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对词的发展革新,苏轼对词发展的贡献评价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3-11-27 21:42:36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对苏的词不协律进行了辩护:"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沈义父《乐府指迷》也指出苏轼不晓音律, "故为豪放不羁之语", 而且被后世作词者模仿,模仿的人越多,词脱离音乐的脚步越快,最后终于与音乐没有任何关系了。

彭乘《墨客挥犀》卷四中说:"子瞻常自言平生有三不如人,谓着棋、吃酒、唱曲也。然三者亦何用于人?子瞻之词虽工,而不入腔,正以不能唱耳。"索性说苏轼连曲都不会唱,自然就谈不上通晓音律。

一首歌能不能广为流传,主要看大家能不能听懂歌词,所以通俗歌曲要求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内容,听众才能接受,反之,听众必然不能接受。举个例子,某个店铺为了吸引顾客,长时间播放某个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国家的土语歌,效果必定适得其反,非但不能吸引顾客,说不定早先已经在店堂店里的顾客都会掩耳离去。

随着诗化倾向的词作越来越多,通俗易懂的词作越来越少,时间长了,原来占主要地位的词牌(也就是曲调和唱腔),因为歌词投向了文学的怀抱,逐渐被打入冷宫,慢慢地被人们遗忘了。几百年过去,人们突然发现,哎呀!不得了,已经没有人会唱"词"这种音乐了。

苏轼的对词的发展革新,苏轼对词发展的贡献评价(13)

总而言之,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着的巨大贡献,对词成为"唐诗"、"宋词"和"元曲"三峰并峙的一峰起了关键的作用,对文学艺术来说无疑是一大幸事。但是,对于作为音乐重要组成部分歌词的"词",因为苏轼的原因远离音乐,最终导致原来的音乐失传,这难道不是一种不幸吗?

上一页1234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