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37年1月8日卯时,北宋未来的文坛带头大哥苏轼呱呱落地了。谁也想不到这个皮肤皱巴巴的婴儿几十年后在文坛上的成就有多么惊人。
大人物出生应该会天降祥瑞,比如圣人孔子出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阙里人家,文云:'水精之子,继衰周而素王。'"
周人的始祖后稷就更加神奇了,《诗经·生民》记载:"厥初生民,时维姜螈。······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意思是说后稷的母亲姜嫄没有孩子,在一次祭拜天帝之后,踩到天帝的脚印,然后心有所感,接下来就怀了后稷。
就连臭名昭著的安禄山,出生的时候天空也出现了大片的红光,四周鸟兽也鸣叫不止,一颗硕大的流星自天际陨落,砸在产房外面。
可是,苏轼出生的那天早晨很宁静,峨眉山既没有出现"车盖般的云气"也没有出现大片的佛光。几十年后人们才知道,原来苏轼本身就是宋朝的祥瑞。要不然不会有这样高的成就。
想要历数苏轼的艺术成就不容易,因为他涉及的领域太多,而且在各个领域几乎都是老大,所以打字得挺久。
首先,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散文方面,苏轼名列"唐宋八大家";后又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被尊为"千古文章四大家";在诗这个领域与黄庭坚被称为"苏黄",与陆游并称为"苏陆";于词领域和辛弃疾并称"苏辛";在赋方面,前后《赤壁赋》一出,谁与争锋?
第二,苏轼的书法成就。苏轼独采众长,形成丰腴跌宕、大度硕美、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苏黄米蔡",风格自成一派,被世人誉为"苏体"。苏轼的《黄州诗贴帖》,排在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之后,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第三,苏轼的绘画成就。苏轼主张画外有情、有寄托;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而且开创性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为后世“文人画"的发展和形成奠定了基础。
短短几十年在这么多领域都做老大,简直是非人类啊!苏轼的文采在当时就受到几乎所有人的推崇,下到贩夫走卒,上至文坛领袖欧阳修都叹服他的胸襟和文采。
嘉祐二年(1057年),二十二岁的苏轼进京应试。那一届主考官是文坛领袖,小试官是诗坛大佬。这两人正发起一场席卷整个文坛的古文运动,而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顿时使这两个大佬震惊了。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得到主考官欧阳修的激赏,却被欧阳修误以为是的弟子所写,为了避嫌,欧阳修将他批做第二名。
在文中苏轼写道:"皋陶为士,将*人。皋陶曰*之三,尧曰宥之三。"欧、梅绞尽脑汁,遍寻文库却找这几句话的出处。及苏轼谒谢,二人赶紧问苏轼,答道:"我自己想象的。"二人大惊,苏轼却坦然道:"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意思是说,以尧帝的宽厚仁德,肯定会这样说,欧阳修和梅尧臣不禁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大为欣赏。
欧阳修曾预见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他还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认为有苏轼继承衣钵,自己这个武林盟主可以放心退休了。
甚至连宋神宗赵顼和宋仁宗赵祯两位皇帝都是苏轼的铁杆粉。仁宗皇帝看到苏轼和弟弟苏辙的文章,兴奋地对曹皇后说:"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这无疑是对苏轼兄弟政治才能的极高评价。
宋朝陈岩肖的《庚溪诗话》记载了一个故事:宋神宗问身边的近臣,苏轼可以与哪个古人比作?有人说"唐李白文才颇同。"神宗说:"不然。白有轼之才,无轼之学。"太牛叉了,两位皇帝都成了小迷弟,几千年来独一份。
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在文学各种体裁上,苏轼的横空出世,对词的影响最大,他的词作,他的关于词的理论,直接促进了宋代的典型文学体裁"词"的形成,并且对宋代以后的各个朝代的词的产生极大的影响。
词早在唐朝就已经出现了,一般认为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是最早的词,实际上词的起源肯定远在《忆秦娥》之前。
与诗相比,最早的词与音乐的联系更紧密。可以说有不可歌之诗,而无不可歌之词。声音的三种基本性质音高、音长、音强,与音乐中的音高、时值以及节拍息息相关。
当然,早期的诗也是可歌的,所以叫诗歌。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记载的就是各地的音乐,由于记谱法的不足,导致音乐已经遗失,现在只能从文学的角度来欣赏了它的歌词,如《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很明显,《诗经·关雎》是由一首四个乐句组成的曲子,现在看到的只不过是这个曲子的五段歌词,单单歌词就这么美,如果音乐存世,不知道要迷死多少人。可是,今天的我们却无法听到,这不能说不是是天大的遗憾,如果现在我们还能时不时地唱起三四千年前的古老歌曲,那酸爽简直无法想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