后《赤壁赋》,表现出借景立论的特点。
亭台记,如《喜雨亭记》先叙为亭作序之由,次则记雨,再渲染人之喜乐,文章如水波层层荡开去,文理自然。
记叙文多数是文学性散文,将叙述、 描写、抒情错杂并用,随意挥洒。
三.小品文,篇幅短小、写作随意的书札、题跋、杂记和随笔为主要文体样式,最能反映作者的真性情、 真思想。
杂记和随笔、记述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 见闻和感受,如《记承天寺夜游》。这类小品文,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写作特点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
苏轼诗歌的题材类别
苏轼诗歌内容极其丰富。
按其题材内容,大体可分为社会政治诗、山水景物诗、和陶诗、题画诗四类。
苏轼诗的创作,以作者被贬黄州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充满宏大的政治抱负和批判精神;
后期复杂矛盾的人生感慨,超然物外,随缘自适。
风格:豪健清雄——清旷简远,平淡自然。
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以文为诗,苏轼诗歌最显著的特色。
如诗《百步洪二首》其一运用博喻,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出色的文字表现力以才学为诗,体现为好议论、使事用典 。
《百步洪》其一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荷。
四山眩转风掠耳,但见流沫生千涡。
险中得乐虽一快,何异水伯夸秋河。
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觉一念逾新罗。
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
觉来俯仰失千劫,回视此水殊委蛇。
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窠。 但应此心无所住,造物虽驶如余何。
回船上马各归去,多言譊譊师所呵。
苏轼诗歌的内容:
按题材内容,苏诗大体可分为:
1.社会政事诗:反映民生疾苦和时政得失的诗篇,如《荔枝叹》。
2.山水景物诗:将人生感悟融入山水写景中的抒怀遣兴之作,写流动景色的《江上看山》;写奇幻烟云的《登州海市》;写景寄怀升华的人生感悟日哲理高度,或寓有浓厚 的身世之感,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
3.和陶诗:寄情山水,以自适为趣的意味更浓,如《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平浅而有深味,在艺术上把握了陶诗豪华 落尽见真淳的特色,能够将亲身经历的生活场景予以真切平淡自然的描写,达到了“神似”陶诗的地步。
4.题画诗:把画景转化为诗境,善于写出画面的动态,并就画意进行艺术联想,揭示画外之韵味,如《惠崇春江晓 景》。
试叙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1.“以文为诗”是苏诗的显著特色之一,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气格贯穿,如《石鼓歌》。“以文为诗”实际上靠以才气为诗 而获得成功。
2.丰富的比喻,也称“博喻”,如《百步洪》。
3.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与出色的文字表现力,平凡事物,一经其 手写出,给人以触处生春之感,如《汲江煎茶》。
4.以才学为诗,体现为好议论、善于使事用典。有意识地以 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苏诗兼备各体而以七言为擅长,而且风格多样,七绝清丽 精美,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6、苏诗的基本风格有二,一刚健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高风绝尘才是其诗风的主导倾向,即一种超越世俗的审美境界。
《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写作背景 《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仕途坎坷, 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43岁(元丰二年)时因乌台诗案,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本词赏析 《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阙。
上阙咏赤壁,下阙怀周瑜,并怀古伤己 以自身感慨作结。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诗人用豪壮的情调书写胸中块垒。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虽然书写失意,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词作中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长江的非凡气象,古战场的险要形势都给人以豪壮之感。周瑜的英姿与功业无不让人艳羡。
上阙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 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 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 英雄豪迈本色。
苏轼词的革新意义
苏词的超旷高远襟怀,苏轼“以诗为词”,以诗的品格改造传统本色的词体,以诗的精神提高词的品位。苏轼词突出表现自我的胸襟和怀抱,苏轼以自我之口吻,抒自我之情,在词中充分表现了自己的个性。
简述苏轼的“以诗为词”的特点
1.首先指的是词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的扩大,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体制,向“士大夫化”发展。
2.在苏轼之前的“曲子词”的曲子,基本上是“轻音乐 “软性文学”。到苏轼将词题小序发展起来,做词寓以 诗人句法、引议论入词、大量用经、子典故,突破音乐对词体的约束,如《临江仙》。苏词充分体现了文人的审美 情趣,是典型的士大夫词。 苏轼以诗为词的积极意义,在于改变了词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体式,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
苏轼词的革新意义
苏词对题材的拓展
苏轼词将情的范围扩展至朋友、师生、兄弟、夫妻之间。如《水调歌头》《江城子》
农村题材正式入词由苏轼始;如《浣溪沙》
苏轼的咏物词有开拓之功,以寓寄托,奠定了咏物词 的体制特色。如《卜算子》
豪放旷达风格
苏轼豪放旷达词风表现抒发士大夫轻质的创作心理,风格上也打破了专以婉丽柔媚为美之局限,转变为具有多样化的审美风格。苏轼的词气象宏大,风格豪放旷达、雄健清刚。
简述苏轼词对词境的开拓
1.苏轼以前的词为应歌之曲子词,多写男女相思,写花间酒下的伤别。 苏轼词抒发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摆脱花间词婉转之态,为激越、豪 放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个性。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2.苏轼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故苏词多为感事之作,有的还采用词题小序的形式确定表现的内容,交代创作动机。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 用记实手法写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词的抒情贴近现实生活,词中的抒 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题也由分离走向统一对应。使词的创作走向正视 现实、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
3.苏轼用词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感受、山川 景色扩大了词境,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结合起来,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
简述苏轼词的风格
苏词的风格是豪放,苏轼乃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但也有许多极清空幽秀的作品,风格是多样化的。
1.豪放,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 流人物。”
2.婉约,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此词为悼亡之作,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置于生死两茫茫的人生空漠的叹喟中。
3.清旷,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苏轼##宋诗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