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有《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苏轼的散文成就
苏轼议论文:纵横捭阖、气势充沛,雄辩恣肆。议论通辟而又通俗明晓,深入浅出而又文采斐然。如《留候论》。
苏轼记叙文:记叙文是苏轼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最具独创性的部分,包括碑撰文、叙记文、文赋等,以山水游记和亭台堂阁为代表。
山水游记:借景立论,善于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赏会与人生哲理领悟之间的奇妙结合。《前赤壁赋》《石钟山记》
亭台堂阁:借题发挥,随机生发出一段妙理高论,融记事、抒情与思辨为一体。《喜雨亭记》《放鹤亭记》
苏轼散文的总体特色:鄙视“千人一律”的程式文字,主张创作要“求物之妙”,“随物赋形”,能止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苏轼行文,比韩愈平易,比欧阳修条畅,在散文创作的题材内容和写作技巧等方面都作出了新的探索与开拓。
苏轼的诗歌创作
东坡体:苏轼的诗有东坡体之称。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加之议论博辩,既有出法度中的新意和豪放外的妙理,又有新鲜的比喻、多样化的风格和磅礴的气势。
苏轼诗歌的题材类别
- 社会政治诗:《荔支叹》
- 山水景物诗:《饮湖上初晴雨后》
- 和陶诗:《和陶归园田居》
- 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诗歌的主要内容。(以贬谪黄州为界)
前期:富有批判精神的社会政事诗,其中有一部分是针砭时弊和讽刺新法的作品。
后期:抒写贬谪时期复杂矛盾的人生感慨,以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佛老思想为基调,创作风格由豪健清雄向清旷简远、平淡自然方面转变。
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 “以文为诗”是苏诗的显著特色之一。如《百步洪》,就是连用比喻,意象新颖离奇,创造古所未有的博喻。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与出色的文字表现力,平凡事物,一经其手写出,给人以触处生春之感,如《汲江煎茶》。
- 以才学为诗,体现为好议论、善于使事用典。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如《题西林壁》。苏诗兼备各体而以七言为擅长,而且风格多样,七绝清丽精美,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苏诗的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高风绝尘才是其诗风的主导倾向,即一种超越世俗的审美境界。
苏轼的“以诗为词”对词体革新的贡献
1.“以诗为词”:其词具有诗的品格和气质
2.指出词的向上一路,促进了词体的变革
苏轼对题材的拓展及其意义
1.苏把士大夫文人较为宽广的生活内容带到了词中。
2.晚唐五代以来词中之情多为艳情。苏词将情的范围扩展至朋友、师生、兄弟、夫妻之间。
3.农村题材正式入词由苏始。如《浣花溪》
4.苏的咏物词作有开拓之功。《水龙吟》《卜算子》
苏词的创作风格:
- 风格豪放旷达、雄健清刚。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苏轼的风格是多样化的。婉约。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此词为悼亡之作,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置于生死两茫茫的人生空漠的叹喟中。
- 清旷。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他突破了传统词作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词境;
他以诗为词,指出词的向上一路,促进了词体的变革。
苏轼对词体的全面革新,提高了词体的地位,使宋词能与唐诗并列而无愧色,以至被人们视为有宋一代文学的代表,这是他对宋代文学发展的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